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为何要在天姥山梦游?跟着诗歌看世界008-《梦吟天姥吟留别》
跟 着 诗 歌 看 世 界!
学百科知识
让诗歌学的更轻松!
梦吟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时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简析】:
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古体诗。此诗是记梦诗,也是游仙诗。诗以记梦为由,抒写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
这是诗人迭遭失意后对神仙世界的向往,觉得只有梦境才更值得流连;然而梦总是要醒的,一旦接触到现实,只能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呼喊。
全诗兴到笔随,酣畅淋漓地倾泻感情,完全不受形式的束缚,只有李白这样的伟大诗人才有如此磅礴的气势。这首诗又题作《别东鲁诸公》。
【译文】
这首诗,我不打算用译文来给小朋友们一一道来,我觉得这首诗的原文就是其精妙的所在。多读几次,意思自然就出来了。至于比较难的词语,我会在下面给小朋友做一些解释。
【词句注释】
1、瀛洲:古代传说中的东海三座仙山之一(另两座叫蓬莱和方丈)。烟涛:波涛渺茫,远看像烟雾笼罩的样子。微茫:景象模糊不清。信:确实,实在。
2、越人:指浙江一带的人。
3、谢公:指南朝诗人谢灵运。谢灵运喜欢游山。游天姥山时,他曾在剡溪这个地方住宿。
4、渌(lù):清。清:这里是凄清的意思。
5、谢公屐(jī):谢灵运穿的那种木屐。《南史·谢灵运传》记载:谢灵运游山,必到幽深高峻的地方;他备有一种特制的木屐,屐底装有活动的齿,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木屐,以木板作底,上面有带子,形状像拖鞋。
6、天鸡:古代传说,东南有桃都山,山上有棵大树叫桃都,树枝绵延三千里,树上栖有天鸡,每当太阳初升,照到这棵树上,天鸡就叫起来,天下的鸡也都跟着它叫。
7、金银台:金银铸成的宫阙,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8、白鹿:传说神仙或隐士多骑白鹿。青崖:青山。
01 天姥山在哪?为什么李白要写天姥山
李白这一生信奉道教,对于修仙一直是有着浓厚的兴趣的。李白对于人称他是“谪仙人”也是相当满意。
而修仙的人对于各种名山都是有着满满的爱。
写《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时候,并不是李白第一次去天姥山。早在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25岁的李白出巴渝、穿三峡,漫游江陵时拜拜访了住在南岳衡山的已经80岁的司马承祯。
这个司马承祯是什么人呢?李白为什么要去拜访他。
司马承祯是道教上清派茅山宗第十二代宗师。文学修养极深,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为“仙宗十友”。也就是说,对于修仙问道的李白来说,这绝对是李白的前辈与偶像了。
司马承祯一向隐居剡中(天姥山一带),是倾倒当时朝野的道教宗师。司马承祯嘉勉李白"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
据说几任皇帝几次召见他,他一直不肯出山,超过三顾茅庐之后,他实在是盛情难却,表示要出山。
待到他走到天姥山下的一座小桥的时候,想想自己这么多年修道的成就,不禁潸然泪下,非常后悔,现在天姥山脚下还有一座石桥叫“司马悔桥。”
桥上野藤缠绕,古树覆荫,古朴雅致。
而那条溪,就被称为“惆怅溪”。
关于惆怅溪,还有一个民间传说:
相传汉永平五年(62),剡人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经此,迷路饥渴,在桃源摘桃充饥,路遇二仙女,结为夫妻。半年后,刘、阮思乡心切,求归故里,二女相送。刘、阮至家发现已历七世,晋太元八年(383)复上桃源寻仙无着, 徘徊于惆怅溪,不知所终。
这么美的风景,难怪司马会后悔啊,是包子姐姐大概也乐意一辈子都住在这样青山绿水的地方。
这次见面后,李白就去拜访天姥山,写了首诗。
《秋下荆门诗》
霜落荆门江树空,
布帆无恙挂秋风。
此行不干鲈鱼脍,
自爱名山入剡中",
时值秋天,这是他第一次游历天姥山。
相传天姥山曾是一座唐诗名山,共有400位唐代诗人在此留下足迹。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王勃、骆宾王、元稹、王羲之、徐霞客都曾在天姥山下的小村落住过。
杜甫二十至二十三岁期间曾游历吴、越,到过剡中,在晚年回忆诗篇《壮游》中留下了“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归帆拂天姥,中岁贡旧乡。”的诗句,白居易在年少时,就到过天姥山。后再次游历天姥,写了《沃洲山禅院记》,概括了“东南山水越为首,剡为面,沃洲天姥为眉目”的特点。
那么天姥山到底在哪呢?
