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鸡汤面职场工具箱习惯和思维模式

用N年经验告诉你,“4个思维转变”快速提升职场竞争力

2016-10-14  本文已影响1223人  穿花蛱蝶深深见

文/慕蕤海

有人问我,科长年纪比自己还小,工作发展没前途,想辞职,但又怕辞职后找不到好工作,很纠结。该怎么办?

这的确是个问题,我相信很多人在年轻时都有过类似的困惑。但光是这样想,就能解决问题吗?肯定解决不了。

要想解决问题,首先就是要分析问题,寻找症结,然后设计解决方案、实施,并根据结果进行调整,循序渐进地解决。

根据自己N年的工作经验,我觉得如果进行如下4个思维转变,会从根本,即“方法论”上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打开自己解决问题的格局,也会提升自己的职场竞争能力。

1.用“系统思维”,深“挖”根源,分析原因。

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开工仪式”,就是深“挖”根源。否则任何浮光掠影的忧虑、苦恼,都是杞人忧天,既不能找到问题的真正症结,也不能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而只有找到根源,才能对症下药,才能找到具体化的对策。

分析原因,就需要运用系统思维,系统分析外部、内部、主观、客观的原因。

比如说,想辞职的原因是什么?第一,薪水太低;第二,人际关系处理不好;第三,业务没什么价值;第四,晋升无望,原因绝对不是单一的,有很多。

但运用系统思维来分析想离职的原因的话,就会包括如下内容:

1.外部:政治、经济、行业、市场环境,公司发展、网络、产品、薪酬水平、公平性问题等;

2.内部:个人专业、能力、职业、爱好理想、价值、使命、自由等;

3.主观:不努力、不喜欢、态度、思维方式、上下级关系、同事沟通等;

4.客观:专业、地域、平台等

运用系统思维这样罗列下,就会发现原因非常多。然后要排除外部、客观无法改变的,看看内部、主观有哪些可以努力和优化的,再决定是否换工作。

如果没有一层层分析下去,没有找准问题的真正原因,即便换了一家单位,很多问题还是会存在。如果不能从根源上解决,会感觉到哪里都一样,到哪里都天下乌鸦一般黑,到哪里都有派别,到哪里都没法脱颖而出。

如果确实是客观和外部原因的话,那是值得换个单位,为自己重新选个好平台。

我只举了辞职换工作的例子,其实人只要活着,问题就会像雨后春笋一样层出不穷。我们在生活中也能感觉到,一个问题解决了,另一个问题又来了,为什么呢?因为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

包括感情问题也一样,都这样分析的话,用“系统思维”,全面思考,才能理性分析,击中要害,找到症结所在。只有这样才不会意气用事,才不会冲动抉择。

2.用“头脑风暴思维”收集解决方案,锁定执行计划。

想提升竞争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要善于整合人脑,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甚至不耻下问。要永远记住,一个人的脑袋再聪明,也是有限的。所以真正聪明的人是懂得运用集体智慧的集大成者。

集成的方式多种多样,所谓头脑风暴是整合几个人或团队的智慧,而这里所指的整合领域还要广。具体可以用如下几种:

百度网络:最简便、自由的方式。但百度言论自由,意见良莠不齐,搜来的内容,要进行优选、调整和落地化修改。工作中,我发现有些人解决问题的水平的确不低,但是一查,发现方案精华部分居然全是网络上扒下来的,有的甚至马虎到连别人公司名字都没换过,明显属于抄袭。前段时间某大学专题片抄袭事件也是类似教训。所以借鉴也有度,否则就属于人品问题。

专业人士:利用各种机会结交专业相关人员,加入各种专业QQ群,微信群,利用免费平台和资源,通过咨询获得解决方案。这些解决办法都是用来扩展视野、丰富备选方案的。因为每类问题都有其特殊性,虽然问来的方法未必有针对性,但可以找到大概率的做法。我加入的各类人力资源群、法务群,就经常有免费微课培训和免费咨询,对工作帮助很大,前几天听的哈佛领导力培训对我创新工作就很有启发。

