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高维思维的浪花
蚂蚁是二维生物。在人类看来,它们为了不知具体是什么的问题,群体出动,各自奔忙,期间又不断调转方向,互相碰头,这场景真如人类所形容的,蚂蚁们就像“在热锅上”一般,焦灼而忙碌,而又不知在瞎忙些什么。实际上,人类作为三维生物,早就看出难住蚂蚁们的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也许只是因为天气的变化,也许只是湿度上的变化,让蚂蚁们误以为它们的世界即将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以至于它们不得不狠下心来商议是否要集体搬家。这和我们人类在观测到气象上的一些与平常差异较大的现象时,表现出的那种惊慌失措、惴惴不安的心情与面色,其实是一样的。只不过我们人类站在三维的维度,暂时无法发现比我们拥有更高维度的生物。若是以四维及以上维度的生物视角来看人类,他们一样会觉得人类如此渺小可笑,为一两根汗毛都算不上的小事自乱阵脚。

为了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跳脱出来,尽量站在更高的维度去看问题,这样原先的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古人的诗中有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又云: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之所以大多数人被重重的问题困扰,之所以他们生活中无数的问题和麻烦就像业障一样遮蔽住他们的双眼,让他们无法冷静地做出理智清晰的判断和决策,是因为他们始终站在与他们的视角所平齐的维度,不能够跳脱出来,站在更高的维度上去观察和分析问题,这样就像站在庐山当中的旅客一样,只看到山的其中一个侧面,就误认为这是山的全貌了;倘若这游客再聪明一些,不停的跋涉奔走,那么他所看到的也是一个一个不同视角下的山的某个侧面。在相同的维度下,他顶多是看到了此山更多的不同面,而非山的整个全貌。因为他本人处在山中,他的认知区域就永远有迷雾笼罩。因此可以推知,以他惯用的维度和视角,他对待事物的看法总是片面的、不完全的,于是他处理起问题来就容易顾此失彼、好心办坏事,或者不能高瞻远瞩、考虑长远利益,接下来就很容易导致类似于“掰了芝麻丢西瓜”的结果,然后在这样不尽人意的结果出现之后,又急得自己原地转圈圈,焦头烂额、手忙脚乱地应付一堆烂摊子,最后还得自己调节自己的身心平衡,这不知又要浪费掉多少生命光阴。

为了跳脱出自己面临的问题的维度,站在更高的维度思考和决策,我们可以想象自己是一朵浪花,身处茫茫大海之中。我们周围的其他人,每一个人也都是一朵浪花,不同的浪花。
我们的一生都在起起伏伏,就像浪花一样。最常见的“浪花人”,是在“低处恨人高,高处笑人低”的那一类。他们不接受自身命运的坎坷曲折,不接受生命本身自带的不舒服感和痛苦体验,心儿总是幻想着未来或是徘徊在过去,从来不得片刻当下的安宁;在和同胞们关于家庭圆满、经济收入、职业头衔、子女后代、物质丰裕、外在名望等等相互比较的过程中,在为小名小利小惠斤斤计较的过程中,他们的身心都波澜起伏,颠簸剧烈。然后在他们想要不断攥取和排挤他人的隐密欲念驱使下,他们很少能够静心,难得欣赏品味生命中的美丽,就这么东忙忙西转转,蹉跎了岁月,无聊地消磨完了自己人生的大多数时光——可是人生的时光本来可以是另一番模样的,也许天马行空,也许绚丽多彩,也许意境悠远,也许波澜壮阔……奈何生命耗尽,无尽的想象皆化为泡影!

