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分享之前
【寻找写作的真相】目录
【上一篇:寻找写作的真相】
内容定位
在分享之前还得啰嗦几句,聊聊一些题外话,关于这些内容的定位,还有一鸣的一些经历。这样大家才好明白这些经验感悟是怎样出现的,它们是否对你有用。
首先要讲的一点是,这些内容只是针对小说创作,而不是针对小说出版。让我简单来说说两者之间的差别,前者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怎样构思小说,怎样写出跌宕起伏的故事,怎样塑造形象丰满的人物形象,怎样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写作习惯。这个过程中可以用哪些方法和技巧辅助写作,写不出来的时候应该要怎样面对。这些内容对写作新手和熟手都管用,就算没有上过写作课,没有看多少写作教材,写作一定时间之后,自己也能发现其中的一些门道。这些东西每个人都可以去发现,摸索出来的东西往往是对自己的写作有切实可行的功效。
后者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怎样提高出版机会,了解出版市场的情况,从而调整自己的写作方向。从一个小说作者的成长过程来说,他需要先了解小说创作,然后再去关注小说出版。小说出版包括了小说创作的内容,而且对写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不光要把作品写好,还要跟图书市场对接。
小说创作的规则相对比较稳定,当一个作者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创作方法之后,他可能连续几年都用这一套方法来写作,而且越用越熟练。小说出版的规则会受到市场的引导而变化,也许行业政策一变,原来适用的方法就不再适用。从小说出版的目的性出发,选对题材可能比写好作品更重要。比如几年前穿越重生类题材限制出版,如果作者不知道这方面的消息,他的穿越小说写得再好也难出版。如果有图书编辑给他合适的建议指导,将“穿越模式”改成“架空模式”,那么他的小说又可以出版。简书作者“老猫枕咸鱼”的作品《红妆神捕》就是这样一个真实事例。
关于小说出版方面的内容,我建议大家要从专业的渠道获取,不要自己去猜测。简书大学堂就有过这样的课程,以后可能还会有这样的课程,大家可以自行去关注这些东西。自己瞎测往往会浪费时间,而且还找不到重点。两年前我当首页审稿员的那段日子里,常常看见一些作者写文章反思为什么上不了首页,还跟一些当红作者的文章比较,从各个角度找差距。他们的分析一板一眼,看起来很有道理,似乎就是那一回事,实际上那些都不是重点。
这些作者惯写情感励志类的文章,不喜欢这一类文章的读者将其批为“鸡汤文”。鸡汤文曾有一个时期非常火,也推火了一众作者,他们在这个鸡汤黄金期积累了数万粉丝。后来简书编辑部觉得鸡汤太多了,就跟各专题主编和首页审稿员交待“限制鸡汤文收录”,所以新人作者写出来的鸡汤上不了首页。原来一些鸡汤文的作者已经成了签约作者,他们的文章一旦发布就直推首页,加上数万粉丝的集火点赞,几乎篇篇都上热门。新人作者哪怕把文章写到80分的水平,也不容易上热门,而数万粉丝的作者写出60分的文章就容易上热门。在一些自媒体的写作课程中,会教导作者取一些博人眼球的标题。一些简书作者也按这样策略取标题,却发现对上首页没有什么帮助。他们并不知道,简书编辑部已经实行打击标题党,越“劲爆”的标题越容易“中枪”。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我身为审稿员看到的东西比那些作者“瞎猜”的更接近真相。
一鸣的写作经历
我是从06年开始写小说,直到2013年初这7年时间里都是自娱自乐式的写作,这个时期写作水平进步较慢,文风稚嫩。我从2013年中期开始全职写作,一开始我是走网文路线,因为文笔门槛不高。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才开始有意识进行刻意练习。后来网文写作失败,也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这种写作模式,于是尝试走传统小说的创作路线。全职写作的五年时间里经历过两个孩子的出生成长,全情投入写作的时间大概是两年半,其余的时间里也断断续续写一些文章。大家可以理解为,我是在稍有一点文字功度的基础上写了两年半写到今天的水平。
