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长顺街的故事

2022-06-15  本文已影响0人  efab227f5376

提起长顺街,那是阳泉市区中心稍有名气的一条小街,虽说是小街,但小街中段那“长顺街宝生照相馆”却赫赫有名。

1962年春,父亲带着我们全家,第一次在这里拍下了这张全家福,(这也是我们全家至今唯一一张合影)留给我们家人刻骨铭心的记忆。

    这张珍贵的全家福摄于1962年春

那时我只有10岁(我们姊妹六人,照片中三妹、三弟还未出生),这是我第一次进入摄像镜头。

    我与长顺街的緣源来自我的伯父,他是父亲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邻村的亲密战友,由于两人年龄相仿,性格、志向、爱好相同,又都是家中的独生子,俩人商量便在袓位前跪拜发誓结为拜巴“兄弟”。从此两人亲如同胞,无话不说。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在平定地区烧、杀、抢掠,大伯和父亲一起加入同乡游击队,并肩战斗、冲锋陷阵、英勇杀敌,成为乡村抗日战线的骨干。

四十年代父亲正值青年,十六岁的他被推选为村治安委员,十八岁入党,是我们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

1947年阳泉解放,大伯进了城,成为国家干部,父亲因上有老、下有小,我们兄妹一群的拖累,只好留在乡下务农。兄弟俩虽是城、乡分离,但浓浓情份仍不减当年。每逢过年过节,父亲便带着我们去城里看望大伯(大伯母曾是我们村的小学教员,我哥的老师)。一进城大包、小包,乡下的土特产便是大伯家最尝鲜的东西:土豆、红薯、玉米、豆角、杂粮……每次父亲见到大伯都有唠不完的嗑,叙不尽的情。

从乡下乘坐公交车到大伯家,足有四五十里路,下车到站去“铁林巷”大伯家,必经“长顺街”这条小街。我每每随父亲走进这里,总要在这家“长顺街宝生照相馆”橱窗前驻足停留一番,这里不曾有过我们“全家福”时的欢声笑语,更引人注目的是橱窗里一张张吸人眼球的特色照。这里展示的全是具有特点的标致人物,有白发长须的慈祥老人,有英俊潇洒的有志青年,有貌美如花的年轻姑娘,更有当年饶有名望、名行各业的精英……

映入眼帘、最吸引我的是一张黑白照,照片上是一个白白净净、眉清目秀的小男孩,你看他眼睛炯炯有神,微微上翘的嘴角带着笑容,露出那坚毅俊秀的神情——呦!好可爱的男孩子!

人与人的缘分说是偶遇也很神奇,三十多年后2006年的一天,我应邀来到二女儿婆婆家作客,在二亲家的相册里,我见到了当年长顺街宝生照相馆,橱窗里那张熟悉的小男孩的照片,哇!原来英俊的小帅哥竟然是我今天的二姑爷。(谁会想到这也曾是我调回市教书时,教过两年的得意门生。)事情如此奇巧。

    72年大伯不幸病逝,父亲情绪低落,常常一天一言不发……但父亲仍不忘每年带着我走过长顺街,去看望大伯母。

1975年的我长成大姑娘,已在教师岗位上工作6年,由于工作出色,我也有幸到市里参加“团代会”“优秀教师表彰会”……父亲还是经常带着我去看望大伯母,去逛逛这熟悉的长顺街,重温那过去幸福的时刻,去流览“长顺街宝生照相馆”的那处橱窗,也去瞧瞧那可爱的小男孩。

又一次父亲带我去看大伯母,我冷不防听见父亲对大伯母说:嫂子,有合适的给咱闺女在市里找个对象,孩子也好与你做个伴儿,有个照顾……

从那是起,上心的大伯母就开始行使她的“历史使命”。1975年的夏天,我走进了长顺街46号小院,认识了我的先生,如今,我们已是古稀老人,相濡以沫共同走过了47个年头。

在长顺街46号小院,我们居住了十几年,我的两个女儿都在这小院出生,四十多年间,虽然因拆迁不停地搬家,但挪来挪去1991年,我们家又在原先的长顺街地段——今新建路华盛街落户,住进二轻局机关干部家属宿舍楼。

曾经的长顺街因城市新建不复存在,但长顺街留给我的记忆却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曾经的长顺街那狭长的46号小院也因拆迁不再拥有,但那小院里发生的、我经历的酸甜苦辣却让我铭记一生;曾经的“长顺街宝生照相馆”已销声匿迹,但那里曾有的“全家福”笑声却时常响在我的耳边;曾经那照相馆橱窗里的可爱的小男孩走进我的家庭,已成了孩子的爸爸,幸福的一家子相亲相爱、欢乐无穷……

长顺街的常顺带给我的是无限的遐想:父亲与大伯父、宝生照相馆与“全家福”、我与长顺街46号院的先生、照相馆橱窗柜里的小男孩的情缘……这些都是缘!上天如此安排,也许是命中注定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