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天性教养》

2023-12-11  本文已影响0人  一棵树的倒影

它的副标题叫“养育高情商、高技能、高自信的小孩”。

她发现:玛雅人虽然不懂高深的理论,但善于发现和引导孩子的天性。他们的育儿模式,不强调外部干预,而是把培养孩子的自主性作为第一目标。类似的育儿法,在北极圈的因纽特人家庭和坦桑尼亚的哈扎人村落也很常见,效果也都非常好。反而是发达国家流行的“科学育儿法”,包含了许多狭隘和偏激的方法论。

杜克里夫把欧美经典育儿模式的重点,总结为“控制”。她认为,这是一种无法实现双赢的做法。而她从传统族群学到的最重要经验,是构建一种“亲密合作”的亲子关系。

所谓“亲密合作”,就是:家庭活动并不单纯以孩子为中心。父母需要或者想要做什么,孩子都和你待在一起。你欢迎孩子帮忙,也允许孩子进行自己的活动。这种情况下,父母和孩子在同一个空间里共存,但不要求彼此的注意力都放在自己身上。这种关系是轻松的、流动的。

这样说可能有点抽象,我们举个例子。杜克里夫在玛雅人村落观察到,那里的孩子极富责任心。除了能安排好自己的活动,他们还会留意,家里有什么事情要做,并且非常主动地去完成这些家务,根本不需要父母的指挥和命令。

可别小看了“做家务”这件小事啊。心理学家指出,孩子是会关注周边的环境,察觉和理解他人的需要的,这是人类的天性。如果父母能利用好这种天性,鼓励孩子采取行动,承担责任,就能收获良性效果,使孩子终身受益。

美国心理人类学家苏珊娜·加斯金斯,研究了40年玛雅人的育儿方式。她告诉杜克里夫,在传统村落里,孩子之所以能习得合作的技能,原因只有一个。他们的父母不会提供源源不断的视频和玩具来刺激孩子,而是把孩子带进真实的生活,让他们充分接触成年人的世界。玛雅人父母在打扫卫生、做饭、缝纫衣物和修汽车的时候,不会拒绝孩子在一旁围观,或者动手帮忙。哪怕他们的孩子才刚学会走路,连话都说不清。

在这种接纳的态度基础上,传统村落的父母们,还发展出了属于自己的育儿技巧。这当中,第一条就是巧用激励。杜克里夫指出,从广义上说,激励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正向的,比如口头表扬和送礼物。另一种是反向的,比如呵斥和惩罚。她发现,玛雅人父母,很少滥用表扬,也不常给孩子送礼物。这是因为,正向激励要是太多了,孩子就会暗中揣测父母的心理。他们会去研究,什么样的行为能赢得父母的认可,并把父母的反应当作行为的出发点。这反而会削弱他们坚持良好行为的内在动力。

那玛雅人父母是怎么做的呢?是光惩罚,不奖励吗?当然不是。杜克里夫发现,

玛雅人父母用的工具,是“认可”。他们接纳并承认、尊重孩子作出的贡献,但不会过度反应。

你也许不知道,渴望帮助他人,也是幼儿的一种天性。研究显示,20个月大的幼儿,就会放下手里的玩具,走到房间另一端,帮成年人捡起地上的东西。做这件事情时,他们不需要奖励。因为和他人在一起做事,天然就会让孩子感到快乐,这对他们的情感发展非常重要。

要充分利用孩子的内在动机,必须满足一个条件:要让孩子感到,他们的贡献有真正的作用和价值。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相信,绝大多数家长都营造过虚假的“认可”,因为我们派给孩子的任务,不是“真实”的任务。已经扫过的地,让孩子再扫一遍,就不是一个真实的任务。让孩子切菜,然后直接扔掉,也是没有意义的。其实,只要你用心观察,就会发现:孩子非常擅长理解你的意图。一旦他们发现,自己的贡献是“假”的,就会马上明白:自己并没有被认可。

“认可”的另一项关键要素,是不要强迫和命令。杜克里夫发现,传统社群的父母,欢迎孩子和他们一起工作。但当孩子感到厌倦,想去做别的事情的时候,父母从来也不会强迫和挽留他们。这种做法,看上去会惯坏孩子,让他们自由散漫,随心所欲。但实际上,“不强迫”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建议。里头的道理很简单:强迫和命令,意味着父母和孩子之间,不是真正的合作关系。没有人甘心处在一个权力结构的下风。但这对父母来说是很难的,简直违背我们的本能。

为孩子提供有用的信息,孩子就有更多机会去思考和学习。下一次,当你想改变孩子的行为时,不妨暂停一会儿,想一想:我为什么要下这道命令?孩子的行为有什么后果?为什么我要改变它?如果孩子继续那种行为,我会担心发生什么?然后再把你的想法告诉孩子。

对养育孩子来说,如何处理愤怒,毫无疑问是每个家长的修行。心理学和神经科学有一个概念,叫作“执行功能”。它指的是,人在产生冲动情绪的时候,保持理性思维,控制情绪和行为的能力。研究表明,儿童的执行功能越强,日后就会有更好的学习成绩、更健康的心理状态以及更好的人际关系。而执行功能是需要习得的。如果孩子总是目睹父母被愤怒冲昏头脑,他们也很难明白,该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我有一种感觉:一本好的育儿书,往往是在提醒我们回归常识。《天性教养》里提到的原则,其实可以总结成两个词:接纳和尊重。这两个词在无数育儿书里都被提到过,但也无数次被人们抛诸脑后。杜克里夫有一句话让我感到警醒,她说:永远不要和孩子进行权力斗争。其实,不光亲子关系是如此,一切健康的、滋养人心的关系,不也都是如此吗?

杜克里夫说,和玛雅妈妈们在一起,观察她们和孩子的互动时,她感觉自己就像在一条宽阔、宁静的河流上漂流,水流平缓而稳定地穿过山谷。学习完这本书,希望你也能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找到那条宁静的河流。

在宽阔宁静的河流上漂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