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每天写1000字

滴滴,该上路了

2018-08-28  本文已影响54人  朋小四

文┃落叶先生

公众号:杂思边界(ID:zsbj11)

距离上一次的空姐被害事件仅仅过去三个月,滴滴又一次出事。

01

记得十几年前,滴滴还没出现的时候,有一个特殊的行业,黑车司机。

他们一般都是以家族的形式,要么就是同村老乡一起出来跑车。

菜市场的门口经常会停有两排车,司机就在车旁聊天,遇到客人询问,他们报价,然后出发。

整个过程就几分钟。

比起现在的软件打车,所用时间还要短些。

只是你需要到他们所在地去寻,稍微有点麻烦。

但好处是司机们彼此熟识,因为大家知道是他载的你,乘客基本不存在被害的可能。

早在滴滴刚出现的时候,我就觉得它和黑车没什么区别。

不过是披上合法外衣的黑车罢了。

从前坐黑车,上车时司机都会嘱咐你,万一被查,就说是朋友或者亲戚,千万不能让他们知道双方有金钱交易。

打车软件的出现,让菜市场门口的黑车司机总算不用再整日担惊受怕被查。

但由于申请成为司机的门槛太低,审核力度不够,致使很多社会垃圾也涌入到这个行业中,使得原本可以为乘客带来便捷与福利的出行,变成一场充满噩梦的行程。

02

这次的事件,我觉得比上次更恶劣一些。

随着事情的发酵,被批评的不只是凶手和滴滴。

网上曝光的一组滴滴司机群里的对话让我三观尽毁。

我第一次亲眼目睹人究竟可以坏到何种地步。

对于死者,连一丝起码的尊敬都没有,放眼看去全是污言秽语。

天知道自己哪天打车就会遇上这种人。

当真是地狱空荡荡,魔鬼在人间啊!

王传君在微博上问:删了滴滴,世界会变得更好吗?

我想,应该不会。

人之初,性本恶,并且是一直恶下去。

善良,不过是因为受到道德与法律约束不得已的妥协,一旦没了这副枷锁,压抑许久的黑暗一面势必会瞬间爆发。

每次出现这种事情,媒体总会在随后公布罪犯的部分个人信息以及他的品行。

我曾不止一次听到罪犯熟人对罪犯有这样的评价。

平时很老实,孝敬父母,很好的一个人,怎么会杀人呢?

是他们瞎了么?不是。

只是这些坏人平时没机会犯恶,如果早有,他们早坏了。

每次看到罪犯熟人的这些评价,我都特别反感。

人都杀了,说这些又有什么用呢?

滴滴乘车带来的几起恶性杀人事件,不过是把人性最黑暗邪恶的一面带进公众的视野,说起来,还得感谢它。

若不是有了前车之鉴,我们的警惕性会很低,因为我们都相信,即使是陌生人,也会友善待人。

感谢它让我们看清人性的卑劣与恶毒。

 

只不过,我们看到的,大概也只是冰山一角吧?

 好在,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那个在群里大放厥词的禽兽已经服法。

03

滴滴的一位女高管曾如此定义滴滴顺风车。

“滴滴顺风车让私家车成为一个半公开、半私密的社交空间,这是一个非常有未来感、非常sexy(性感)的场景,我们从一开始就想得十分清楚,一定要往这个方向打。”

现在看来,完全超出了预定目标。

从一开始,他们就将这个业务范围规划到社交一块。

好奇于这种模式,我到网上搜了一下,结果发现下面一条广告文案。

“湿了吗?雨水淋湿头发,滴滴一下。”

“紧了吗?时间紧到爆炸,滴滴一下。”

“硬了吗?双腿站到石化,滴滴一下。”

这TM是什么文案?

不是我下流和龌龊,但这三问,实在很难不让人浮想联翩。

原来,这才是他们的初衷吗?

04

我几乎从不乘搭滴滴,出门如果确实需要,我更愿意选择出租车。

早在滴滴和优步开始流行起来那会儿,身边很多朋友都跟随这种潮流选择喊车出行,但我一直都很抗拒。

一是觉得麻烦,二是怕不安全。

毕竟相对于有出租车公司背景的司机而言,喊车确实存在风险。

但我的妹妹却很容易接受,并且特别喜欢使用。

母亲每次在她出门时都会让她在家庭群里分享行程,并会亲自拍下司机的车型及车牌号。

我虽同意谨慎点好,但也觉得这样太过于谨慎。

还不止一次说她小题大做,现在想起来,母亲的做法实在是太明智。

这次的事件发生后,有网友组建了一个“出行安全关注群”。

为的就是尽可能使你的行程变得更加安全,让你不至于在危险到来时那么无助。

但我觉得这样的做法对于你的安全而言,效果有限。

因为出事的原因并不是因为:穿短裙、喝酒、放荡、独行,而是因为他是个预谋已久的坏人。

有人提出女孩在夜间不要选择滴滴。

可这次遇害的女孩也不是在夜间出行啊。

有人建议女生出门时不要穿的太过暴露。

我觉得他的出发点很好,但也十分局限。

如果对方想要伤害你,你即使身披铁甲,又有什么用呢?

尽管如此,如果可以,披件外套确实能一定程度上减低对方的兽性。

当讨论到这个问题时,朋友给出了一个完美的建议。

在他们完成一个成型的整改体系之前,最好的规避方式只有一个:不使用滴滴。

05

滴滴战胜了对手优步,独霸中国市场。

却因为屡屡出事,现在口碑日衰。

终其原因,还是因为他们内部考虑的不周与懈怠。

三个月前空姐被害案的道歉声明,如今也被删除。

这次随着事情的进一步发展,滴滴势必还会再发一次道歉声明。

我们需要的其实并不是一次次的道歉,而是不再有其他的被害者。

只希望选择滴滴出行不会变成敲响丧钟的第一步,时刻提醒着你:

滴滴,该上路了。



-END-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