散文想法读书

《走向甲午》第一章大国衰败——“汉、唐、宋、明未有之事”(13)

2022-08-24  本文已影响0人  阿史那

整肃行动历时两年。

两年后的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六月十四日,嘉庆皇帝再颁御制《勤政爱民说》。

这封诏书中,皇帝痛斥官员们“为政全无实心,爱民并无实惠”,“此等具臣,即尧舜禹汤武遇之,亦难图治,况中材之主乎”?

把皇帝的话翻译成白话文:即便尧、舜、禹、汤和周武王等上古贤帝复生,遇到你们这班混账大臣也毫无办法,何况我爱新觉罗·颙琰这样一个中等水平的皇帝呢?

这道诏书,标志着整肃行动以失败告终,嘉庆皇帝在把自己贬低为“中材之主”的同时,对尸位素餐的满朝文武也彻底绝望了。

皇帝怎能不绝望?

两年来,他在台上说得“舌弊唇焦”,几乎要潸然泪下。台下的文武百官个个捶胸顿足,誓言要认真学习领会皇帝讲话精神,不打半点折扣地贯彻落实指示要求,坚决扭转生活作风,彻底转变工作作风。

做完了一系列义正言辞的政治性表态,大小官员们确实收敛了好些日子。然而,当他们发现朝廷惩治腐败、打击怠政雷声大、雨点小,迟迟未出台更多有效举措后,“贪、懒、松、软”等陋习迅速死灰复燃。

接下来,官场上种种怪像层出不穷:一个庸官被查办,下一位被举荐提拔的仍然是庸官,连新任职高层领导干部中也有年过七旬、无法胜任本职岗位的“水货”;皇帝刚刚严旨责问六部衙门办事拖拉,接下来各衙门居然连续5天不上奏折,美其名曰陛下圣明、天下无事;皇帝下令各道、府、州、县甄别官吏,裁汰老弱病残,却因为干活越多、犯错越多,搞成了对老实人、实干者的逆淘汰……

这些乱象的背后,存在种种客观原因。但不可否认,嘉庆帝本身应负有重要领导责任。面对满朝庸庸碌碌不作为的官员,他苦口婆心批评教育,希冀官僚们良心发现、悔过自新,却没有严格执行配套的奖惩措施;对于漕运、河道等腐败“重灾区”和“硬骨头”,他没有揪住不放、一查到底,而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对于朝廷内外“塌方式”腐败,他没有重拳出击,把老虎、苍蝇一网打尽,而是以惩治“首恶”为主,其余人等予以思想教育了事;对于违反政策原则的人和事,如果牵涉面广、矛盾问题多、惩治难度大,特别是涉及满蒙亲贵等“身边人”,他也会装聋作哑、不予追究。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