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铅笔
回到家比较晚,手忙脚乱地做好饭,吃完,诺诺做作业,言言看书,我就趁机放好了洗澡水。
等签完字,我告诉诺诺:“妈妈今天有点不舒服,需要你自己洗头发,还要请你帮妹妹洗头洗澡挤牙膏。”
我的贴心小棉袄很响亮的答应了,抱着我亲了亲,然后带妹妹洗澡去了。
诺诺刚进卧室,看到书桌上的笔袋,突然又想起笔袋里的铅笔都需要削,说让妹妹先去盆里玩水,她削好笔再去洗。
第一支,削好、断掉;削好、断掉;削好、断掉。铅笔迅速变短。诺诺急得有了情绪,很大声地说:“妈妈,你来帮我削!我再削这支笔就没了,而且这么多笔,我一个人怎么削得完!”
我把笔接过来,削好,递给诺诺。她一看,立马就“阴转晴”了。我又拿了两支,边削边说:“诺诺,你刚才把笔削断了好几次,担心还会削断,心里着急又懊恼,妈妈能理解。不过,听到你大声叫我削笔的时候,我心里也有一点不舒服。”
还没说完,言言慢悠悠地接了一句:“要说:妈妈,我削断了笔,你可不可以帮我削呀!”
我扭头看着言言,跟她做了一个鬼脸,学着小宝宝的语气说:“哎呀,这样的话听起来好舒服呀,我很愿意帮忙!”
言言咯咯咯笑了,诺诺也去洗澡,和妹妹闹成一团。
我继续削笔,削着削着,中指一痛,竟然磨出一个水泡!这孩子,得带了多少支笔呀!
我翻开书包,两个笔袋一个笔盒,其中一个装着十几支黑色铅笔、橡皮、尺子等,而另一个,目测至少装了各种颜色的铅笔30支以上!笔盒里装着红色、黑色的签字笔和几只水彩笔,难怪一直觉得诺诺的书包太重,我和爸爸背一会儿都觉得肩膀疼,原来症结在这里!
本想开口说说这件事,抬头看见我的包包,立马息声了:自从诺诺出生后,我就特别担心没有准备充分的事情,每一次出门,都是满满一大包背在身上(现在已经逐渐不这样了)——这一点上,诺诺就是我的翻版呀!
父母对孩子的遗传,除了通过基因,还通过言行、习惯、家庭氛围,甚至个人状态、情绪感知等。新手妈妈唯恐做不好的焦虑,通过我的言行传递给诺诺,小小的孩子每天通过鼓鼓囊囊的书包来承载这份来自妈妈的“遗传”。逐渐放松的熟手妈妈,随时能自嘲和调侃的自如,通过我的笑容和柔软传递给言言,她用各种搞怪和敞亮来发扬这份来自妈妈的“遗传”。
削好所有的彩铅,我静静地看着诺诺给言言洗澡洗头。
“来,把头稍微往后靠一点,放在我的手上,闭上眼睛,对,就是这样。”诺诺伸出左手托住言言的后脑勺,右手拿毛巾把言言头发弄湿。
“现在我要给你抹洗发水了,要一直闭着眼睛,等我说睁开才睁开,免得泡泡流到你的眼睛里。”诺诺挤了一点洗发水,轻轻地抹在言言的头发上。
“还有一点点泡泡,再冲一下就好。”诺诺用一个小杯子,很细致地冲洗着妹妹的头发。
“你可以坐直抬起头了,我给你擦干净脸再睁开眼睛。”诺诺双手把妹妹的头扶起来。
“太好了,我们洗得干干净净,香喷喷了。你可以玩水啦,我也要洗头啦。”大功告成,诺诺亲了亲妹妹的额头,然后开始自己洗头发。
每一个步骤,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与我给她们洗头发时一模一样,姐姐,就是小小的妈妈。
养育孩子,其实每一天都在孕育。
十月怀胎,我们孕育着孩子的身体。
孩子出生后,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分每一秒,我们都在孕育着她们和我们的下一秒以及今后的每一天,通过我们的起心动念,通过我们一言一行,通过我们的所知所感,这些能量的传递、共振和互动,一起孕育着。
孩子逐渐长大,他自己的特性也逐渐显露和发展。但是,每个孩子身上,都被深深地印刻上了父母的烙印,先天基因的遗传和后天教养的遗传。
做了妈妈后,我时时提醒自己,要谨言慎行,不仅是在孩子面前,是在所有的时候。
我爱孩子,不愿意自己任何不好的“遗传”去限制或者影响孩子自身特质的发展,所以我愿意做一个自律的妈妈,努力管理好自己。
尤其是那些携带着高强度能量的言行,需要我们时时觉察。因为能量越强,被孩子“遗传”的可能性也越大。
比如怒发冲冠、比如焦虑不安,都是举着“前方高能”的指示牌。这种时刻,我们如何发出声音、发出什么声音、以什么姿态做出动作以及做出什么动作,都会被深深铭刻在孩子的生命中。
同时,我们如何管理自己的怒气、如何安抚自己的焦虑,也会被稳稳地“遗传”给孩子。
做父母,其实是给了我们自己一个自律的机会,一个练习自我管理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