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len记单词-1】超有画面感的单词
2014-07-24 Ellen
我背,你也背
------------------------------------------------
超有画面感的单词
---讲话系~
Splutter,讲得激动地唾沫星子都溅出来了,读出来这种感觉没?
验证—— Webster online:splutter:1: a confused noise (as of hasty speaking) 2: a splashing or sputtering sound
两个词义结合在一起,果然就是说话非常快,都有点听不清了,一边还有口水声音伴奏。
联想—— spat (口角,小争吵),互相喷唾沫星子,声音都出来了听到没?
读不出画面感的把这两个词飞快地连读几遍就知道是什么情况了。
Jabber,jabjab根本停不下来,都不知道在说些什么了,感觉到了吗?
验证——
Webster online:jabber: to speak rapidly or indistinctly
金山词霸:jabber:急切而含混不清地说;急促兴奋地说话
相反,有人天生不能好好讲话:
Stammer(结巴,口吃),思鞑!思鞑!不停卡住,语流根本无法顺畅起来,痛苦啊!
不信去看电影King’s Speech。
还有些人却因为讲话太直而痛苦:
Blurt(脱口而出),话没有经过大脑就从嘴巴里“不勒~”(必须拖音来感受)一下溜出来了。
你有没有犯过这样的“错”然后后悔莫及呢?经常的吧?哈哈!
验证——
Webster online:blurt: toutter abruptly and impulsively
口齿伶俐就是好啊,你看:
Utter是声音没刹住,刷地一下就出来(声)了,比say要形象一点点,而画面感比前面几个稍差。
大声读一遍感受下!Utter!Utter an opinion!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有很多想反抗和想表达的东西,但却胆小如鼠,沦为闷骚:
Mutter(轻声低语,咕哝地抱怨): m+utter, utter是utter出来了,只不过因为有所顾忌而自觉“消音“(muffle)了。说是说了不少不抗议的话,但只有自己听得见罢了,最后也还是不痛快。
Murmur(咕哝),不仅消音了,音效还直接变成了mur~mur~mur~毫无意义的节奏,几乎连自己也很难说自己有说了什么具有明确语义的话。
现在你再读以下句子,试试点开你神经系统的“视频”去“看”画面和“脑补”前因后果,会发觉不忍直视有木有!
Molly leapt to her feet, spluttering and howling with rage.
They were typical sisters, spatting one minute, playing together the next.
After a minute or two I left them there jabbering away.
“Gosh, you look awful!” she blurted.
用这个方法,你可以自己去发现更多有趣的单词和单词的理解/记忆方式。
Ellen说理论:
成功的英语学习者的共同点之一,是能够在外语与大脑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中间没有母语作为桥梁。第二成功的学习者,是会尝试这样去做的人。
你用一个词,是在对这个字有多维认识的情况之下用的,这样就不会留给听你和读你的人一种生搬硬套的感觉。比如我们看到母语的一个词“猥琐”的时候,脑中会立刻picture出一副副和猥琐相关的图像。当你说“四分五裂”的时候,你脑中是一个整块突然列成了好几片然后远离中心而去的动画。如此去认知语言的人,当想描绘一个已呈现在大脑中的情景时,往往能比其他人更快地找到一个恰如其分的词,不论是外语还是母语。
你看到一个人唧唧歪歪停不下来,你不能昧着良心说他talkative来隔靴搔痒地近似表达。你机智地从逻辑上反驳了对方的观点,你不想只是简单粗暴地描述说你当时talk back了是不是?因为和你心里想的差太远了!钱钟书在《林纾的翻译》中大致这么曰过,一个人的表达能力和感受能力之间往往有或长或短的距离。我们现在能马上去做的,就是调整对单词的认知模式来缩短这个距离,无论是外语还是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