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嘛感觉?

多日阴雨天儿,一直在家憋着,天天闷头闷脑。好不容易一个大晴天,携妻上街溜达了个不亦乐乎。至家好一阵身上热烘烘,那就洗个澡吧。洗罢,捎带换掉只穿了不到两日不到的内衣——哈,只因近在手头,举手可及嘛。这也是此刻涂鸦本小文的这厮之生活习惯,不,是毛病——没有时间表,没有什么必须,甚至没有白天黑夜之分;全看高兴与否——兴致来了,就是疯子一个;了无心绪呢,那就蔫塌塌宛若半病,“一春强半病(陆游《春晴出游》)”,一周换一次内衣裤的邋遢也不是没有过。唉,眼看着都快进入老年了,居然还是年轻时的毛鬼神习惯,看来真是本性难移,古谚说得没错。
妻子拿来的是一身较薄的内衣,拎住领子,有点轻飘飘,穿上怕是有点冷吧。于是嚷孩儿他妈:“别是顺手拈来吧,你以为孩儿他爹还是青壮汉子不成?”妻答:“今儿格开始立夏,那就是已经进入夏天了,夏天穿夏天衣,有嘛错?”
那就听老婆的,着薄裤轻衫。嗯,感觉有点清爽,也不“敢”冷了。
可忽然一愣,脑子里恍若被电流击了一下。立夏?试衣?俩词儿仿佛在哪首古诗里读过似地。
费了一番牛劲,鼓捣半天,还真查出来结果:
陆游 《立夏》
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
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大意是,夏天来了,夏日嘛景象呀,火红的日头当头照,那不是上古帝王赤帝的旗号嘛。与此同时,春天告别,司春之神东君似乎有些恋恋不舍,可最终还是不得不号令麾下,打马回府。哈哈,当然了,临撤退前不忘一掠发,一甩头,打个响指,以示体面离去。天下季节交替,就是这样无情,仿佛漫漫历史征程里的朝代替换,去旧布新。即便你是个真英雄,依旧免不了被浪花淘尽, 能落个“白发渔樵江渚上”结果,而未身死人手就不错了,不是连武圣关羽都是被擒就戮的嘛。举头回望重新归来的燕子,对对双双,很是兴奋,一边衔泥修筑被风吹雨打过因而残破新的旧巢,一边玩闹嬉戏。春天的花朵都零落得差不多了,蜜蜂也少了,大概是在寻觅更远的蜜源去了吧。槐树绿茵茵,枝叶繁茂,阴影很多很密集,但尚未到勃勃生机的时候。门窗帘栊之外,夏天的气息丝丝拂来,距暑热难熬的酷暑还有些时日。最好的季节,便是当下。日暮时分,热汤沐浴罢,浑身舒畅爽快,感觉愈加快意。咦,单衣的穿着到底不像春装那样厚实紧裹,换上新的单衣非常舒适,宽松惬意。
哈哈,居然跟大诗人不约而同,不期而遇,有一种被幸福的彩蛋给砸中了的感觉。但愿大诗人能把其过人的诗歌灵感赐咱哪怕一点点,那在下立刻回家请一幅画像,整一香炉,天天给你老人家跪头烧香。
意犹未尽,那就再唠叨几句。文中的“赤帝”更大众化的名字叫炎帝,号神农氏、列山氏,中国上古部落首领。道教尊为神农大帝,也称五榖神农大帝。相传炎帝牛首人身,他亲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他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诸多农具,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他还领导部落人民制造出了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结盟,共同击败了敌人蚩尤。同时开始了中华文明的漫漫历程,华人祖祖辈辈自称为炎黄子孙,将炎帝与黄帝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
东君呢则是中国民间信仰的司春之神。春季以东风为主,故称“东君”唐·王初《立春后作》诗:“东君珂佩响珊珊,青驭多时下九关。方信玉霄千万里,春风犹未到人间。”宋·辛弃疾《满江红·暮春》词:“可恨东君,把春去,春来无迹。” “东君”此外还有两个指向:1,太阳神或日。2,指仙人东王公。盖因与本文无关,不作讨论。
草于2021,5,5 立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