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天
2020-05-10 本文已影响0人
秋水伊人99
看完这本书想起一个故事。
庄子说 你怎么知道死亡不是一种回家的温暖呢。
有些人没有买坟墓,不能安息,那些人通通在一个叫死无葬身之地的地方生活,一边讽刺社会人性 一边死后是淳朴无忧 。
《庄子·至乐》说庄子途经楚国看到一个骷髅就用马鞭敲打骷髅问他怎么死的,是贪生悖理死的,还是死于战乱,还是畏罪自杀死于意外,还是寿终正寝?
骷髅告诉庄子,我怎么死的不重要 反正我已经不在人类社会体系了。没君主没臣子 不怕冷不怕热,我很开心。不要复活我。
在《第七天》中,余华以故事集的形式直接走进现实生活,暴露了很多现实的社会问题,如暴力拆迁、食品安全、医疗卫生、拜金消费等,这些都直接关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其实,这部在出版前就被媒体大肆宣传的作品,发售之后在读者中的反响并不高。究其原因,正如夏至清先生在点评现代作家时一针见血指出的那样:“在现代的中国作家普遍存在着一种感时忧国的精神。他们非常感怀中国的问题,能无情地刻画中国的黑暗与腐败,着力于以文学来拯救时世、改善中国民生,重建人的尊严,但恰恰是这种过于强烈的道义上的使命感,过多的爱国热情,使得中国作家未能获得更为宽广的精神视野,以至于整个现代文学当中,真正有成就的作家屈指可数。”余华在《第七天》中将叙述视野聚焦到社会问题上,五花八门的新闻事件与作家对社会不公现象的愤怒交织在一起,或多或少地掩盖了文字背后所蘊含的更深层的精神指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