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水不忘挖井人”山区里的人吃水用水有多难

2020-09-20  本文已影响0人  四合道人

引子:当你只须伸手拧开水龙头就能享受到便利的水资源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干旱地区、偏远山区的吃水用水问题?当你觉得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大肆挥霍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有一天地球上会缺乏水资源?

突然想起来很多年前,我在县城一好朋友苏博家玩时,我姨问我老家吃水用水的问题,于是写下此篇。

我的家乡洛南县位于秦岭南麓,华山之阳,故而多山。

我们村就在石门镇与麻坪镇交界处的一座矮山上。

老家人叫“老坟洼”,因为背靠青山,面朝高梁,自然就形成了一个洼地。我家屋后,是一片老祖先的坟地,这就是“老坟洼”名称的由来。

据说,在过去老坟洼是一片茂密的森林。因为山脚下有一条麻坪河,时常发大水,先辈们饱受水患,于是便从山下搬到了山上。

经过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辛勤劳作,开荒种田,才形成了现在的村庄。

山里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年岁岁,面朝黄土背朝天,种点庄稼,也是靠老天爷赏饭吃。

搬到山上以后,水患问题解决了,但人们吃水用水却成了老大难。

记得小时候,角边子(是整个山村地势最低的地方)曾经有个抽水站。据说是农业社时期建起来的,目的是把山底下的水抽到山上,用以灌溉农田和人们日常用水。但由于运输难度比较大而废弃了。

记得那时候,人们在房前屋后挖了很多大涝池,不但解决了一些日常用水问题,还成了小伙伴们玩耍的乐园。

记得每年夏天白雨过后,涝池里便蓄积了满满一池黄泥水。这时,每到夜晚,就能听到由远及近的一片蛙声,恰似一首交响曲,使宁静的村庄变得格外的热闹。

我们一群小伙伴便三五成群地去涝池边戏水。我们有时冒着大雨在涝池边“磊水库”,有时打着伞在涝池边捏泥人,有时等雨停了再呼朋引伴。

印象最深的是,我们在涝池边挖一道小水渠,每隔一段都有一个小伙伴负责单独挖一个“小水库”。我在上游做水利总指挥,下游各段的小伙伴们便用泥巴不断加固自己小水库的堤坝。

我大喊一声“各个部门准备就绪,开始放水啦!”于是我一脚踢开上游的“大水库”,一股急流在伙伴们的欢呼声中瞬间冲垮了所有的堤坝。那种乐趣是现在的小孩子们无法体会的。

涝池边玩耍也比较危险,因为一旦涨水了,你便分不清岸在哪里,一不小心,就会掉进涝池。有一次,大雨过后,我和小伙伴们在门前的芦苇荡里嬉戏。堂哥敏哲牵着他家的黑狗在芦苇荡里撒欢儿,我们在芦苇荡里撞见了,黑狗猛地扑过来,吓得我一个趔趄,栽进了涝池里。我父亲听到哭喊声,赶紧拿了一把铁锨,让我抓住锨把,才把我捞起来。

一下雨,涝池里黄水横流,死老鼠、柴禾棒、塑料袋漂的到处都是。所以涝池里的水只能喂猪、洗衣服、浇地。

不下雨的时候,涝池里的水便会一点点退下去。遇到干旱年,涝池直接变的干涸、裂缝,到最后,只剩下正中央一摊水,水里挤满了蝌蚪还有各种浮游生物。待到涝池彻底干涸,在皴裂的泥土里,有时能挖出很多青蛙、蚯蚓,甚至能挖出一窝蛇。

几十年过去了,离家几千公里远,但我时常还能梦到去涝池边挑水或在涝池边玩耍的情景。

原先,山里人吃水是需要走五六里山路到山沟下的“进水眼”去挑水。“进水眼”实际上是一个不到一米见方的水潭,水从地底下缓缓地涌出来,潭水清澈见底,一群鱼儿自由自在地游着。

每次父亲挑着一担水回来时,我都着急忙慌地跑过去看看,桶里有没有鱼。再拎起马勺舀一勺水,像饮牛一样咕嘟咕嘟喝个痛快,那水是真正的山泉水,喝起来清凉可口,还有一丝丝甘甜。

我偶尔也学着大人去挑水,一路走一路摇晃,往往到家时,两只桶都只剩下了半桶水。

后来,“进水眼”里的水也渐渐变小了,最后成了一潭死水,漂了一层绿棉和枯叶。

人们不得不到更远的山沟里去挑水。记得黄沟雪锋家屋后有个深不可测的山洞,里面有一股泉水汩汩流淌,人老几辈都没有干涸过。有人说,洞里有一条白龙,所以才一直有水,但谁也没见过,只是一个传说罢了。

大约在二十年前,村民们在政府惠民政策扶持下开始挖旱井蓄水,从而解决了大部分人的饮水问题,人们再也不用走那么远去挑水了。

旱井一般深五到八米,内壁用石头箍起来,然后再抹上水泥,防止漏水。再买一条直径一尺宽的塑料管,居中劈成两半,用铁钩固定在房檐下。下雨的时候,雨水便顺着半月形的管道流下来,集中到屋檐下的“过滤池”里,再顺着埋在地下的管道流到旱井里。

然而,那种水喝起来永远都是一股强烈的碱味、水泥味儿!我一度非常担心,那样的水喝久了人会不会得病?

差不多十年前吧,政府考虑到山村里交通不便、吃水用水困难,便给每家发放三万元建房补贴款,以便人们移民搬迁到山脚下,当时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搬走了。还有包括父亲在内的一部分人不肯搬。

父亲觉得,三万元远远不够建一座房子,更何况我们家一点存款都没有。

但我知道,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有着“安土重迁”的思想,他舍不得离开祖祖辈辈生活过的地方。大半辈子都在那片土地上生活、劳作,对那里有着深深的眷恋。

“吃水不忘挖井人”,不管怎样,我们要感谢政府,给人们想出了那个“挖旱井”的主意,解决了父老乡亲们的吃水用水问题,这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措施,值得颂扬!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