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同生共长

2019-04-18  本文已影响0人  深秋校园

     

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同生共长

      在新教育实验的带动下,我们都在逐步摸索着,用心探索我们的课堂与新教育实验的联系。新课改强调教师要关注数学学习中的学生。教材所有内容、要求都是基于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体系和学习规律,是对学生的顺应和引领。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要真正走向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探索者,快乐学习,智慧成长。

      数学要注重活动,使数学课堂生动化。数学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在教学《长方形的认识》这一课时,理解长方形对边相等是本节课的难点,也是后续学习长方形周长的重要基础。我做了这样的设计:先提供8根长度不一的小棒,让学生选择其中的几根搭成一个长方形。学生完成这一活动的过程,需要不断选择和调整,思维是活跃的。接着,引导学生说说搭长方形过程中的感受,并猜想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这时的猜想是有一定体验之后的猜想,而不是瞎猜。最后,让学生想办法证实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在操作、猜想、验证的活动过程中,学生对长方形对边相等的体验不断深化。这些活动不是指令下的操作,而是蕴含着学生自己独特的思考与具有创造性的操作,数学知识在活动中无痕建构。

      学生的活动经验是不可传递的,只有依靠亲身经历,才能获得属于自身的最具数学本质、最具价值的数学活动经验,这正是新教育实验参与度、自由度的体现,而这种知识建构是最深刻的,也是数学教育的价值所在。 亲和度是新教育实验六个维度之一。

      课堂上用赏识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激发自信心,促其主动发展。在教学四则混合运算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58÷2+644÷46×0÷7-9。有的学生很快发现了其中的“秘密”,知道了结果。但是我没有把机会给他们,我正好看到了一个皱着眉头的学生,我看得出来他还在想着计算,我就叫了他起来回答,他很是尴尬,慢慢开口了,一步步计算,还没等他继续说下去,其余学生持反对意见,他当时可能还没反应过来,把求助的眼光转向了我,我随即说道:“相信自己,不要着急,慢慢说。”当他回答完的时候,他没有做下去,告诉我:“老师,我看到了,原来中间那儿不用算,就等于零。”就在此刻,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鼓掌。我的等待尊重了他,尊重是教育的前提,尊重是最好的赏识, 学会赏识,让数学课堂和谐化。

     

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同生共长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更多的应站在学生的立场,用智慧更多的应站在学生的立场,用智慧的、数学的眼光设计教与学的互动过程,让数学真正走向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探索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与数学课堂同生共长。让孩子们在新教育实验的推动下受益,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在新教育实验的指导下渐渐发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