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论

笔记:苏杰“产品从无到有”PPT

2015-04-11  本文已影响211人  杨小九

用户,指“角色”,而非一个自然人。
需求,指“问题”的核心,往往挖到最后都能归类到马斯洛的五层需求: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
场景:产生需求的多种情况。移动互联网更看重场景。

产品从无到有的过程:

**1、概念提出 **
1). 核心用户 ;2). 刚性需求; 3). 典型场景; 4). 产品概念; 5). 突出优势

2、概念筛选
企业该做什么?
该做的=值得做的+能做的+想做的+可做的
值得做的,微观找(种子)用户验证,宏观上从市场端分析(还是用户角度,而非行业)。
能够做的,1)企业能解决的(资源、流程、结合SWOT分析法);2)企业现在能解决的。
想做的:1)企业想解决的(企业文化、价值、定位);2)企业现在想解决的。
可做的:1)宏观环境(PEST分析模型:政治、经济、社会、科技);2)微观环境(行业),波特五力模型进行竞品分析。五力:进入壁垒、替代品威胁、买房议价能力、卖方议价能力、竞争品之间的竞争。

3、需求采集。尽可能多采集一手需求。
用户访谈,定性地说,几十个,列出需求列表;
问卷调查,定量地说,几万,确定功能优先级;
可用性测试,定性地做,十个,功能应该怎么做;
数据分析,定量地做,不断迭代。
构建人物角色、需求场景,使用思维导图

4、需求转化。用心听,但不要照着做。了解人性,从让他满意,到让他惊喜。
攀梯术:按照“用户需求——用户目标——马斯洛人性”思路,把用户的需求,转化成产品的功能。
由此总结出多个功能,各用一个词+一句话概括出来。
每个功能都应能,按攀梯术思路讲解出来。
用户任务,用户在APP上为了达成某目标,需要做哪些事情。

5、功能细化。性价比=价值/成本
价值,由产品功能背后的需求决定
1)确认产品原则里的产品目标 ;2)明确考核指标KPI( 用户数?收入?......如有多指标,给指标加权) ;3)评估每个功能(背后满足的需求)对指标的贡献,1~5分,3分为基准,5分价值最高 ;4)每个产品都有独特的价值判断模板 ,给出半定量的分值后,再返回去验证是否符合“核心 用户,刚性需求”的定义
成本,由产品的功能决定
1)先判断瓶颈 , 互联网行业一般在开发工作量上;2)有技术背景的产品经理自己上 ,和技术负责人配合 • Team Estimation Game • Planning Poker ;3)这里的评估,只是为了确定优先级。
功能表
功能 KANO模型

6、功能打包。尽可能多地放弃
迭代,识别出MVP(最小可行产品)
MVP限制因素:1)理想模型(基本功能、亮点功能、期望功能、无差别功能、反向功能);2)功能的内外部依赖关系(合作伙伴,前置条件……);3)功能的相似性(保证是一个整体的项目,而不是需求合集)
画出产品架构图:能用一张图表达你要做的MVP,才说明你彻底想明白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