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娃的心里都住着梁思申,那你是宋运辉式家长吗?
《大江大河》中的梁思申出场的镜头画面,实在是太有代表性了。小学莫老师批评同学们小考成绩差,说的那些话就是日常老师们的翻版,令观众身临其境。
看到这里,我也暗自好笑,当年我的小学老师也是如出一辙老师,罚我们抄写卷子。老师有政策,学生必定有对策。
老师同学们大都可以手握三支笔同时抄写,手指长的同学就占优势啦,并排手握5支笔抄写卷子,速度快的同学基本上半小时就可以完成这项惩罚任务。
当莫老师说:“我在办公室整理成绩的时候,我都没得脸抬头看别的老师",“还有三个同学,小学考试尽然不及格啊!”,“我平时是怎么好好和你们讲话的?你们要是听不见,我就对待垃圾的办法来对待你们”......听到这里,一股屈辱感顿时席卷全身,学生时代,老师这种话语实在是太稀松平常,更不用说家长了。
好像我们的分数是你们大人的脸上胭脂和扑粉似的,似乎我们的成绩是为你们的脸面负责、为你们的虚荣心贴金。
《正面管教》的作者简尼尔森说过: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价值感和归属感,很多人将“管教”理解成负面的意思——惩罚,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很多人认为想要孩子变得更好就必须让他们感觉更糟。静下心来想想,你什么时候才能做得出色?一定是你感觉自己被接受,自己感觉很好的时候。
梁思申,这位美丽的小女生,一副屌屌的模样,她那番直言面对怂怼老师的语句,简直了,她就是学生们的代表,我们正义女神的化身啊。
梁思申:“我觉得你刚才说的话不太对。”
莫老师:“怎么不对啊?”
梁思申:“你说我们是垃圾,这话我并不认同,我们是安云大学附小的学生,班里的同学将来至少有一半能上大学,这个数字可是我们学生家长经过统计而得出的结论,如果我们能考上大学都是垃圾,那你这个中专生又是什么呢?”
莫老师:“梁思申啊,你要知道你这次考试考了多少分啊?58分不及格啊,本来呢我还想着给女同学留点面子,但是你非要自找挨骂,小学考试就不及格,你不是垃圾你是什么?还有啊,不要以为你们家的关系硬,学校拿你没得办法,我告诉你啊,按你现在这个趋势啊,到不了期中考试,你就被开除了!”
梁思申:“那谢谢你啦,莫老师!”
她有理有据的数字分析,搬出家长的结论,不卑不亢地对话,最后一句话将老师呛得颜面扫地,他夺门而出的样子,看得让人大快人心啊。通常,孩子们是敢怒不敢言,那一刻对同学们而言,梁思申的背后瞬间爆发出太阳的光芒啊!
随后宋运辉的一张苦情牌,也是家长和老师的惯用招数。
宋运辉:“莫老师因为成绩向你们发火,那是为你们着急为你们好,你们要知道,没有一个老师不关心自己的学生的。”
梁思申:“我还以为是什么新奇的说法,原来也只是那些陈词滥调,对,就是陈词滥调,这些话,你以为我们没有听过吗?”,“对啊,家长老师,骂了我们都说是为我们好,也不问问,我们想不想要这种好!”,“我以为弱者才需要被关心,除了把自己的辛酸事拿出来赚同情,就没有其他办法来感化我们了?没有真本事,只会煽情讲故事,我就是不服!”
每个娃的心里都住着梁思申,那你是宋运辉式家长吗? 每个娃的心里都住着梁思申,那你是宋运辉式家长吗? 每个娃的心里都住着梁思申,那你是宋运辉式家长吗? 每个娃的心里都住着梁思申,那你是宋运辉式家长吗? 每个娃的心里都住着梁思申,那你是宋运辉式家长吗?太经典的对话,有一种好“我是为你好”,那这种好是不是孩子需要的呢?很多孩子不敢直言不讳,但是梁思申说出了孩子的心声:我不服。
古人说:家有五斗粮,不当孩子王。成年人一旦遇到此局面,通常认为孩子难以管教,越发要控制,老师向家长投诉,家长向老师求助。
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阿德勒说过:人的行为取决于所处的社会环境,孩子对自己的看法以及如何行事,是以他们怎样看待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他们认为别人怎样看待他们为基础的。记住,孩子随时随地都在做着决定,并形成着对自己、对世界以及对应该做什么才能求存或成长的信念。
对比莫老师当众羞辱梁思申,而宋运辉和梁思申单独对话的方式和说法的态度,恰恰符合《正面管教》赢得孩子的四个步骤:1.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2.表达同情,但不能宽恕;3.告诉孩子你的感觉;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
宋得知莫老师替他出头去梁家告状,他诚恳向梁道歉,并关心她挨批后的感受;他接受梁平日里的挑衅,但是不接受“不诚信”的做人原则;宋发现了梁故意成绩差的秘密,但并没有告知莫老师,此次单独对话打开孩子的心扉。
接着,大学校园里,梁“考核”宋的才学,看到教授对宋的赏识、宋运辉脸上那种喜悦自豪的心情,梁对学习的热情开始萌发。
命令只能指挥人,榜样却能吸引人。
梁思申不由自主开始向宋运辉靠拢,将自己的心事逐渐向宋袒露,大家庭里得不到尊重和关怀,没有归属感,所以想尽办法回到父母身边,梁思申的这番内心感受全然被宋运辉感受到。
《正面管教》作者简尼尔森说:“所有的行为需求背后都是归属感和价值感的需求问题。”
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在试图告诉我们:“我感受不到归属或自我价值,而且我对如何得到它们抱有错误的想法。”当一个孩子的行为令人讨厌时,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对大多数大人来说,很难不去在意孩子的不良行为,而忽视其背后的真实含义和信息——“我只是想有所归属”。理解这一概念,是大人更有效地帮助行为不当的孩子的第一步,这有助于你成为“密码破译者”。
学霸宋运辉居然还是正面管教高手,他破译了梁思申所有行为背后的需求,也彻底被梁迎进了她的内心世界,自然,两师生的心产生了连接,彼此形成一种平等、自由、和谐、且相互尊重的关系。
梁思申不愿意离开久违的父母之爱,当父母提出送她去美国获得更好教育的建议后,向他寻求出国与否的建议时,宋运辉既没有说教,也没有给与一个简单的答案“是或否”,而是感同身受的说出自己对知识改变命运的具体认知,这番话促使梁思申开始自我思考,内在学习的驱动力彻底激发,她希望自己能变成有用的、强大的人,就此踏上出国求学的道路。
归属感和价值感是我们在世界的坐标,终其一生,我们每个人都在寻求自己的归属感和价值感。
归属感:是我们获得爱和尊重的来源。孩子“归属感”通常指的是他感觉到自己在家庭里是受到认可和接纳的,感觉到自己是个“有用的孩子”。
价值感:是我们实现爱和尊重的目的。孩子的“价值感”指的是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认为自己能成为对家庭是有用的人。
对于梁思申而言,宋运辉不仅发现了她对归宿感的需求,更是唤醒她内心深处的自我价值感。不得不说,梁宋二人的互动是向家长诠释何为正面管教。
教诲是条漫长的道路,而榜样是捷径。
很多网友说梁思申是官二代富二代,家庭背景好,机遇好,但我觉得真正好的是她的运气,能碰到这样的辅导员,生命中的贵人。
如果你想要做宋运辉式的家长,从今天起,你就可以改变!如果你希望孩子身边有这样的一个贵人,从现在起,就可以留心去挖掘优秀的大学生、运动私教安排到你的孩子身边,你行动了吗?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