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滂沱,记忆犹新
上周带两名从台清华到北大交换的台湾朋友参观南开大学,进行了一段段有趣对话,一幕幕难忘的情景让我觉得“两岸交流”一词更加生动鲜活了。
①
我见到她们之后,弱弱地问了句:"你们在台湾的时候听说过南开大学吗?"(这是对学校的一丝担忧,毕竟不知道南开大学或以为它在南京的人也还是很多的)
我松了口气,指了指前方,“你们看!前面就是西南联大纪念碑。清华北大校园里也有。”
那时的我觉得很特别,在西南联大建校的几十年后的某一天,我带着从台清华到北大交换的台湾学生逛南开园。有一种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的奇妙感觉,小小的我们将三个学校巧妙地联系起来,心底冒出些许的仪式感。
②
主楼前的总理像,是南开的标志性建筑。我带着她们走到塑像后面,说后面写的是繁体字,可以看看。于是进一步问她们在北大写得是繁体还是简体。
她们说如果是电脑上的话可以自动“繁转简”,而平时手写还是用繁体。她们感慨其实大陆人看繁体字基本没问题的,我开玩笑说:“那与大陆学生相比,你们考试岂不是不占优势咯。”
她们笑着说:“是哦,可是如果我们写简体字的话,还要花费时间去想,或许要花更长的时间呢。”
其实,大陆人能看懂繁体字,台湾人认识简体字也不是难题。虽然在书写上还是会存在差异,可是,简体字和繁体字之间的碰撞却也很美好。
③
带她们去叶嘉莹的迦陵学舍,中文系的同学似乎对叶嘉莹更熟悉,我们一路兴致勃勃地谈论着这名曾在台湾各大学教过多年书的学者。
从漂泊到归来,她的这种精神令人尊敬。我告诉她们,近些年来大陆很重视传统文化的弘扬,我们戏谈道:“好奇怪哦,当我们“文革”时,蒋介石在台湾大力传扬中华文化;可是当我们重视中华文化时,台湾官方又不重视了……”
④
提到大陆的五四青年节,我说大陆的很多大学在那一天是会放假的。她们说台湾的青年节在黄花岗烈士纪念日那天,但是也记不清具体哪一天了。(我仿佛感受到了台湾对该节日的不重视。)还有,父亲节也有所不同。
问起植树节,我舒了口气。然后说其实大陆植树节的设立也有纪念孙中山先生的意味。
然后她们惊讶地说:“来到大陆之后,感觉身边人对孙中山还有蒋介石的印象没有想象得那么不好嘛。”
“当然哦,大陆一直很尊重中山先生。”
“那对蒋介石的评价呢?”
“其实大陆还是蛮认同蒋介石的民族气节的。”
⑤
天津很少下雨的,但是她们那天来的时候意外是阴天。大风呼呼直吹,她们说“仿佛回到了在新竹的感觉”
于是,我从她们口中了解到“竹风兰雨”的典故。
“哇!其实天津的地理特点和新竹还是蛮相似的。”
大概因为南开校徽和清华一样是紫的,她们说走在南开校园有一种回到新竹清华的感觉,校园各处可见紫色。
“蒙民伟楼台湾也有!蒙民伟是个香港企业家,他捐了好多楼啊”,我尴尬地笑了笑:“我不知道诶,还是很意外的。”
⑥
走到“南天门”,顺便带她们去天津大学校园逛了逛。我说,南开和天大之间只有一墙之隔,跨过这个门就是天大了。
她们好奇地说“这两所学校的关系该不会与台清华和台交大的关系一样吧?这两个学校也是相邻。”
我点了点头,“嗯嗯,相爱相杀!”于是我们全都哈哈大笑起来了。
⑦
走进南开大学出版社这家书店,店里正在放的是阿桑的《一直很安静》,之后又响起了萧亚轩的《最熟悉的陌生人》,这首完了之后又传来了田馥甄的音乐。️
“哇,真的好应景哦。全是台湾歌手的歌曲呢。”
有种莫名的感动,原来两岸音乐交流这么毫无阻碍。
⑧
她们说:“来到这儿很敬佩你们这么爱国”
“还好还好”“可能是宣传教育得好吧。”
“是啊,我看各处都有标语。”
“你们知道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吗?”
“嗯嗯,有看过标语”
“看多了就记住了诶,我们就是这样。”
“哈哈,很多人都说还是不要和台湾人聊政治比较好。”
“没关系啦,我们也很好奇。”
⑨
不知为何聊到了朝鲜,她们说“我们来大陆之后,还想着去朝鲜旅游来着,结果被老师建议不要去,说有些危险。”
“哈哈,我也一直很想去,感觉很神秘”。
聊到韩国时,我说大陆网上有调侃韩国最难担任的职位就是总统,他们的下场都不怎么好。
没想到她们来了句“哈哈,其实台湾领导人也是这样。”
这是一句很有水平的自嘲啊。
“在台湾,法律系是不是很厉害?”“蔡英文和马英九都是法律系的诶,可是你看马英九自己都染上一大堆官司。”
她补上一句“陈水扁也是的诶”
“……”
“可能就是因为他们懂法,所以才会钻法律的漏洞吧”
当敞开心扉时,还真觉得有些‘’志同道合“呢。
⑩
晚餐带她们去学校食堂吃饭,我说:“你们会惊讶吗?大陆各地都充斥着台湾卤肉饭,台湾手抓饼,台湾珍珠奶茶之类的。”
“是的啊,我们有发现。”
“不过一定不正宗吧”我说。
她们点了点头,我一点都不意外。
大雨中,我送她们出学校去地铁站乘地铁。若是平时,天黑独自一人回去会有些害怕的,可是那一天兴奋快乐使我忘记恐惧。
大雨滂沱,车水马龙,静静走回宿舍的我心潮澎湃,对这段经历刻骨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