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3 此牛非牛——读赵思运的《遗言》
2019-08-24 本文已影响4人
葡萄园的夜莺
![](https://img.haomeiwen.com/i9736350/338e5384d0f555b8.jpg)
从三个角度解读诗中的牛。
首先,牛作为受害者。牛的身份(要吃草)和生活现实(一辈子都没有见过一棵草)的错位,读来颇为惊心,背后是人们膨胀的欲望——“我”只是他们满足欲望的工具,复数“他们”说明对牛的伤害并非个人行为,他们的贪婪造成了“我”悲苦的一生。
其次,牛作为受害者代表。“他们明天就要把我送到屠宰场了”一句中,“屠宰场”是“我”受难的场所,但并非专门为“我”而设,说明“我”只是很多中的一个,回头看“让我吃”“让我长肉”,牛和牛们的错位的生命历程,悲剧意味更强。推而广之,又有多少动物存在的意义仅仅是满足人的口腹之欲。
最后,作为人的隐喻。“我”吃了“各种配方”,进了屠宰场,变成肉,最终“各种配方”成了人身体的一部分,所以“我”最终变成了“他们”。作为整体的“他们”其实和“我”一样可怜,在满足膨胀的欲望过程中,也完成了对同类的伤害。丧钟为谁耳鸣,屠宰场为谁而设?牛“一辈子都没有见过\一棵草”,人又何曾了解过自己真实的需要?
附:
遗言
赵思运
他们一个劲地让我吃
让我吃各种各样的粮食
有荞麦黄豆绿豆红豆
有各种配方
他们让我快快地长
长很多很多肉
他们明天就要把我送到屠宰场了
我从来都没有见到过大草原
我不知道什么叫辽阔与苍茫
作为一头牛
我甚至一辈子都没有见过
一棵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