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孩子的文澜阁
文澜中学的新初一,暑假作业要求去西湖边的文澜阁看看,写篇文章。于是,两年前,我带着丫丫和辣辣去了,回来很激动很认真写了。两年后,我家辣辣也进文澜了,又去了。只是家里的第二个孩子,轮到她的时候,很多激动已经不在了。但是,辣辣也认真写了。
文澜阁与书的故事
夏日的午后,蝉鸣不绝于耳,远处的白堤、近处的残荷、湛蓝的天空、游丝般的白云,西湖边依旧是人山人海,湖上星星点点的游船在悠闲地飘荡。我在阳光的照耀下,来到了文澜阁。
门口两棵高大的梧桐树将阳光挡在了头上,走进大门,是一个大院子,有点像北方的四合院。一圈的白墙青瓦房子,原来叫垂花门。瓦片缝里的杂草使这些房子带上了岁月的沧桑。穿过垂花门,迎面是太湖石堆成的一座假山,山的右边有一个小小的池塘,塘边一棵枇杷树,黄色的枇杷花洒落在水面上,稀稀拉拉,别有一番风味。妈妈告诉我,藏书阁最怕失火,所以周围总会有大大小小的很多池塘。果然,在御座房后面,还有一个更大的池塘,边上有乾隆的御碑。在大池塘的北面,就是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珍藏着《四库全书》的文澜阁。
红木的桌子、整齐的书架、青色的地砖,将夏日的暑气全挡在了身后。
一路走来,我印象最深的是御座房。在这里,我知道了《四库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是乾隆皇帝为了达到“稽古右文、聿资治理”的目的,以丰富国家和官吏藏书为理由,用了十年时间,编著完成的,包括了我国有文字以来三千多年的政治、经济、哲学等内容。在这里,有两个画面让我难以忘怀,一张是描述丁氏兄弟救书场景的版画,一张是在贵州石窟晒书的照片,都是记录《四库全书》所经历的各种磨难和爱书人士的伟大壮举。
那是咸丰年间,太平军战事波及江浙、镇江、扬州,文澜阁及《四库全书》遭受浩劫,阁圮书散。后来丁氏兄弟不避艰难、毁家纾难、修书复阁。他们辛辛苦苦地寻书、救书、抄书、补书。我仿佛置身于一个书阁,几个人神色匆忙地在我身边经过,还有几个人正在桌上一笔一画专心致志地抄着什么。就这样,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书才得以补全。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又是这些爱书人士,带着书流离失所,一路逃亡到贵州的一个石窟。由于石窟过于潮湿,于是他们就在洞口天天晒书。时历风雨无眠的十年,《四库全书》才安全回到文澜阁。
徜徉在文澜阁,这个充满文化气息的藏书楼,我不由得感叹,从古至今,书真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元素。有多少文人志士爱书如命,他们爱护书,爱读书,才成就了一番伟大的事业。
同样是我们浙江人的鲁迅先生,从少年时代起就养成爱护书的好习惯。每次看书,他总是先洗手,一旦发现书脏了,就小心地把它擦干净。他还学会了钉书、补书得本领,各有一套工具。可是回头看看自己,曾经用过的书,不是这里破一块,就是那里卷起了边。我暗暗下决心,要爱惜书,爱护书。
但是,书籍不是摆在书架上的装饰品和摆设品,是需要我们去细读、去品味的。《资本论》的译者王亚南先生非常爱读书。他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腿锯短半尺。这样,每天读书到迷糊的时候,一翻身,床就会倾斜,他就一下子惊醒过来,于是可以继续读书。他是多么爱读书啊!
走出文澜阁,回头望望这神圣又沧桑的建筑,心中充满了敬佩。文澜阁的历史见证了书的力量有多么伟大!
一(5)班温瑞安
不一样的文澜阁
我喜欢运河博物馆,喜欢杭州博物馆,但我更喜欢位于西湖边那端庄古老的文澜阁。这文澜阁,浑身上下都被一种朦胧的气息所围绕,好像有一股力量吸引你来认识它。
时光回到两年前的暑假,我与刚迈进文澜的姐姐一同踏进了文澜阁的门槛。当时,我只是来玩一玩,就只跟在完全投入的姐姐后边东看看,西瞧瞧,也只是觉得自己离文澜阁好近!
现在,我以文澜学生的身份再一次来到了文澜阁。这次,我是带着任务前往的,所以我开始全面地了解它。
文澜阁是一座典型的江南风格庭院建筑,也是清代为珍藏《四库全书》而建的藏书楼呢!能如此亲近地了解与接触这历经岁月洗礼依然保存的文澜阁,我真为自己生活在杭州而荣幸。作为长江以南唯一保存至今的皇家藏书楼,也果真是名不虚传!不论是建筑风格还是环境,处处都透着股淡淡的书墨儿味。走进小巧玲珑的展厅,你会被周围这种安静的氛围所感染,也衬得这文澜阁变得更加梦幻!若你来到了书房,置身那浓浓古代味的空间,还会觉得自己是个二十一世纪的学生吗?不仅如此,文澜阁所有建筑和园林的布局也是相当精细,紧凑雅致,独具特色,将皇家藏书楼的大气和江南的婉约完美地融为一体。
这文澜阁里最吸引我的便是收藏的《四库全书》了,它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中国文、史、哲、理、工、农、医,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它的源头和血脉,几乎所有关于中国的新兴学科都能从这里找到它生存发展的泥土和营养。
通过字典,我知道了:“文澜”指文章的波澜,也指有文采的人。那么,这位于西湖边古老的文澜定是在告诉我们:这里藏着各种书籍,散发着书特有的芳香,吸引你来增长见识!我们的学校“文澜”也同样用了这两个字,或许也是在向人们证明:这里将培养出有文采的孩子们。也许这便是老师们让我们来拜访文澜阁的目的吧!
初一(8)班 方苓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