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下一粒种子,静待开花结果
学习画画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出人头地,成为艺术家吗?我相信,很多家长都怀有这样的“理想”,总是把艺术与功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其实,真正能够成为艺术家的孩子可谓是凤毛麒角,我们希望孩子通过学习画画获得心灵空间的拓展和精神层次的提升。不过,如何让孩子成功地走出第一步呢?
偶然的机会,我遇见了《美育,从培养孩子画画开始》。这本书没有高深的理论,也没有枯躁的说教,有的是与家长推心置腹的交流。它告诉我们要了解孩子、理解孩子,熟悉孩子的生理与心理成长规律。美术启蒙的目的绝不是帮助孩子尽快地从一个低级阶段提升到一个高级阶段,正所谓“欲速而不达”,孩子需要经历的、感悟的绝不是家长可以包办的。
孩子人生中第一幅画,之所以重要,不在于它有多高的艺术价值,而在于它真实地反映了孩子的认知水平,他可能把天画成黑色,把太阳画成黄色,但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虽然并不刻划事物的本来面目,但却反映自我情绪,或压抑,或兴奋。
孩子的艺术培养是循序渐进的,但是某一阶段是“敏感期”或者“黄金期”,我们如果错过了,再想弥补,就会出现事倍功半。我们不需要让孩子很早就开始专业的技法训练,比如透视原理、素描知识,我们所能做到就是为孩子创造环境。
如果仅仅用“画得像不像”“画得好不好”来评价孩子的表现能力,可能让我们从一开始就偏离了学习美术的初心,我们需要尊重孩子的身心成长规律,相信他们与生俱来的观察力、表达力与创造力。我们给孩子报班学习,只不过为他兴趣的形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毕竟绝大多数家长都不是艺术专业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牢固地树立以孩子为中心,每时每刻都要关注孩子、欣赏孩子、接纳孩子。
画画其实是语言,与讲话、写作文一样,都是内心情感的表达。与其说孩子展现的是“作品”,不如说孩子是在用画笔进行运动轨迹的描述。当孩子把单纯的涂鸦动作转为有意识的表达时,我们从孩子没有规则的点、线、面中发现了他对于美的向往时,我们除了感受生命力量的同时也要烧旺这团热情的“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