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系列班主任婚姻育儿

我们的孩子为何这么喜欢玩手机?

2018-08-07  本文已影响91人  稼轩李德智

我认为,教育的大多数问题实际上就是社会问题的折射。也可以这样说,多数孩子的问题根源在于社会问题,社会的焦虑传递到各个行业,家庭,然后传递给我们的孩子。

所以说,从孩子的状态中就可以看到国家的状态。

带我们的陈导说,看一个国家的孩子们的表现,就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未来。孩子们花了这多钱了来美国,但是一上大巴车,很多孩子立即拿出手机玩儿了起来。他问我:这些小孩问什么这么喜欢玩儿手机呢?

我们的孩子经常问的问题是:你的手机还有电吗?

而美国小孩经常有十万个为什么要问。

对于窗外的异域风情——一边是碧蓝的太平洋海水,一边栽满葡萄树的山丘,这美丽的风景却少有人去欣赏。

我问陈导:美国的小孩是不是也是这样沉迷手机游戏?

陈导说:你可以去看看,中国的小孩在排队的时候还在拿着手机玩儿,美国小孩不是这样的?

到了环球影城,在等游览车的过程中我就观察长长的队伍,果然如陈导所说,中国的小孩大多在拿着手机玩游戏。而其他国家的一些小孩几乎没有抱着手机玩儿的,他们要么与父母朋友聊天,要么在观察周围的环境。

我看到还有一些中国小孩,我问了一下,他们有的来自江苏、浙江的,有的来自贵州。

我随手拍了几张照片。

国外的小孩的确少有抱着手机玩的。

看到这种现象,我就思考——我们的孩子为何这么喜欢玩手机?

晚上,我与我带的十个孩子在餐桌讨论这个问题,我提议每人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孩子们的看法是这样的:
01 他们的手机游戏没有我们的多。
02 我们玩的原因是受父母的影响,老师您在车上不也是长时间看手机吗?
03 中国小孩不善于交流内向,而美国小孩外向,他们都在交流。
04 中国小孩的娱乐太少了,好像只有手机。回家后没有什么可以玩的。
05 他们户外设施完善,我回家后没啥好玩的,所以玩手机。
……

每个孩子都谈了自己的观点。

其实我在路上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我给孩子们是这样聊我的观点的:

我们的孩子兴趣爱好太少,客观环境不能满足我们这个年龄阶段的需求,玩手机是一种心理补偿机制。

我们的孩子一进初中就感觉到学习的压力,每天的课程都安排地满满的,即使是体育课,很多时候是统一安排,少有自由活动时间,难以选择自己爱好的东西。

虽然学校有一些社团,但相对于学生的数量来说太少了。即使参加了社团,但学生每天也仅仅有一个小时的时间,大多数孩子还是得参加集体统一的活动——跑操。

而美国的小孩下午两点多就结束课程,剩余的时间参加自己喜欢的社团。

我们的孩子周六日还要统一上自习,每天只有一节自由活动,即便不是住宿制的孩子,还要被送到各类辅导班学习。美国的小孩周六日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社会实践活动等等,应该是比较轻松自在的,这十分符合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的身心特点。

我们的孩子在小学五六年级就要参加一些辅导班、特长班,好像没有自己的时间,自己喜欢的娱乐活动很少能充分的展开。

我们的孩子在应该充分发展身心、充满天真烂漫的年龄接触到的却是辅导班、升学竞争压力、整齐划一的活动……

在最应该培养兴趣爱好特长的年龄,我们的孩子除了学习就是统一活动,少有发展自己爱好特长的时间和机会。而我们的教师却对学生大喊着——要把学习文化知识培养成自己的爱好!

现在想想,这真是可悲的。

当孩子们在恰当的年龄的正当需求被抑制时,他们就会产生补偿心理。

什么是补偿心理呢?它是一种关乎人心理平衡的心理机制。所谓“心理补偿”是指人们因为主观或客观原因引起不安而失去心理平衡时,企图采取新的发展与表现自己,借以减轻或抵消不安,从而达到心理平衡的一种内在要求。补偿心理是作为调整心理平衡的一种内在动力。

孩子们的身心在学校难以得到充分发展,回家后亦是如此,因此,手机网络便成了补偿孩子们心理的工具。

出了国就更不用提了,好不容易没人管,没有父母唠叨,还不玩儿个痛快?