嗟乎!这真令人惋惜又胆寒!这也真够人警醒和觉悟!人生顶多只有3万天或是4000周,这么算下来,难道不觉得人的一生,其中每一刻光阴都十分的珍贵吗?再说了,与其花时间为一些从长远看完全没必要起心动念的鸡毛蒜皮烦恼与纠结,不如把精力全部集中于当下所做之事,并且在以后的每一刻每一秒都精益求精,致力于做到最高专注——对于「只走一回的当下]、「正在进行的生命」、「流淌着的现在」的最高专注。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人们往往生活着生活着就迷失了,他们心安理得地待在他们现有的维度,日复一日的过着舒适而麻木的生活,却浑然不知危险和某些必将来临的变化的逼近。他们钻进了日常琐事、小情小绪、无关消息以及数据变化的牛角尖中,他们对小的矛盾纷争和一些下滑趋势过于专注和认真,以至于他们忘记了自己的本愿。他们为了让心变得不再担惊受怕,不再烦恼焦虑,不再敏感多疑,于是一脚踢开自己的初心。强硬?坚强?能干?假装坚强罢了。真正的「强」与「定」不是从外面装出来的,而是要由内而外去培养,就像培养一颗种子一样,让它慢慢生根发芽,最后长成大树冲破天际,根深深扎进心土里,任什么也无法撼动,这样才是真正的内心强大。而这样的强大才能够自然的吸引来他人的倚靠和敬重。从每个人天生的自我防御机制考虑,为了让自己的心免受伤害,与其说是他人和环境让自己忘记了某些重要的东西,不如说是自己让自己忘记——忘记去到更高的地方,去俯瞰一下壮阔的全景,去眺望一下诗一般美丽的四周和远方。

因此作为海浪,我们要提醒自己:放下,有得必有失。为了能够说服自己乖乖的放下,我们需要提升到一个整体的维度,一个更高维。想象一下,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朵小小的海浪。虽然我们相处的过程难免会有摩擦,碰撞和排挤,但这些都没关系,因为我们都属于一个整体,我们共同组成了大海,我们即大海。而作为每一单一的个体来说,每一个“我”也都是大海。因此还有什么好争好怨的呢?还有什么解不开的结呢?不仅我们自己是浪花,我们的思想和情绪也像是起起伏伏的浪花,时而处于低谷,便是暗黑的蓝色;时而属于尖端,便是晶莹的半透明白色。“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然而缺一不可,任缺其一就不成整体。当我们把自己融入到高维度的整体当中,归属感,秩序感以及存在感便会开始在心里扎根萌芽,它们会逐渐的壮大,去抵掉那些诱人的虚无之花和长势茂盛的无意义杂草。
说的太多,比喻太多,笔者自己未免也觉得空洞无味,也不知各位读者观感如何。感到自己正在做的事情空洞乏味,这是一件危险的事情,但这也是每个人常常遇到的事。不必惊慌,跳上高空,站在更高的维度看,完全可以将其当做生命里颜色暗淡的那一部分,即浪花的最低潮,甚至你把它当做深海也可以——你想啊,没有深海的托举,哪来的浪尖飞舞呢?再有啊,对整个生命而言,行动与思考都是不断交替着进行的。在意象化的国度里,它俩都有可能站上浪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也都有可能潜入海底“竞自由”。所以当我们把自己视为整个大海,我们便会释然而微笑了,因为对大海来说这些变化都是例行的日常,是有惊无险的歌舞剧,是来增添生命的色彩的每一笔。
想一想,你一定有过画画的经历吧。不论色彩如何变化、调和、渐变、晕染、凸显,甚至糊的一团糟,因为你本人不在画中,你是站在更高的维度去俯视整个画面的,因此你只会觉得好玩,你一定不会为了画中的颜色变化而焦虑恐惧、烦恼忧心吧。那么就这样好了,只管享受画画的过程,只管尽情的去观察色彩变化融合的过程。有的时候色彩的变化呈现的效果让你很不满意,这种情况再正常不过啦!不要心急,不要担忧,画面里的所有东西,这些都可以弥补,可以改变,可以修复,这些所有的变化都完全取决于你——只要你珍惜生命的每一刻,在生命走到尽头之前,尽可能多地做一朵有高维度视角的浪花。

那问题又来了,怎样在生命里尽可能多地做一朵有高维度视角的浪花呢?这需要自我提醒,也需要不断练习。如果不加提醒和练习,就又会慢慢坠入短视和习惯的深渊。毕竟,维度与维度之间虽然境界差异悬殊,看似成功登上了更高维度就可高枕无忧,然而连接维度之间的桥梁细滑如蛛丝,若不谨小慎微,“终日乾乾”,认真对待,还是极有可能滑下去的哦。如果,自我勉励的效果欠佳,也可以试试与志同道合之人互相勉励,一同攀登,不松劲儿,达到了目的地,再彼此监督、互相鼓励……这可真是幻想中的大同之境啊……
无妨,希望永存,与君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