经验人士: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且通常情况下大家都是吃苦记苦的,否则“吃苦不记苦,到老一身苦”。过来人,自然有深刻体会,尤其是成功闯过困难的人,更有深刻心得。这些人应是家族中的长辈、师长、学长,或是职场中德高望重的人。所以遇到问题,要积极向这些人请教,会听到他们发自肺腑的经验,也可以避免自己重蹈覆辙。但涉及隐私类的问题就要三思而行,相比之下,网络类咨询更具隐蔽和保密性。

最佳实践:这是行业内前几名或竞争对手中最优秀的做法,可以通过搜索“万方”、“知网”、“Gongle学术”、“SCI”等专业论文平台,获取相关信息。所以我开通“知网”付费查询功能后,一直保证里面有现金,以便随时检索文献。每页文献只需花费0.5元,几元钱即可获得一个实践案例,比自己吭哧吭哧地想办法划算得多。如果觉得内容不够细,则可以去买相关案例或优秀人士的书籍,会获得更多借鉴。

经过头脑风暴式的开放性思考,已经收集了一大堆方案、解决办法。这时候所要做的就是合并同类项,列出解决方案的重要度、优先顺序,并根据可操作性,编制能执行的计划,进入执行阶段。

3.用“小马过河思维”尝试行动,避免纸上谈兵。

小马过河是小时候学过的经典寓言故事,现在使用也依然不过时。任何理论都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知道水深或水浅,才能不断修正并最终固化下来。

如果定下来要辞职,那就赶紧准备简历,投递简历,约见面试,了解自己在市场上的价值,了解用人单位对自己能力和经历的认可与意见。如果还没有足够的资格和能力换到好的平台,那就暂时在现在的单位潜伏着,等待羽翼更加丰满之后再从长计议。

如果决定留在现有单位,就从主观和个人身上对标找差距,从待人接物、沟通、执行、到业务能力,逐项提升,也许寻找机会换个岗位、部门,多做些项目,多些业务经历,更能符合自己的现状。

总之,体验、尝试,“是骡子,是马,拿出来遛遛”才能见分晓。不然,空想家浪费的只是时间,纸上谈兵,亦无法积累实战经验。

4.用“循序渐进思维”反复验证,固化习惯。

循序渐进思维是宋代理学家朱熹提出来的,他提出读书、做事要“循序而精致”,意即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要知道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能一口吃个胖子,都需要过程。

涉及到能力提升和改变的内容,也是一样。比如,如何提高职场沟通力这个问题,就能分解成无数个第二层级的问题,如开场时如何暖场热身?如何在合适的时机抛出话题?如何倾听对方的心声?如何击中对方内心的柔软?如何适当地闭嘴?说话如何保留余地?如何礼貌地拒绝?闲聊时聊什么话题?与客户和重要客人聊哪些话题,有哪些禁忌?估计每个小问题最起码都有1000字以上的内容可说。而这其中的每一项都需要从理论到实践的反复实践和推敲,才能找到感觉,才能学会倾听别人的画外音,才能找到沟通过程中的界线感和分寸感。

而要想做到完美、刀切豆腐两面光的程度,那可是需要反复训练和验证的。不光是素质方面,包括业务能力,比如:如何做规划、做项目,如何带团队,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人生重点和问题。而只有明白“循序渐进思维”,才能有计划地提升能力,解决问题,固化习惯,甚至去改变深层次性格的问题。

喜欢一句话“窍门满地跑,看你找不找”,想提升职场竞争力,也有很多方式,关键看你有没有意愿。

这4个思维习惯是我多年职场上形成的,如果尝试使用,肯定有效果。且不光是职场的相关问题,生活上、情感上的问题也可以用相同的“方法论”来解决。

这世上除了有待开发的高、精、尖技术,其他的问题基本都有路可寻,都能找到可借鉴的前车之鉴。只要你善于分析问题、集思广益、行动至上并分阶段实施,人生多半会在自己的掌控之内。

但最后,不管任何问题,还是需要我们自己“小马过河”去体验。有些要浅尝则止,有些要悬崖勒马,有些要勇往直前,有些要义无反顾,拿捏各种分寸,才会进退自由,游刃有余。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