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教札记
学教札记
听课札记(外一篇)
前天听了一节二年级的语文课《狐假虎威》,有几个教学上的亮点值得学习。
第一,教师准备很充分,课前准备了“狐狸”“老虎”的剪纸画,贴在黑板上。当然,除了这些主角的剪贴画,还有配角的头饰,如野猪啦,小鹿啦,兔子啦……
第二,图文并茂地呈现关键语句,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主角狐狸和老虎的语气和语调。
第二,默读7-9自然段,找出语段中的成语。然后教师讲了一下成语的意思,之后朗读这些成语,并给成语归类,这些成语哪些是写“狐狸”的,哪些是写“老虎”的。
属于“狐狸”的成语: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大摇大摆;
属于“老虎”的成语:半信半疑、东张西望、信以为真。
然后,教师分别把这些成语按顺序摆列在主角的剪贴画之下。板书显得很美观。
第四,请学生演一演《狐假虎威》这个故事。语文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学生把故事演活了,给同学们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五兄弟”的故事
记得那次,我们学习新课《纸船和风筝》,记得在写字课上,我把本节课要求会写的字板书在黑板上,我们在一笔一画书写的时候,顺带也把生字的音节、音序、部首,在字典中再查几画,以及结构、组词都板书了出来。这一课中的前五个要求会写的生字是“折”“张”“祝”“扎”“抓”,由于我一看“折”“张”“祝”“抓”这四个生字的音节都是翘舌音,而“扎”在本课“扎风筝”的“扎”是平舌音,所以,我就把“扎”和“抓”调换了个位置来学,想把它们归为一类。当我正写完前四个生字以后,忽然听到有学生说:“真巧,这原来是四兄弟啊!”
我一看:“怎么是四兄弟了?”
那位学生说:“它们四个都是翘舌音,声母都相同,音序也一样。”
另一个学生补充说:“而且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我听了打心眼里对学生赞佩有加。这些学生的眼睛可真尖。
然后,我把“扎”字的音节、音序也写了上去。
学生说:“原来是五兄弟啊。”
“音序都相同,而且也都是左右结构。”
我说:“就有一点不同。前四个都是翘舌音,而这个‘扎风筝’的‘扎’,在文中是平舌音。不过,它是个多音字,也有读翘舌音的时候。如‘扎针’‘扎营’的时候,它就读翘舌音。”
学生高兴地说:“那就可以看作是‘五兄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