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热点译介社

“中国通”Frank Sieren:学习中国的抗疫经验非常重要

2020-03-11  本文已影响0人  书与灯

在中国,紧张局势延续数星期后,新冠肺炎疫情有所缓解。就在上周末,治愈出院人数首次超过新增确诊人数。

然而,新冠病毒仍在世界范围继续传播。就在上周,新冠肺炎新增病例数首次超过中国境内新增病例数。而在德国,确诊病例已经达到大约200例,但仍然没有弄清楚传染链条,在柏林确诊的第一例患者也只是一个偶然的发现。

如同疫情刚开始在中国蔓延时的情形,德国民众也忐忑不安:消毒液和口罩已然售罄、各地出现囤购现象、多个大型活动被取消或延期,其中包括全球最大的旅游博览会——柏林国际旅游展以及莱比锡国际书展。联邦卫生部建议人们暂时放弃握手问候的方式。但德国尚未考虑实施大范围封锁或暂停短途公共交通。这一方面是因为目前确诊人数不多,另一方面是因为政界人士深知,像中国那样对整个都市地区实施大范围封锁,很难在德国施行。即使是在车站、机场、购物大街、甚至餐馆里安置体温测量点,也不在考虑之列。

意大利因其确诊病例较多而更多地效仿中国的做法,也包括果断采取“封城”措施。实际上,世界卫生组织并不认为中国采取的措施过度,恰恰相反,世界卫生组织赴中国考察专家组认为,中国采取的措施“可能是疾病控制史上最有雄心、最为快速和最果断有力的疫情防控措施。专家组负责人布鲁斯·艾尔沃德确信,"很大一部分国际社会明显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尚未做好效仿中国的准备。"

德国虽然有较为健全的医疗卫生系统和较高的卫生标准,且德国的城市人口密度低于有着65个百万人口城市的中国,但德国仍该严肃考虑,目前以及未来是否足以应对大规模的病毒疫情、还需扩建何种资源。

根据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ECDC)提供的数据,德国可将2.5万至5万张床位转为隔离病房;另外,德国还有约2.8万张医院床位可为重病患者提供呼吸机。这在欧洲是不错的水平。但是,在某些地方,像人们近来在中国医院看到的那种医护人员的全身防护装备却有可能在短期内缺货。而且,即使不存在护理人员患病问题,德国也会比其它地方更快出现医疗人手不足的问题。现在,德国政府危机处理小组计划采购更多口罩、手套和服装等医用防护装备。为此,将提高德国国内的生产能力,并“与欧洲伙伴联合”。

然而,如何以及多快实现这一计划,目前并不清楚。很多医用产品的产地是中国,而中国国内的需求量依旧很大。艾尔沃德称,“我想,我们应向中国学习的关键因素是速度。”“越快发现病例并作隔离,我们就越能成功地抑制病毒传播。”这其中主要包括快速得到数据,比如飞机乘客名单、活动的参与者名单,以及地铁监控录像的视频。

为能隔离轻度感染者,像武汉那样的数天内建成的"方舱医院"也大有意义。没有危重症状的患者可以在那里隔离治疗,无需占用重症病床或其它医疗资源。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感染的风险也会小于居家隔离。

目前,在病毒检测手段和速度方面,中国已快于西方国家,通常情况下,4到7小时后即可出结果。在德国,则至少需要24小时。再者,医保公司仍然不是自动承担全部检测费用。即使是在旅游限制方面,与中国相比,欧洲目前也还非常犹豫。然而,形势会在瞬息间恶化,这一点,人们已经可以在意大利和韩国看到。

此外,正如此前中国所展现的那样,在这种危机时刻中拥有发达的数字化基础设施何其重要。在隔离状态下,人们能够继续通过互联网保持联系、获取信息、视频传送自己的日常生活场景、分享自己的忧虑、经由大量网络娱乐消费放松情绪。许多服务提供商很快将在线课程纳入服务范围,从健身房到学校,应有尽有。即使是在疫情中心武汉,尽管人们现在不能亲自到门口,而是经由住宅小区的栅栏窗口接货,在线送餐、送药服务也一如既往十分顺畅。而且,患者可经由应用程序轻松延长药方期限,而无需为此再去看医生,从而避免传染更多人。

有一点很清楚:无论是在德国还是在欧洲,恐慌和歇斯底里在目前都不合适。但我们却可以思考一下,我们可以将哪些措施以何种方式去适应欧洲的社会习惯,进而有效防控疫情。因为在全球化的世界中,病毒过后意味着病毒来袭。

链接:

https://www.dw.com/de/sierens-china-von-chinas-virus-wissen-lernen-deutschland-europa/a-52641391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