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创作中华文学一思诗文集

2018 巴尔干 (3) 波黑-萨拉热窝新城

2021-05-25  本文已影响0人  琪宏

2018年5月18日下午我们报了一个团,导游带我们徒步游览萨拉热窝市内的景点。萨拉热窝分为老城和新城,老城已有另文介绍,这里就不再赘述了。导游是个小伙子,我们比约定的时间早到了十几分钟,他热情地把我们让进导游休息室,还请我们喝波斯尼亚咖啡。

导游休息室 导游给我们讲解萨拉热窝的历史

我们到的第一站就是拉丁桥,1914年6月28日刺杀奥皇储斐迪南夫妇的事件就发生在这里。事发上午10时左右,斐迪南夫妇在城郊检阅军事演习后,乘坐敞篷汽车驶进阿佩尔码头时,一名暗杀者向他们乘坐的车掷出一枚炸弹,但被车篷弹到地上,在第三辆车前爆炸,碎片击伤了随从。斐迪南下车察看了现场,然后登车挥手说:“这个人发疯了,我们还是按原计划进行吧。”他们继续前往市政厅参加欢迎仪式,之后驱车前往医院看望受伤的随从。但司机在路上转错了方向,正好撞上了在拉丁桥街口拐角处守候的普林西普。普林西普的枪声响了,奥皇储夫妇一命呜呼。这次事件有很多巧合和偶然因素,如果斐迪南在炸弹爆炸后改变行程,或是后来司机没有转错方向,这次事件也许不会发生。但即使没有这次事件,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俄罗斯在巴尔干地区的争夺日趋激化,战事的发生只是时间迟早而已。事发一个月后,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一场导致6500万人参战,1000多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此拉开帷幕。

普林西普当场被捕,日后死在狱中。但他因此成了塞尔维亚的民族英雄,在南斯拉夫时代拉丁桥曾被改名为“普林西普桥”,南斯拉夫解体后又恢复了拉丁桥的旧名。

拉丁桥 拉丁桥

下图这座博物馆主要展示萨拉热窝一战期间的历史,博物馆外墙的橱窗陈列了奥皇储被刺事件的图片,当年的刺杀事件就发生在博物馆的转角处。

博物馆

下图这栋建筑是原市政厅,建于1896年,是奥匈帝国时期建造的最富丽堂皇的建筑,斐迪南夫妇就是这在这里参加欢迎仪式后前往医院途中遇刺身亡的。二战后这里改为国家图书馆。波黑战争期间,这里被炮弹击中,大楼严重损坏,近90%的图书馆藏被烧毁,战后大楼经修复于2014年重新对公众开放。

国家图书馆

萨拉热窝市中心的Ferhadija街上有一个著名的地标“东西文化相遇线”,这条线的东边是老城,形成于奥斯曼帝国时期,有众多的清真寺和巴扎,洋溢着浓厚的中东风情,有巴尔干的伊斯坦布尔之称。西边是新城,清一式的欧式建筑,建于奥匈帝国统治时期。一条大街东西两侧截然不同的建筑,完美展现了东西方文化,穆斯林和基督教文明的交汇和融合,孕育了这个城市独特的风貌与魅力。

东西文化相遇线的说明 东西文化相遇线

直到20世纪后期,萨拉热窝是欧洲仅有的清真寺、天主教堂、东正教堂和犹太教堂比邻而居的大都市。除大部分犹太人在二战期间逃离或被纳粹德国杀害外,这些教堂代表了目前居住在这里的三大民族,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尼亚族,信仰罗马天主教的克罗地亚族和信仰东正教的塞尔维亚族,几百年来他们共同生活在这座城市里,萨拉热窝因其宗教及文化的多样性,有“欧洲的耶路撒冷”之称。

位于新城的圣心大教堂是一座罗马天主教堂,建于1889年,是一座新哥特式建筑,由匈牙利建筑师JosipVancaš设计,据说他是从巴黎圣母院和布拉格圣维特大教堂的设计中找到的灵感。教堂门口的塑像,我一开始以为是教皇保罗二世,经导游介绍才知道他是20世纪初当地的一位著名的大主教。