我个人写作水平的变化大家也可以自行体会。本人写作初期的作品也在简书上发表了,如《梦在远方你在身旁》《蝴蝶》《寂静之剑》这几部作品完结至今已将近十年,它们已经被修改过几次,也只能达到这个程度。更早的一些作品因为缺陷太多,实在没有办法改到自己可以接受的程度,它们就没有放上来。
近年来初步写出个人风格的作品是《晴时有风》(对应中篇版本是《人在风里》),《触不到的女神》。风格相对稳定的作品是《西游前战》《玄武战纪》。大家可以从这些作品中感受到我个人的成长或倒退。在这里想多谈谈《晴时有风》这部作品,它是我个人出版的第一部纸书,但它并不是我写作水平最高的作品。这部作品的出版更像是上天送给我的一件礼物。当然,它也有一些亮点,至少在情感表达上胜过我其他的所有作品。如果要评定我如今的写作水平,可以参考《玄武战纪》。个人写作状态最好的阶段是《西游前战》前100章。我认为自己目前处于熟手期阶段,知道一些写作方法和技巧,开始有意识塑造个人风格,但尚未成熟,还有成长的空间。
我的写作方向是通俗小说,作家沧月和江南是我的成长目标。我平常喜欢看的书主是通俗小说和灵性哲学类的作品,以及少年向的漫画。经典名著和严肃文学我不太能看下去,也许是心境还没有达到吧,看这些作品乐趣少煎熬多。有些名家的作品看完之后感觉收获不大,失望居多,次数多了就不再想去尝试。我发现写作一段时间之后,看书的眼光变得有些挑剔了。刻意练习之前,还没有形成自己文学审美体系,大多数作品都能看下去,也不觉得多艰难。自己的审美体系初步形成之后,对不符合自己喜好的作品就容易产生抵触心理。比如我喜欢轻松欢快的作品,慢节奏,气氛沉重的小说我就不容易看下去。经典名家的作品一年之中看得不多,偶尔心血来潮看上几篇,看不下去也就弃书了。如果某一天我能轻松看进这一类作品,大概就是我突破的时期吧。
我的写作状态并不稳定,心态愉悦期状态比较好,一般能做到日更三千字。状态好的情况下,可以一天更万字,一年之中大概有五六次这样的状态。每每感到焦虑不安,写作状态就会受到影响。状态不好的情况下,有时枯坐一天也写不了几个字。因为我个人的灵感状态不太稳定,所以我总结出来的写作经验也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做到,哪怕灵感状态不太好,不至于无话可说,也不至于把小说的故事写崩。
我在2017年开始在简书大学堂担任讲师,举办过几次中篇小说课程,也跟几个作者朋友办过两期“围炉夜话”式的小说创作精进营。我所教导的写作方法偏向于小说创作的入门和提高。担当过一年半的连载专题主编,举办过几期课程下来,我接触过不少写作新人,也看过不少新人的作品,发现自己早期的写作状态跟他们类似,他们面临的诸多问题也是我曾经遇到过的。有些问题我已经找到解决方法;有些问题本来并不是问题,是作者自己想多了,给自己造成了困扰;有些问题我至少还没有找到解决的方法。
如何看待这次分享
跟大家说了这么多,主要是让大家自己心里有个底,让你们了解一鸣的写作水平大概在哪个位置,你也可以对此作出判断,决定要不要看下去。我分享的这些内容跟我的写作经历密切相关,如果你的状态跟我接近,那么我的方法可能就适合你。这些分享的内容是由一个大前提发展起来的:“灵感不稳定怎么办?” 如果你本身就是一个灵感爆棚的作者,每次写作都如有神助,那么我认为的写作难题对你而言完全不是问题,我们的写作模式也可能完全不同,我所分享的内容对你就没有参考价值了。又比如说,你是一个写作出版的达人,那么我分享的方法对你来说已经过时,你看到了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
要如何看待这些分享内容呢?我建议不要抱太高的期望,也许你看完这个系列的收获比不上豆瓣读书上一部8分的写作教程。它们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也许你看到之后会大呼:“跟我想的一样,只不过我没有把它们写出来罢了。”但对初学者来说,这些内容也有优势,它们的系统条理性比较好。跟创意写作丛书比起来,它们不会显得那么杂乱,更接近本国的国情,也不会有太多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
在这个系列的文章中,有些问题我可能没有写出来,倒不是我要藏私货,而是我对这个问题没有研究透彻,或者还没有实践出明显的效果。有些内容我可能在写作过程中没有想到,以至于说得不够完整,如果别人提醒我一下,我可能会拍着大腿说:“对对对!我知道这个问题,但我当时没有想起来!”
