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三
《秋兴八首》其三
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杜甫的秋兴八首是他在夔州寓居的时候,写的一组七言律诗。这八首诗写于大历元年公元七六六年。人们习惯于把它们叫做蝉联诗,因为在这八首七律是有内在意义上的联系。它们在结构上严谨,大气恢宏,在用字上冷艳浑雄,在抒情上真挚沉郁。尤其能代表杜甫在晚年于七言律诗上面的卓著艺术成就和,深沉的爱国热情。
这八首诗,通过对夔州萧瑟气象的描写,感叹自己命运多舛,深怀对国家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全篇意境深邃,沉郁悲凉。这一组诗的名字叫《秋兴八首》,它是以第一首起端发兴,后面几首起到或者承接,或者转折,或者相照应,总体上就像一首七言律诗的意境相浑合在一起。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篇长诗,把每一首分开来读,来进行欣赏。我们就来欣赏欣赏杜甫《秋兴八首》中的第三篇。
日日江楼坐翠微,这一句在有的版本里为“一日江楼坐翠微”。这样也好,这样看起来要和首联的第一句对账更加工整一点。白马喜欢“日日江楼坐翠微”这个版本。这首诗的最后一句“五陵衣马自轻肥”在有的版本的作“五陵裘马自轻肥”。因为我第一次读到《秋兴八首》的时候是按照“衣马”这个版本学的,所以习惯了这个版本,感到上面那句“五陵裘马自轻肥”有点拗口。
山郭,就是分布庄山间的城,村落。翠微,就是青翠的山峰。信宿,指连续住宿两夜,在本诗中代指两三天。匡衡,就是那位以凿壁偷光著名于世的西汉经学家。他擅长用《诗经》中的句义和范例梳理出治国之道,从而得到了汉元帝和汉成帝的支持。他经常上疏宣讲自己的理念,并对当朝的奸佞之臣予以揭发,为大汉王朝尽心尽力,他做官时的最大职务是丞相。后被贬为平民百姓,还乡病逝。
刘向就是那位写《战国策》,《列女传》,《列仙传》和《山海经》的西汉的文学家。由于前朝,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政策,导致了礼崩乐坏的,文化断层。西汉武帝刘彻,主张修复并收藏天下的诸子百家书籍。由于西汉政策的支持以至于后来,各种学说真伪难辨。到汉成帝的时候,同一种学说各种版本都有,这就需要一双能辨真伪的眼睛。刘向学问渊博,是当时公认的宿儒,又是王族世家,他就承担起了整理五经和诸子百家经学的事务。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各种秦汉以及更早的百家学说,基本上始于西汉刘向整理出来的藉册。汉元帝的时候,他曾经因为弹赅两名宦官,被贬为平民。
白马独家译诗:夔州的白帝城,家家户户在早晨的曦光里显得一片静谧。我每天去长江边的的楼亭间闲坐,望着对面那些苍翠的山峰发呆。连续两三天在江上过夜的渔夫们,仍然划着小船在江中漂荡。已经是深秋的天气了,燕子们应该向南飞走了。西汉的匡衡,向当时的皇帝因为直陈自己治世和治国理念,从而得到了皇帝的重用。而我和他一样,都比较看淡功名,可我却从没得到过重用。刘向由于得到西汉元帝的信任,为整理五经和诸子百家学说的经史子集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我到现在还是事与愿违,一无所成。少年时候一起求学读书的同窗,都有这锦绣的前程,混的真心不错。他们在长安穿着华贵的轻裘,骑着高头大马,好不得意地过着富足的日子。
白马喜欢这首诗,就是冲着杜甫“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来说的。当年一起上学的同学,经过了各种的阅历和锻炼,在各个领域是各有所长。或从商,或从教,或从政,心所到处,各得其所。至于各人或穷或富,或乐或悲,因为各有际遇和,天资,勤奋, 努力程度的不同而不同。看看我们的诗圣杜工部,都混到什么地步了?少年时的同学都比自己强,强在哪方面呢?他们在京城长安做官,穿着千金轻裘,跨着健壮的大马,就像现代的有钱人穿戴名牌,开着进口的豪车,令人羡慕不一。想到这老杜就纳闷了。有诗友会说原来杜甫也喜欢比较啊,其实也不全是比较,更多的是他的儒家忠君爱国为民的热忱。
