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旅行:把时间浪费在喜欢的事物上
很喜欢一个人的旅行。
买一张火车票,背上背包,跨上相机,说走就走,连头也不回,心向着远方。
这是大学很经常干的事情,很多人都说我冲动。可我极爱这份冲动。
毕业以后,无论工作、旅居西藏还是开始环驾中国边疆旅行,总缺少点东西。后来才知道,缺的正是这样一份随性。
好像随着年龄渐长,慢慢学会了规划。
工作时没有时间,要规划好假期的每一分每一秒,在工作日前赶回来;环驾中国边疆,好像说走就走了,其实出发前已经规划了大半年,时间、路线以及资金。
遇见直到这一次,什么也不想就到了喀什。
来干嘛?不知道。待几天?都可以。想去哪里玩?还没计划好。久违的随心和自由。
兜兜转转,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但是,喀什有它的独到之处——中世纪的穆斯林早就说过,这座城市有两个焦点,礼拜五的清真寺和周末的大巴扎。
这是最接喀什地气的地方,民间的、地道的、有生活气息的,十分契合我的喜好,我要去看看。
快乐艾提尕尔清真寺
特意在礼拜五的下午,来到艾提尕尔清真寺。
这一天是主麻日,是这个城市男人们的盛会。
他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在广场上坐着发呆、晒太阳,或者闲谈。时间一到,他们便起身,慢悠悠踱进教堂。
也有赶着时间点来的。说是“赶”,其实很悠闲,并不着急。
一看,多是老年人,或颤颤巍巍小步挪着,或拄着拐杖慢慢走着,也有把两只手插在大衣口袋里的矫健者,大跨步而来。
一把花白的络腮胡子,配上毛茸茸的温暖的大帽子,再搭一件黑色或灰色的长款大衣,绅士般的气度不经意间散发出来。这种绅士的汇聚,让广场的氛围突然肃穆起来。
肃穆一群白鸽,飞起,落下。小孩子都追逐着他们跑来跑去,一点不知疲倦。警察一波一波换岗巡逻,踏着擦得澄亮的皮鞋。
我坐在广场上和维吾尔族妇女一起发呆。坐在我旁边的年轻人,一只背包蹲在脚边,手里捧着一本书,就着阳光慢慢读慢慢翻。
我知道,他是这个城市的旅人,不是来去匆匆的那种过客。
我们静享着各自的时光,一句话也没有说。时间,滴答滴答,一点点流逝掉。
童真周末大巴扎
一个礼拜最热闹的时候,在周末。
维吾尔族人似乎把积攒了一周的热情全在这天释放出来,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人山人海的盛况,天气好不好都不会影响他们逛大巴扎的心情。
搭着公交去乡下,想赶一场乡里的大巴扎。
每一趟公交,都挤满了人,像沙丁鱼罐头。大家都有相同的目的地,倒显得齐心协力,挤一挤,再挤一挤。
大巴扎的热闹自然不必说,吃穿用度都能在这里淘到——有句巴彦这样说:“去巴扎寻找幸福。”
蔬菜巴扎水果摊琳琅满目,蔬菜摊应有尽有,小吃摊人潮涌动......这氛围,和内地的赶集差不多,却又比赶集多了一份正式和重视。
有种全家总动员的味道。
女人们纷纷披戴着水钻头巾,轮廓鲜明的脸孔上,瞄着深黑的眉毛和眼线,身边是一群娃娃左顾右盼,他们想吃切糕想吃小蛋糕想吃鹰嘴豆,都会被一一应允。
毕竟,这是一星期一次的大巴扎啊。
各种吃走着逛着吃着,总会突然冒出一声“朋友,大蒜”来,是浓郁上扬的维吾尔腔调,有点滑稽。那是小商贩在向我兜售大蒜。
对,这么多东西,只向我兜售大蒜。而这样的大蒜,我也是初次见到,实在是忍俊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大蒜,不是一头一头卖的,是一串一串的。
细细一看,来采购的人,肩上大多会搭一串大蒜。兜售的商贩,也把大蒜都搭在肩上,边走边叫卖。
我非常想要一串啊,一想到要搭着他们去坐火车,还是没勇气说,好,来一串,朋友。
大蒜去夜市去夜市
喀什的夜市,颇有草根气息。
孜然、咖喱、辣椒、黑胡椒,各种香料混合在各种食物里,西域风情的味道一下子就出来了。
在这里,能够品尝到很多维吾尔传统的美食。
穿过馕铺子,穿过水果摊,在鲜榨石榴的摊子前,买上一小杯紫红色的石榴汁,小口小口饮着。放下玻璃杯子,挪到隔壁的摊子前,要上一份粽子。
羊肉串喀什的粽子,特别得让人惊奇——扁扁的粽子放在盘里,淋上蜂蜜,再舀两勺酸奶,拌一拌,再吃。冬天气温低,凉凉的粽子着丝丝蜂蜜的冰意,一入口,口感又有了些别样的体验。
紧邻着粽子铺的,是羊蹄子。之前看着根本不敢吃,朋友说,你一定要试试,超级好吃。不分说,要上了一盘。
羊蹄子煮得烂烂的,入口即化。可我依然受不了那股膻味,只能哀求看着老板:再多一点孜然,再多一点。
羊蹄子一个铺子挨着一个铺子吃过去——羊肉串、烤鸭腿、咖喱鸡肉、米肠子......好吧,美食是不能一次吃尽的——再吃一牙子哈密瓜吧。
一个人孤孤单单的旅行,当然要把时间浪费在自己喜欢的事物上,比如,逛吃逛吃逛吃逛吃逛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