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世界读书路人随想录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读叶嘉莹先生《叶嘉莹说初盛唐诗》

2018-11-22  本文已影响23人  长弓引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读叶嘉莹先生《叶嘉莹说初盛唐诗》

      初唐诗人中,我喜欢王绩诗内容的思想性,欣赏杜审言和王勃诗歌的艺术美。“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骆宾王的《咏鹅》的明快欢乐不仅感染了我,装饰了我的童年,骆宾王的高洁同样感动了人心。诗歌往往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诗人往往是一个时代的音符,吟诵诗歌,感发生命上下求索的艰辛和高贵。读了叶嘉莹先生的《叶嘉莹说初盛唐诗》,不断有新的体会和产生共鸣,原来读诗,也是读自己的人生,是今人与古人对话。今天重点阅读了叶先生对诗人陈子昂和张九龄其人其诗的阐述,在人如何安身立命的命题上,得到了许多启发。这既得益于叶先生的生花妙笔,叶先生通过说唐诗,以其深厚的国学功底,在传播诗歌文化时,贯穿了自己的人生阅历和注入了自己的高洁品格,文如其人,娓娓道来,与其说是说初盛唐诗,还不如说是以自己的学养感发读者。当然也得益于诗人陈子昂和张九龄对人生感悟的深刻和艺术表达的高超。如何对待人生,对待困境?两位诗人做了相同而又不同的选择。

      孟子在《尽心•章句上》提出了中国知识分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人生追求和做人准则。当人生陷于穷途时,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当自己的人生理想得不到实现时,又当如何选择?这是摆在中国传统知识分子面前的难题。在这个问题上,陈子昂是向外求的,张九龄是向内求的。向外求和向内求是不分对错的,关键是看求的内容,如果是求自己的荣华富贵和求声色犬马,无论求的路径如何都是不健康的。在这点上,陈子昂和张九龄有共同点,他们所追求的是为国为民抱负的实现,因此两者的求都是健康的,才有讨论的必要。

      陈子昂有两首《感遇》诗,一首是《兰若生春夏》,一首是《翡翠巢南海》。下面分别写出两首诗的内容,以供读者诸君体会,要做更深去了解,请阅读叶嘉莹先生的著作《叶嘉莹说初盛唐诗》。

兰若生春夏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兰若这么美好的事物竟然无人欣赏,作者一身抱负竟然没有机会施展,这是何等的可惜。这首诗“表现的是一个有美好才能的人,其生命价值徒然落空的不遇的悲哀”。再看另外一首,进行比较,可以从中了解传统知识分子的志向和品性。

翡翠巢南海

翡翠巢南海,雄雌珠树林。

何知美人鱼,骄爱比黄金。

杀身炎州里,委羽玉堂阴。

旖旎光首饰,葳蕤烂锦衾。

岂不在遐远?虞罗忽见寻。

多材信为累,叹息此珍禽。

        翡翠鸟因羽毛美丽而被人喜爱,但因此也“杀身炎州里”,人们喜欢的不是翡翠鸟本身,而是它的羽毛,被当成显示富贵的象征,“多材信为累,叹息此珍禽”,确实是悲哀和无奈。陈子昂借兰若无人识,写出了自己不遇的悲哀,借翡翠鸟因羽毛而被杀得悲剧写出了自己遇而不得的悲哀,两者的共同点是向外求理想的实现。

        现在来阅读张九龄的《感遇》吧。张九龄的诗朴素,但是有内容,有感发力。《感遇》可见一斑。

兰叶春葳蕤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陈子昂求而不遇并且遇而不得,表达了深沉的悲哀和无奈。张九龄不同,张九龄更自信,因此更豁达,尽管也是怀才不遇,但是自己还有一份自信,“草木有本身,何求美人折?”,确实,对每一个有抱负的有才能的人,抱负得不到实现,都是悲哀的,但是我们处理的方法可以不同。在古代中国,对具有儒家传统思想的知识分子而言,入世施展自己的才能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抱负。这个时候,就有如何评价自己价值的问题了。张九龄所写的,“则是无待于人,不需要别人欣赏而自己完成自己的价值”。就如兰花,人来或者不来,人知或者不知,它到了开放的时候就会开放,就会散发出芬芳。张九龄是向内求自己的价值,自己肯定自己。

      当然,社会应该是向这个方向发展: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每一个人抱负都有实现的条件。幸好,我们生活在一个好的时代。但是,也要去体会古人的心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