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麦小丁】征集优质文章读书想法

读《跃迁》说培训

2019-05-26  本文已影响0人  杨军_福田心耕

在《跃迁》一书的前言中,俞敏洪强调管理学上的一个观点,这个观点就是:“不要以战术上的勤奋掩饰战略上的懒惰”。其实,对于企业培训也有这样的问题,培训师的技巧重要吗?当然很重要,但是作为培训师,我们不能把自己淹没在技巧之中,时常思考一下课件的框架和放向,回想一下做培训的“初心”。对于更加清晰的理解自己的行为都是很有帮助的。这本书中还提出:“每一个公司都有自己的系统,找到系统的杠杆支点,个人的力量才会被放大。”那么培训中可以借的“势”,是哪些呢?又该如何去借呢?是新的传播工具如抖音,还是因应公司决策层 的革新?

在本书中引用了经济学家熊彼得,他认为:只是被人记得你的理论著作,是远远不够的,除非其人的生活因为你的行为有所不同,这样才算有作为。我觉得这句话简直就是为培训师量身定制的。课程讲的再热闹也不算成功,只有听课的人因为你讲的课改变了自己的行为才算是真正的培训效果!在《高手》的暗箱一节,作者提出了“知道知识在哪里,要比知识是什么更重要。”这句话我觉得对培训也是一样的,教会学员,“有问题找度娘”,要比像老师一样去逼迫他们学习管理技能和概念要重要。成人学员最关注的是能否直接解决问题,而各个学员面对的问题又都是不一样的。作为培训者无力也来不及去一个个找到答案。最好的方式是把一些套路交给学员,并且带领学员多做几次操练,学员掌握了方法直接就可以开始个人的自我学习了。我们觉得这也算是一种自我教练的一种吧!在新员工培训的第五节解决问题的万能模式似乎就是这样的东西。可不可以找到更多的类似的东西呢?在最新的一次新员工课件升级方面,直接加上了提升工作效率、质量和世界管理的内容,可以直接推动员工对以前和今后工作的认识。少讲道理,多讲方法,简洁有效,也不失为一种方法。作为企业而言,有时候是没有很多的时间等待学员来“悟”的。

在本书中,作者以培训行业为例子,给我们展示了一下时代变迁的力量。线下教育时代的培训师是“编辑+导演+演员”,核心能力是“现场演绎”。进入在线教育,培训师的核心技能从表演转化为研发能力。在无边界时代里,作者提出了6种未来极为重要的能力,它们分别是设计感、故事感、交响能力、共情能力、娱乐感、探寻意义。指出一个人能用机器学习和处理信息,用大脑整合和创新思想,用系统思考问题,会是很有竞争力的。

面对未来,每个人都要问自己三个问题:

1、 我今天做的事情,机器能做吗?

2、 我今天做的事情,会被外包吗?

3、 我今天做的事情,明天会做的更好吗?

其实,延伸到培训领域,每个培训师也要问自己三个问题:

1、 我今天做的事情,机器能做吗?

2、 我今天做的事情,会被外包吗?

3、 我今天做的事情,明天会做的更好吗?

本书作者对今天的世界进行了描述,他认为:“今天的世界是一个机会更多,但概率更少的世界。处处有机会,就是处处有竞争。越是开放的市场,越是需要专注于核心的竞争力。越是开放,越是聚焦。这是一个高手的时代。当资源丰富时,选择的能力比执行更重要。读书、识人、修炼,不是重点,关键是读哪些书?认识什么人?修炼什么能力?抓住哪个机会?”要学习一项技能,就要研究这个领域第一线的高手。只有站在高手身边,与伟大同行,才能真正领略到他们的世界。”与此相对应的是,在今天的培训业里,国内外都有哪些高手?他们最经典的课程是哪些?他们最擅长的能力是哪些?这些都是需要平常注意关注的。机会和灵感往往就在其中埋藏,只是需要一个明亮的眼睛和智慧的大脑去发现。

在本书中,作者提出了一个极其功利的读书,并且引用了一个认知心理学的推论:成人学习有三个前提要求的时候,效率最高。一是能解决当下问题,二是学了有用,三是难度适中的知识最有效。鉴于此,每个培训师在准备课程的时候也要用这三条衡量一下,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能不能用上,难度适中。如此,培训的效果也就会有了保证。

  在194页,作者有一个推论:高手并不是能力比我们强,智商比我们高,定力比我们好,只是因为他们思考比我们深,见识比我们广,他们看到了更大的系统。从这个角度来讲小人之小,也并不是品格的低微、智力的稀缺,而是格局之小,眼界之小和系统之小。这句话其实和《素书》中的以私入公道,利令智昏。以及《从优秀到卓越》中的优秀与卓越其实是两个根本不同路径等不谋而合。作为培训师来讲,首先要做到发心正,再要做到能看到更大的系统,如此才能酝酿出足够好的课程。才能从高纬度降维打击,解决很多低纬度上更本解决不了的问题。

  在本书的239页有一个拆解目标的案例,这个案例非常的重要,要把这个案例放到年度目标分解中去。我要给自己分解一个清晰的路线图和节点。本处为重点。新员工培训第一节里帮助学员发现自己的目标。那么,本节就可以帮助员工对目标进行分解到各个阶段。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