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1-Day1用PEEP法则说服婆婆不要再对孩子说“你傻呀”
【R:原文片段】PEEP法是一种简单实用又十分有效的方法。如果你觉得在回答问题时用虚构故事法比较困难,就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在需要给出观点并进行论证的时候,不妨试试这个方法吧。
观点(Point):在演讲开篇亮出你的观点。
解释(Explanation):在演讲的主体部分陈述提出该观点的理由。
实例(Example):用一个例子来证明你的观点。可以使用“例如”或者“试想”这类词。谈及个人经历会使你的回答更加真诚,并且令听众印象深刻。
观点(Point):再次回顾你的观点。
把结论和开篇的观点联系起来。 如前所述,PEEP结构中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点分别就是演讲的开篇和结论。解释和实例则构成了演讲的主体。实例让你的观点真实易懂,因为它就像故事情节一样调动了听众的感官,激发了他们的想象。这种方法十分简单,受到许多即兴演讲家的青睐。
【I: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片段】
(why)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跟别人表达观点或看法时,我们都会遇到过自己说了10分钟,别人也不知道我想说什么;或别人跟我们表达TA的看法, 别人说了半天,我们也不知道TA到底什么意思的情况。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既耽误时间又get不到彼此的观点。 (what)今天这个片段非常简单易懂,当你想给出观点或者说服别人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使用PEEP这个法则。它是人与人沟通中非常实用的一个方法,利用这个方法可以在沟通或表达观点时,来构建自己的想法,让我们的表达更加条理清晰。
(how)PEEP法则就是用观点引出内容;
先观点,后内容
第一,给出观点(Point);
第二,解释你的理由(Explanation)
第三,举个栗子(Example)来证明你的观点。有个鲜活的例子比干巴巴的说明要有力的多。
第四,重述观点(Point),再次表明立场,也防止别人听了栗子忘了观点。
(where)PEEP法则是一种表达方法。可以用在表达自己、与人沟通、说服别人、竞选演讲等多种场合。这个方法可以使我们的表达有理有据,解释理由是晓之以理,举栗子是动之以情,情理兼备的情况下,我们说出的观点会有力得多,被别人接受的可能性也大得多。
作业
A1
「故事」
昨天晚饭时间,老公电话响了,在接电话的时候儿子说话停不下来。老公大声呵斥:“闭嘴。”我也示意:“嘘🤫。”儿子还是不听。老公对儿子脱口而出:“你有病啊。”儿子听完就呆了,声都不敢吭一下。等他通话结束后,我气急败坏的说他:“你怎么说孩子呢?你才有病呢。四岁的孩子你说他有病,我看你病的不轻。”
老公说:“那你说怎么办?他也不听。”我说:“不管他怎么样你也不该那样说孩子,来我跟你说说,你感受一下怎么样?你有病你有病你有病……”我也记不清自己说了对少遍,反正说到他无语了。
「反思」
越是生气越容易语无伦次,我的回应对他不知有没有很深的印象,反正就是没听到他再说那句话,也许他自己也在后悔。如果使用PEEP来看,我的观点不清晰,应该是不要对孩子说坏话;理由也不够充分,举例就是回击他,没有重说自己的观点,导致他听到无语。
A2
「目标」
背景:很惭愧的没有孩子爸爸那句“你有病啊。”,还常听到孩子奶奶那句“你傻呀。”
所以我的「目标」是:一周内再听到那句“你傻呀。”使用PEEP法则说服孩子奶奶不要再对孩子那样说。
「行动」
1、观点:别再对孩子说:“你傻呀。”
2、理由:当我们大人听到别人说自己“你傻呀”,生气的时候都要回击回去,甚至大打出手的都有。我们对孩子说的时候,难道不是大人在欺负一个没有回击能力的孩子吗?
3、案例:之前孩子爸爸说孩子“你有病啊?”,我就返还给他,说给他听,他听到无语了。脸拉的比黄瓜都长。事实上谁都不爱听坏话,你看我这么说你儿子妈你也不高兴是不是?
在日本,小学生们做过一个实验,一个蒸笼里面蒸出的馒头,同一个蒸笼蒸出来的,拿两个来做实验。两个放在门的两旁边,一个馒头天天对它讲“我很喜欢你,我很爱你,你很好吃”,那边的那个,“我很讨厌你,我不喜欢你”。一个星期之后,对它讲好话的、给它好信息的这个馒头发酵了,闻起来很好闻很香。天天骂它,天天给它不好信息的那个馒头就上霉、腐烂了,变黑色,气味很难闻。
这就说明馒头也知道人的意思,它也能看、也能听,收到好的话,自己就变得很香,收到坏话发霉变烂。
馒头都如此,更何况是人呢?所以,无论如何,不要在对孩子说:“你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