看到这里,可能有朋友会提出质疑:“一鸣,你不是高手,凭什么教别人呢?”我会作如下解释:如果我要成为高手的那一天再去教别人,可能永远都等不到那一天。
首先,高手要如何定义呢?如果我写作功力已经很厉害,但我始终没有取得成绩,我算不算高手?如果我运气好,尽管我写作功力不那么强,但还是写出了受大众欢迎的作品,我算不算高手?有些作者虽然出了几本书,但每一本的口碑评分都不高,他算不算高手?高手的标准本来就是模糊的。
另外,大师级作者的经验和指导也不见得适合所有人。罗伯特·麦基 著作的《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 》在豆瓣获得评分为9.2,在写作教程中算是非常高分的作品,但这部作品并不适合写作新人阅读理解,至少我自己啃了几次都没有完整看完。个人认为这本书把一些问题讲得过度抽象——不否认是本好书,大家可以找来看看,没准让你找对了秘笈。(如下图,你们真的觉得这样表述很容易理解?)
而在过往的课程中,不止一次有学员回馈,我所教导的写作方法能让他们写得更流畅。至少证明这些经验对新人是有直接帮助的。毕竟我感受过他们的痛点,并找出了解决痛点的方法。哪怕我教导的方法不是“最优解”,但至少是我在那个阶段所能提供的最有效的建议,让他们在迷惘无助之中找到继续前进的力量。
因为我本身还是一个修行者,我就用修行圈子的一些情况来解释吧。当我遇到了想不通的问题,我去请教一些修为远高于我的朋友往往无法得到满意的答案,因为他们的修为高,没有了分别心,看不到问题,于是他们给我的回复往往是这样的风格:“没有区别啊,一切都是爱。理解一切,接受一切就好了。” 我:“……”
他们说得没错,只不过,这种回复跟没有回复也没有区别。当我去请教那些修为比我高一个层次的朋友,他们的回复对我就更有用,诸如:“这种情况下,你可以去冥想打坐。不要去追问原因,头脑不会给你正确答案,只会越想越乱。只要跟情绪安静相处,感受它消散就好。以后你自然会明白这种安排的用意。我就是这样过来的,相信对你也管用。”
用回上面那两个图作为例子,如果一个写作新人向我问“什么叫冲突”,我会这样解释:
- 冲突可以理解为矛盾和对抗,它会给故事里面的人物带来麻烦,带来不愉快的体验,为了要摆脱这种状态,人物需要采取相应的行动。
- 冲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求而不得。小说人物内心有某种渴望,但是在现实中他遇到了阻碍,没有办法达到满意的状态。在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一种情况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求而不得。
- 第二种模式是身不由己。小说人物本来没有什么特别的渴望,但是外界突然发生了一些事情打破了他的生活平衡,为他造成了痛苦,他不得不被迫去展开行动,从而带动起故事。这种模式在灾难电影里面就很常见,突然来一场天灾人祸,里面的人物被迫要去逃命。影视作品也常见的一种情况是,平静的家庭中突然发生了一件意外事情,接下来所有人的生活都被打乱,从而引出一个又一个事件。
对于“不是高手又乱教人”的质疑,我的回复是:“一鸣问心无愧。”
最后,对于我分享的经验感悟,大家应该如《金刚经》教导的那样看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意思是:“我(如来)为你们说法的时候,常用竹筏来作比喻,世人编竹为筏,渡人过河,到了彼岸,竹筏就不用了。我所说的佛法,就像渡人的竹筏一样,过了河就要放弃,何况不是佛法的理论,更不应该执著了!”
我所分享的经验也不过是“渡人的竹筏”,当大家还是初学者的时候,这些内容引领你们走得更快一些,少走一些弯路。当你们成长起来,找到自己的写作之道,我所分享的这些东西也许就不再适合你们了,到时候你们就大胆舍弃这些方法和技巧,勇敢走向写作的另一程吧。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