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学习深陷孤独用诗洗刷心在笔上

安德烈斯·巴尔瓦《光明共和国》

2021-11-19  本文已影响0人  卡布奇诺花蜜

这是一本充满了各种神话隐喻和当代巫师般传奇故事合集的小说。表面上看,它在赞扬童真和野性。表面上看,它在抨击制度和规则。表面上看,他提出了各种问题。但仔细逐字逐句的看完,会发现其中每一个细节,都有其独特的光辉。

小说故事营造了一个丛林和城市规则并存的世界,人们对丛林的印象和深入丛林探索时的感受,潮湿和黑暗的。人们对城市的印象贫穷落后,但是规则有序且表面光明。但是谁能想到在城市中的下水道一样有着丛林黑暗和潮湿的属性。我们可以看作是孩子们不断逃离的抗争,也可以看成是追寻黑暗与潮湿属性的本能。

作者:[西]安德烈斯·巴尔瓦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理想国
原作名:República luminosa
译者:蔡学娣
出版年:2020年
页数:188
定价:46
装帧:精装
丛书:安德烈斯·巴尔瓦作品
ISBN:9787559826398

看完全书,让我不禁黯然。无论我们是身处在丛林还是城市里,我们都找不回丢失的那件东西。孩子们不行,大人们更不行。

在这个故事世界中,明确划分了不同的阶层,有高端职业的,有低端职业的。但是在这个划分以前,我们都有一个统一的个性,这个个性,我们可以称它为某种原始性,或者是“金色的球”。《光明共和国》通过丛林和孩子的描写暗示了其中的奥秘,这个能量球,暗示了本能、原始、性、潮湿和黑暗的。我们可以用任何词汇描述它。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丢失了它,于是我们去寻找,孩子们是第一个发现这个球丢失的人群,他们去丛林寻找,去下水道寻找,去一切黑暗潮湿的地方寻找。大多数大人们没有觉察,但凡觉察到的,也隐约感觉到不对劲,但因为长期的熏陶和规训,他们忘记了这个东西的存在。

最终两者都没有找到“金色的球”,这是我读完这本书后的黯然感受。

-

结局看似悲惨,是在文字的描述上,剧情架构上,给到了我们深刻的冲击。32名孩子脱离规范且正确的制度社会之后,他们最后死在了下水道。孩子们并没有完成寻找到“金色的球”的个人历程,没有完成蜕变。没有人去引领他们,没有人去指引他们,只有不断的施压,训诫,愤怒和暴力。看似悲惨的结局,暗示了某一个可能,32个孩子都没有完成个人的蜕变。

孩子们不反对文明,但也不完全被文明包容。他们创造了自己的语言体系,文明规则,随着人数增多,他们的“文明”充满了原始感。但他们的行为也不完全被文明包容,他们被文明排斥,他们的行为过于好斗和野蛮。佛洛依德说“孩子的智慧魅力四射,光彩照人;大人的智力衰弱无力,平平庸庸。”孩子们为此产生的自然醒,令大人恐惧。大人们把安全,秩序放在第一位。对整个城市进行管理和检查,在低效的制度面前,力所能及。为了不侵犯儿童权益保护,只能压制住某些真相。对孩子的失控行为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在我出生的那一天,上帝在生病”,这个世界因为各种规则,各种人的诉求,而变得失控。打破了原先的平衡,每个大人都在这样的平衡中,发现了自己好像失去了某样东西。

主人公“我”,以此身份,从旁观者到经历者,从迷失者到切实发现自己丢失了某些东西,从女性那边索取失败后,转而从自己内心索求。最终在见到自己内心野人的那一刻,“我”退缩了。当一个男性审视自己内心深处的时候,在心灵深处未曾触及的角落中,他会发现一个毛发丛生的巨人,这是一个原始的,从头到脚都长满了毛发的巨人。

当我们发现它的时候,也正因为我们已经失去了它,我们想回头寻找,但是它是什么时候丢的,在哪里丢的,怎么找到它,谁来指引我。这一系列的问题,让我们无从下手。《光明共和国》看似是野性天真与规则文明的对立,但其中作者用高超的写作技术和对人本身的深刻的思考,用小说,故事的形式,写出了人类对自身的探索可能性已不复存在的事实。

-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