圣心大教堂 圣心大教堂 圣心大教堂内景

波黑战争结束后,为了警示后人,在炸弹曾经爆炸的地上做出鲜血四溅的形状,并涂上红色,被称为萨拉热窝玫瑰,据说全城共有200多个,这是圣心大教堂前面广场上的玫瑰。

萨拉热窝玫瑰

萨拉热窝市中心的新教堂是巴尔干地区最大的东正教教堂之一,建造历时11年,1874年奥斯曼帝国撤离之前完成。它是一座三穹顶大教堂,顶上立着十字架,而教堂钟楼是巴洛克风格,高45米,气势宏伟。

新东正教教堂

早在中世纪,萨拉热窝就是著名的宽容之地。十五世纪后期,大量遭到宗教裁判所迫害的犹太人从西班牙移居到波黑地区,他们在这里繁衍发展,巅峰时人口曾占到城市的20%,二战后这里的犹太人已经所剩无几了。建于十六世纪中叶的老犹太教堂是萨拉热窝犹太人最古老的祭拜场所。二战时犹太人在被送往集中营前曾被关押在这里。战后该建筑得以重建并于1966年辟为波黑犹太博物馆。

旧犹太教堂

下图这尊雕塑位于萨拉热窝市中心的解放广场,一个裸体的男子正在正在鸽子的帮助下搭建地球的子午线,雕塑底座的碑文上写着,“多元文化人创造世界”。这是意大利艺术家弗朗西斯科·佩里利的作品,现在全世界有四座同样的雕塑,分布在四大洲,其中有一座在中国的长春。这座雕塑放在这里寓意深远,在巴尔干地区,波黑的民族和文化多样性是最显著的,惟有多元和包容才能避免冲突和战争。

多元文化人创造世界雕塑

波黑战争已经过去20多年了,萨拉勒窝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步行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路边咖啡座上悠闲地喝着咖啡的人们,公园里下国际象棋的老人们,处处呈现一片平静祥和的气氛。

路边咖啡座 老人在公园下国际象棋 步行街 步行街 1984冬奥会标志

中央市场建于1895年,大楼前面的三座拱门让它看上去更像个剧院。1995年8月28日,这里遭到塞族武装炮击,造成37名无辜平民死亡,这次事件直接导致了北约的军事干预,在北约强大的军力压制下,塞族武装节节败退,波黑塞族共和国领导人被迫宣布投降,同年10月13日波黑境内实施全面停火,波黑战争终于画上句号。

中央市场 中央市场前的萨拉热窝玫瑰

但是那场战争没有被遗忘,离主街不远的地方我们就看到一个记录1995年7月11日发生在波黑斯雷布雷尼察的一场大屠杀的摄影展,有8000名当地平民死于那场大屠杀。

波黑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图片展

我们在米利雅茨河畔看到大批五颜六色的帐篷,导游告诉我们这里是吉普赛人的难民营,当地政府在这里收容了成百上千名难民,这也是波黑战争遗留的问题,导游告诫我们这里小偷横行,经过这里时要小心。

吉普赛难民营地

永恒之火纪念碑是为纪念二战而建的,碑上刻着“献给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牺牲在萨拉热窝和波黑的平民和军人”,碑前有一座花环形的火炬,火焰日夜燃烧不息。无论是一战,二战还是围城战,成千上万的人在这里失去了生命,但愿这座饱受战火摧残的城市从此远离战争。

永恒之火

在餐馆吃饭时,看到墙上挂着铁托像,就和服务员聊起了起来。服务员是位四五十岁的中年妇女,会说些简单的英语,她说在铁托时代,人人都有工作,没有人失业,也没有人强制你加班,每个人退休后都可以领取退休金,生活比现在好多了,她说她很喜欢铁托。我们和一些人聊起铁托,大多数人都很怀念铁托。铁托无疑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但历史证明把一个国家的命运寄托在一个强人身上是靠不住的。铁托出生于克罗地亚,在他当政时期,为了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稳定,对南斯拉夫的主体民族塞尔维亚族采取了打压政策,但是靠高压和强制并不能解决民族矛盾,也是不可持续的。铁托去世后仅仅11年,南斯拉夫就解体了,並引发了空前激烈的战争,各族人民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聪明如铁托,生前难道对这个结果会毫无预感吗?

餐馆里挂的铁托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