这就是补偿心理在我们孩子身上的体现。

其实,我查询了相关资料,在美国也有很多孩子沉溺与手机游戏。

据2016年腾讯科技的一则报道称:美国超过50%的青少年承认自己有手机瘾。CNN报导,非营利机构“常识媒体”(Common Sense Media)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美国50%的青少年承认自己对移动设备上瘾,59%父母表示他们的孩子上瘾了。“常识媒体”此次共进行了1,240个访问,调查对象是12岁~18岁的青少年及他们的父母。

美国的中学是如何管理学生使用手机的呢,下面是我从美国UCLA应用语言学博士王青的博客摘录的一些资料。

正好今年儿子开学之前,我认真地研究了一番美国学校对于学生使用手机问题的规定,不妨先来看一下。有了对比,才能有效表达出对这种行为的看法与评价。
今年我们改成了完全无纸化注册,填表签名都在网上进行。因为签名部分有一项特别强调,学生和大人都已经阅读了学区关于在校使用科技产品的规定,这样我又专门仔细看了这一段。不然相关的学生守则好几十页,又引用了好多法律条款,一般都比较麻木,不会去仔细看的了。
关于手机的使用,明文规定如下,因为是正式行文,英文比较复杂一点,大意是说,根据XX联合学区委员会的XX号决议,7-12年级学生可以在上学期间使用个人的能够接收电子信号的设备(这一下iPad、iWatch之类的也都包括了)。红线勾出来的地方说,7-8年级,可以在上课前和放学后使用、9-12年级还可以在课间跟午饭时间使用。我们学区小学到6年级(美国超过6成小学只到5年级),高中是9-12年级,中间的7-8年级姑且就叫做初中吧。
这是班上老师发的介绍情况的材料,有一段明确说我们“鼓励孩子把手机或平板带到教室里来”,还同时列出了一系列使用电子设备可以上网做的学习内容,其中包括不少由学区统一购买的付费内容。
课堂上用手机做“教育目的”事情的实例来了。学校使用一套学区付费购买的手机信息推送系统与学生家庭保持日常联系,这一天老师推送的通知是说,下周的数学作业要用到二维码,请允许您的孩子在自己的设备上下载一个二维码读码软件,带到学校来。
王青博士的文章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9b9ef8e50102zm91.html

一些国家的政府也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议。

日本对学生合理使用手机提出了合理建议。

日本内阁府网站上就专门发布《帮助孩子,监护人需要做的3点》的文章:1.监护人需合理地指导子女使用智能手机或网络;2.监护人应与子女共同制定家庭守则(比如明确玩游戏时间与场所、游戏密码由监护人保管等);3.为避免有害信息等,监护人应在子女手机中安装并充分使用过滤软件。
除了参考专业建议外,许多日本学生家长还经常在网上介绍自家的成功经验,并与其他家长分享。
此外,日本学校教育体系中的“部活”在应对未成年人沉迷游戏问题上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所谓“部活”就是指日本学校(从小学到大学)在放学后的兴趣团体活动,比如棒球、美术、围棋、长跑等,有点类似中国大学的学生社团。
“部活”的初衷是为了通过某一课外活动来加强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进而培养学生们的个人兴趣爱好,这其实就相当于直接“占用”了学生们放学回家玩游戏的时间。

我这样认为:一个不断发展的社会,毕竟会累积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会传递到各个方面,当然会传递到我们教育行业,不少孩子们成为了受害者。

我在这里引用王博士的一段话,值得思考:

一个随时想争GDP世界第一的大国,盛行的“一切都是为学生好”的教育指导思想,就是一个从皇帝到县太爷再到封建家长,谁头大谁拍头说了算的专治做法。孩子的成长规律、青春期的好奇和反叛,根本就不在考虑范围之内,……于是,子女教育就成了中国人移民海外的第一考虑因素。
中国的孩子,无疑是全世界解决了温饱问题的国家里最可怜的!
王青博士的文章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9b9ef8e50102zm91.html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