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手机,寻找和孩子同频的感觉!
中午接儿子放学回家,路上儿子跟我说:“妈妈,中午我需要用我的手机几分钟,有一件事情需要我处理一下。”
我说:“好,我相信我的儿子。”
儿子说:“本来手机就是我主动要交的,有什么相信不相信的。”
我说:“我不是相信你和手机,我是相信你说你有一件事情需要处理,手机就放在孔子先生后面,你拿的时候跟孔子先生打声招呼,拜拜孔先生”。
儿子:“奥一声,沉寂了”。
吃饭前,儿子手机顺利放回,只是告诉我,放在孔子像后面有灰尘,如果需要放在后面,最好用一个塑料袋封一下。我立刻答应,照办。
原来,很多的时候,我们的担心是多余的。
高考前,儿子跟我说:“妈妈,等到高考结束后,我就把手机交给你,双休日给我,平时不看了。”
听到儿子这么说,我的心里感觉是挺很开心,终于知道要收心了。
同时,我也是不太确定,因为孩子讲一套,做又是另外一回事,知道做不到是所有人的功课,更何况是孩子。
正好爸爸也在家,爸爸来了一句:“儿子,我等你这句话,等了几十年了”。
儿子说:“没有你那么夸张吧,我上高中才几年?”
手机,电子产品,我们没有刻意的躲避他,从小学开始玩平板,,初中就开始有了自己的手机、游戏机。
高中,爸爸又送了一部最新版的智能手机给他。
对于高中送手机,我是心里一千个不乐意的,可是爱人坚持要让孩子学习自己面对手机,哪怕栽跟头也要让他学会使用手机。
爱人的观点是,现在不让他学会管理手机,大学一样会被手机报废,与其那样,还不如早早的在父母身边观察、帮助、引导孩子如何使用手机。
初中手机是双休日使用,高中手机不许带到学校,但是放学在家的时候,让他自己把控,给他更多的空间与自由,孩子能够控制住吗?我是怀疑的。
好在他从小就已经养成了,到时间点就交手机的习惯,只要谈好就不会太过,我们之间并没有太多的冲突,只是到点需要提醒他一下。
而且据我观察,他平时基本上是和同学聊天,看球赛,看新闻,偶尔也会玩玩游戏,基本上每一项都摄入,但并不痴迷。
当使用手机变成了合理化的时候,他是安全的,所以他玩手机里的任何东西,是不掩蔽,不躲避我们的,这也方便我们观察他的动向。
高三考试结束,自己就要升高三了,儿子说把手机交给我,其实我的心里还是有点担心的,这手机说交就交,能够抵抗住诱惑?
每天不碰一下手机是不是很难受,会不会讲话不算数。
想什么来什么,刚刚把手机交给我,他又说,我洗个澡,手机给我听听音乐。
我的心里腾地跳出一个声音,说话不算数,但是我的理性告诉我,相信孩子,耐心等待。
在他洗澡的过程中,我在思考,如何把手机收起来,手机收起来是他的选择,是他的自控,而不是我的管控。
藏,说明我不信任他,就是我的掌控。
我该如何保管他的手机,即能够监控他,又能够促进他的自控能力?
是向平时一样藏起来,还是放在明处,纠结!
最终,我决定给他的手机来一个封机仪式,用一个红包把手机封起来,红包上面还有一行字,鸿运当头,祝福他的行动!
等他洗完澡,我让他亲自把手机装进红包里自己封口,我并没有向往常一样把手机藏起来,而是把它摆放在客厅,孔子先生的塑像后面恭敬!他也天天都能够看见。
同时,我也和他一样,为了体验他的感受,我也把手机聊天,和朋友互动、分享等等全部停掉,感受一下自己的心里的反应。
我和孩子还不一样,他是完全不看手机,而我是减少看手机的时间与次数。
不看手机的感觉是挺难受的,不踏实的,不知道大家都在干什么,聊什么,就想起拿手机瞄一眼;
不看手机就有一种被遗忘的感觉,觉得自己被抛弃了,内心有失落感。
手机已经成为了我们和外界联系的密切工具,一旦掉线失联,就有一种莫名的不安。
我不知道孩子是不是和我一样,手机已经成为了我们的快乐,开心、依赖、安全感、被看见、被认可的管道。
当我通过自己放下手机的体验,看见自己对手机的依赖时,我对孩子就多了一份理解,与相信。
我也尽量考虑孩子的感受,在孩子面前不在使用手机,免得刺激他。
以前在接送他,等待的过程中我会看手机,现在我会随身携带着一本书,看看书,即使是装,我也在努力!
我的孩子算不上优秀,但是我的孩子一定是最真实的那一个,他把喜怒哀乐,缺点、优点统统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没有掩藏,因为他是被接纳,是安全的。
曾经,有太多太多的关心下的担心,让我不相信孩子。是孩子让我懂得,担心是一种负面的加持,是一种诅咒。
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都会呈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那是孩子对这个世界的探索,与寻求经历的过程的渴望,经历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只要相信,问题都会过去,跌到都会爬起来。
相信是一种强大的力量,相信是生命的第一桶金,相信什么就会出现什么。
有爱,有信,就有奇迹,相信神奇才能见证神奇。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花,每一家孩子的花期都不一样,静等花开,相信奇迹!
和孩子一起,放下手机同频的日子,我多了一份看见,多了一份懂得,多了一份相信!感恩放下手机的体验,感恩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