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的荷,轻柔如水
端午回了趟老家,故地重游,栀子花香,荷叶铺半塘。
我对荷塘的喜欢,是深入灵魂的。老家有很多荷塘,家家户户,门前或屋后。从家到学校,一路要经过几十处荷塘。
盛夏的时候,荷香飘满村,整个荷塘村,夏天就只有一种味道。这种感觉,以至于多年后,我去了别的地方,总感觉他乡的夏天缺了点什么。
这才是端午,虽然不少荷叶已起出水面,但也闻不到半丝荷香。细看塘面,不少荷叶还在冒尖,靠塘角树荫里,叶尖上立了一只蜻蜓,翼如轻纱,躯身黑白分明。
此时此景,不禁想起杨万里的《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是一首小学课本上的诗,也是我儿时特别喜欢的一首诗。读起来十分有画面感。小学美术课,最擅长画三种画:垂柳、荷塘、田野。每次画荷塘,我都想把荷塘化成诗中那样。没有一次成功,却也津津有味。
杨万里大概也是很喜欢荷的,他还写了两首关于荷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其一
出得西湖月尚残, 荷花荡里柳行间。
红香世界清凉国, 行了南山却北山。
其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两首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林子方举进士后,曾担任直阁秘书,杨万里是他的上级兼好友。此时林子方赴福州任职,杨万里清晨从杭州西湖附近的净慈寺处理送别送林子方,经过西湖边时写下这组诗。
课本上我们只学了第二首,很多人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句印象深刻。其实只要大一点的荷塘,都能看到这番风景。反倒是“出得西湖月尚残, 荷花荡里柳行间”更为精妙,点明了送行的时间地点、又借荷柳婉转表达了情绪。
当年怎么也理解不了杨万里送友人,为什么写这么一首诗,感觉很突兀。后来把两首诗连起来读方才看懂。上首整个画面和情绪都是比较低沉的,月下,柳下,清凉国,读起来就比较压抑。
估计写完上首,杨万里心想,算了,友人任职也是好事,该写点祝福的话才对,于是“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脱口而出.......
怎么说现在也是六月的西湖,此等风光是其他季节没有的,接天莲叶无比碧绿,映日荷花又是何等的红。碧叶连天,喻为平步青云,映日荷花,更是明示前程灿烂。浓烈的祝福,盖过了诗人的那一丝不舍。
他还写了一首咏荷的词,读起来也是韵味十足。
昭君怨·咏荷上雨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午休入梦西湖,正当尽兴之时,却被一场雨惊醒。骤雨打荷,雨滴落在荷叶上,打碎后又慢慢聚集,水越积越多,最后哗啦一下倒入池中。
其实这个过程还是很紧促的,但写的十分有趣。可以想象杨万里听雨观荷是有多细致。画面之生动,落笔之飘逸,妙不可言。
初次读杨万里的这首词就被打动,我深知其中玄妙。老家午后就有一个荷塘,打小我就能感受到一种特殊的美好:夏天的荷和午后的雨,堪称绝配。
躺在凉床上,听着雨水打在荷叶上的声音,给人一种很宁静而又安逸的感觉。伴着这个声音,闭上眼很快就能睡着。一觉醒来,天晴了,蝉叫了,一塘的荷香也开始弥漫开了......
又是一年夏天,再回荷塘,足矣。
来源:荷塘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