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中医网校教材《中医药学概论》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六)

2019-06-13  本文已影响0人  光明中医网校
光明中医函数大学教材

  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

  (四)概括辨证论治原则

  1.用阴阳归纳四诊资料

  中医学根据阴阳的基本属性,对四诊资料的归纳举例说明如下:

  望诊:病人烦躁不安者属阳,闭目静卧者属阴。色泽:润泽明亮属阳,枯涩晦暗属阴。面色:赤、黄属阳,青、黑、白属阴。水肿:身半以上先肿为阳,身半以下先肿为阴。疮疡:红肿热痛为阳,肤色青暗、疮面下陷、不热为阴。小便:尿赤、黄而短为阳,青白而长为阴等等。

  闻诊:语声宏亮、呼吸气粗为阳,语声低微、呼吸无力、气息微弱、不相接续为阴。

  问诊:恶寒为阴,恶热为阳。渴喜热饮为阴,渴喜冷饮为阳。身热为阳,身凉为阴。

  切诊:脉诊中,以部位分,寸脉为阳,尺脉为阴。以脉象分,浮、数、滑、洪、大、弦、实等为阳;沉、迟、涩、微、小、芤、结等为阴。

  以阴阳为纲,分析、归纳四诊资料,是正确认识疾病本质和辨证的基础。所以阴阳学说的理论原则,对临床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如张景岳所说:“凡诊病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阴阳无谬,治焉有差?医道虽繁,而可以一言敝之者,曰阴阳而已”(《景岳全书•传忠录》)。

  2.阴阳为八纲辨证的总纲,亦是诸证的总纲

  临床上无论是外感或内伤所引起的疾病,都可以用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八证(即八纲)加以概括归类。而表里、虚实、寒热又可以按阴阳的基本属性统于阴阳两证之下,即表、实、热为阳,里、虚、寒为阴。所以,阴阳又是八纲辨证的总纲,即阴阳统帅诸证。因此,临床上的病证尽管多种多样(或外感、或内伤;或脏腑经络,或气血津液等),概括起来,不过阴阳两大类。同时,阴阳还用于病证命名,如伤寒六经病证的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三阳证),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三阴病)等。它即对病证的命名,又是病证属性的概括。

  总之,阴阳在分析归纳四诊资料的性质,概括病证属性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分析和认识疾病的纲领。

  3.确立论治原则

  中医学认为阴阳二气的协调平衡,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根本因素。尽管临床具体治疗原则种种不一,方药变化多端,其根本目的在于调整、恢复阴阳的平衡。

  阴阳的失调,不外乎阴阳偏盛或偏衰。偏盛即为有余,偏衰即为不足。有余者去之,不足者补之。假若阴阳偏胜偏衰同时存在,治疗时应据情兼顾。如阳盛则热,热胜则伤阴,因此,阳热亢盛之证,每有伤阴兼证,治疗时,一方面以泻火为主,另一方面,亦须适当补阴。

  阴阳偏衰者,属于不足之证,包括阳虚,阴虚,阴阳两虚。又如温病中之暑证或杂病中之虚损病等的气阴两伤,阴阳两亏,又当阴阳兼补。

  总之,中医对疾病治疗的根本原则是有余者,损之,泻之;不足者,益之,补之。阴阳偏盛则泻其有余,阴阳偏衰则补其不足。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