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2022-12-06  本文已影响0人  燊燊公子

这几天在听中国教育创新年会,主题—你当像鸟看见你的山。

买了《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本书快一年了,记得当时也是在一篇软文中看到,因为好奇而买回来看的,大概翻了一下,作者是一个十七岁之前从未踏进过教室的在山上生活的女孩,却一路逆风起飞—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历史博士,我以为的那就是一本小说吧!于是就和很多书一样的宿命,只是买回来,就被搁置了。

这几天在听报告,不断地会有主题出现“你当像鸟看见你的山”。总有一个声音在提示我,它们直接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

今晚,我重新打开还崭新的它开始阅读。

很长的篇幅,都在描写她的童年,她的父母、兄弟姐妹、外婆和奶奶。捕捉到的通处,就是环境能给一个人心灵的影响和冲击太大,但又不绝对。一个堆满废铜烂铁的家里,也能生长出一个异常另类的兄弟,他叫泰勒。他是有条理的、安静的、冷静理智的可以自学微积分的、为了能有自学时间又免不了要被父亲赶去干活就一上午坐着不动沉浸学习的泰勒。

我们常说原生家庭很重要,给人的影响深远无法磨灭甚至无法迁移和改变。那这以上又作何解释呢?是不是我们在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找到了一个合理的不怪我自己的借口?

我想是的。一个人的优秀在于自我觉醒,自我定位。

我又想起我的母亲。我们从小生活在农村,那时候报纸糊墙是小时候好多年的记忆,刚开始用报纸糊,糊好后我们姐弟仨挤着脑袋在墙上找好玩的文章,有的字被遮住了还偷偷的掰开一点瞄着往里看,实在看不到了就只能靠想象,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很有意思。后来条件好了就用挂历糊,白白的纸滑溜溜的,糊好的墙照的屋子里亮堂堂的,只是少了读报纸的乐趣。穿过的旧衣服会被母亲拆开用缝纫机踩成莲花样式的彩色坐垫铺在沙发上、藤椅上、夏天的凉席上,还有大小尺码的鞋垫送给姨妈家舅舅家的每一口人,还有自己扎的布条的拖把。屋子里的地板是土的,只能扫,天天扫天天都是土,后来从土的“装修”成砖地后,我们就用这布条拖把,一遍又一遍地拖,日复一日,那地板从粗糙不堪拖不动到光滑细腻,每次拖地都能看到更干净的红色、蓝色露出来,特别有成就感,越拖越起劲。直到现在还保留着爱拖地的习惯,虽然没有了红的蓝的砖。

母亲出门从来都是整整齐齐,纯朴洁净。一个黑色的纱条,她梳着黑黑的两条大辫子绑成蝴蝶结,让周围同龄的妇女艳羡不已。上学时我的毛衣花式和色彩从来都是与众不同,每个课间操都被女老师拽到队列外扯着毛衣前后研究,脸红到脖子根却又小得意。

身在农村却从不和环境同色,只有小学二年级文化的母亲严厉要求我们在家里要讲普通话,出门后随意,因为她知道出门讲普通话会被别的小朋友笑话,家里来了小朋友她也笑盈盈从不给我们难堪随我们去。我们姐弟仨和母亲的小世界里和和睦睦唱唱跳跳,童年所有欢乐的回忆都在那里。邻里关系处的好的不得了,母亲离开多少年了,村里的街坊四邻见了总要拉着我的手念叨母亲的好,我们不常在家,只要家里有人开着门,就会有人悄悄地放几把新鲜的菜在门口,我想这都是母亲积的。

所以,环境是什么呢?环境由心造。一个心怀美好的人,就会创造美好。我也曾怯懦、曾内向、曾自我怀疑,但又坚强、又努力、又乐观耿直,瞧,谁不是同时拥有优缺点呢?只要相信美好,就能创造美好。

我想,这就是这场盛会主题的意义。教育是一场奔赴,奔赴理想、奔赴你的山。而我们作为教育者,能做的就是唤醒他,看见他的山,攀登、跨越他的山,山的那边是属于他的风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