人到中年,是不应该和别人比较这比较那的。如果有这样的心思,你将不能安生了。而杜甫在夔州时已经漂泊了大半辈子了。虽然这时的他在一位朋友的帮助下代种了大唐王朝一百多顷公田,自己也买了四十多亩桔园来专业种桔卖桔子,可以说完全相当于现在一个农村的种地大户,还招了几个小工帮忙。他那小日子过得还是挺充实的。可是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一想起长安城里的那些当官吃公家饭的同学,老杜就心灰了。我们可以调侃调侃他,算一算他心里的阴影面积。其实咱完全可以理解满腹经纶的老杜,老想为国家和人民做点贡献什么的,思想是非常积极上进的。
老杜在这一首诗里除了拿自己和同学比较,在每一联中也列举了各种人和物作对比。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夔府山郭里的这些人家每天都在朝晖中静悄悄的,让老杜觉得很烦闷。这是一种寂寥,寂寞的安静环境。以至于诗人每天也是老早醒来去户外,田地果园外的地方走走,去江边散散步,去江亭江楼上坐坐。这实在是一种无聊,无趣,无耐。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在这江面上连续宿船过夜两三天的渔夫漂过来漂过去的干什么呢?无非是为了生活生计,觉得此处的江里鱼多想多捕捞点鱼罢了。我们来看看两个叠字:泛泛,飞飞。这实际上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烦闷和躁动。清秋是晚秋,是落叶将殆尽的时侯,落木萧萧,满山黄叶红叶飞的时候。而这样的天气里竟然还有燕子在飞。故飞飞,是说燕子该飞走了。由于是深秋,燕子也应该飞向温暖些的南方去过冬了。燕子南飞,也是为了生存,不然大冬天还不走,适应不了这寒冷会被冻死的。这渔人和燕子,一类在江面捕鱼徘徊,一类在江天逡巡飞行,和颠沛流离的诗人何其相似。“几地别林庐”,家挪了再挪,要挪到哪儿才能安定下来呢?这也是诗人郁闷的原因之一。恐怕主要原因还是“积年仍远别,多难不安居”。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诗友们请注意这一联里每一句的语序和语意。匡衡抗疏,后面接上“功名薄”,这一前一后是不构成主谓结构和因果关系的。匡衡抗疏,是一句简略的话,意思就是匡衡向皇帝直谏他的政见方针;而功名薄,是杜工部在感叹自己没有什么功劳和职务,不能像匡衡那样得国君重用,大展才华。这是在拿匡衡的仕途和诗人自己作对比。而对句“刘向传经心事违”也同样得掰成两句来分析。刘向编辑各种经书和诸子百家的著作是得到西汉尊儒政策和几位皇帝的支持的,故而著述甚丰,成绩卓越;而老杜,一辈子的诗稿还是后人给他整理成《杜工部全集》的。真的是想想都伤心……别比较了老杜,寒碜得慌。可老杜偏不,倔强的很,又拿昔日同窗来“攀比”了。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贱,下贱,不值钱,身份低下。在长安近十年老杜才混个军械仓库管理员干干,也太差了吧?还真不如在夔州当小地主的日子。虽然那职位是公务员,但端人碗,受人管,受不了,得滚蛋。这不,几经波折,老杜真的在长安滚蛋后就再没去过长安,而是从长安往西,再往南到成都,再到忠州等地,最后到了目前种桔子的夔州这地方。他的同学咋不贱了?五陵衣马自轻肥!当着朝中公卿,吃穿住行高大上。老杜自己什么身份?农民。穿什么衣服?顶多棉布袍而已,还是隔年的旧袍衫。
亲爱的诗友,今天的赏析就讲到这吧。以后我们会不定时讲这《秋兴八首》中的其余七首,或者放在一起讲,或者一首一首分开讲。如果您喜欢那将是白马最大们荣幸!欢迎诗友们关注白马侃侃诗词,更多精彩,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