天姥山位于浙江省新昌县境内,不仅是风景名胜,还是一座集佛教文化、教道文化和茶文化的文化名山,以石窟造像、丹霞地貌、火山岩石地貌为特色,融人文景观与自然山水为一体。
现今不知道为什么这座当年闻名天下的名山已经默默无闻了。但江浙一带的山水的确值得一走。如果小朋友们暑假有时间,不妨让爸爸妈妈带着去江浙一带走走看看。
天姥山所在的新昌,拥有大佛寺、穿岩十九峰、沃洲湖三大省级风景名胜区和一个国家级硅化木地质公园。大佛寺内有江南第一大佛-石窟弥勒像和1075尊小石佛名扬海内外。
千丈幽谷位于十九峰东面,逶迤五里,是一峡谷,由十九峰、台头山两组丹霞地貌相峙而成。这里作为央视《笑傲江湖》、《射雕英雄传》、《少林武王》、《天龙八部》的外景地而名闻全国。
此外,新昌所在的绍兴已有2500多年建城史,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联合国人居奖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民营经济最具活力城市,也是著名的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
绍兴素称“文物之邦、鱼米之乡”。著名的文化古迹有兰亭、禹陵、鲁迅故里、沈园、柯岩、蔡元培故居、周恩来祖居、秋瑾故居、马寅初故居、王羲之故居、贺知章故居等。
鲁迅故里
三味书屋
兰亭
02 诗人为什么要提到“谢公”?
天下名山那么多,除了天姥山是道教的偶像司马承祯的隐居地。李白为什么要梦到天姥山呢?
这其中的奥妙就在于一个人,他就是谢公,谢灵运。
谢灵运是南朝著名的山水诗人,是山水诗的鼻祖。祖父是“淝水之战”的晋军前锋谢玄,为保卫晋国政权立下过大功。谢灵运身上许多特点与李白有相似之处,故而李白十分仰慕他。
谢灵运和李白一样,是幼年天才,自小就满腹经纶,博览经史。他的文章经常成为江南一带最流行的手抄本,大家都争先恐后的抄写他的文章。
而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而后来也是因为文采出众才被皇帝老子看中,而能进入仕途的。
其次,谢灵运非常热衷于仕途,大概也是因为古代男子想有一番作为,不是去战场杀敌,就只能靠仕途做官这条路了。
而李白呢,给自己人生的规划本来就是:满腹经纶→一鸣惊人→当上宰相→建功立业→功成身退。
可是啊,他们也是同命相连之人。谢灵运和李白一样,在官场上遭遇坎坷,后来他也就辞了官,然后游山玩水,寄情于山水之间,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懑与怀才不遇。而李白呢,虽然借由文采入了仕途,但最后因为不能折腰事权贵,而抱负无门。
李白是想借谢公的经历来表达自己,也是和谢公一样,不畏权贵,不想阿谀奉承,而是寄情于山水,鄙弃那些世俗的虚名。
这一点上,李白非常像谢灵运,都喜欢山水。李白心中写山水诗的偶像,除了谢朓之外,就当是谢灵运了。李白“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应该也是受了谢灵运的影响。
因此啊,看起来李白是在写天姥山,其实是想借山写人,想表示自己和谢灵运一样是怀才不遇,是胸有大志而无处安放,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03 考一考
最后包子姐姐来考一考小朋友学习这首诗到底掌握了多少
1请问:诗人是通过什么方式向朋友告别的?
答:---借“梦游天姥”及抒发梦后感概的方式。
2入梦的原因是什么呢?
答:“海客谈瀛洲,……对此欲倒东南倾。”
3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
答:“我欲因之梦吴越。”
4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
答:“忽魂悸以魄动,……失向来之烟霞。”
5全诗的中心诗句是:
答:“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首唐诗比较长,背诵起来会有一些难度,但是包子姐姐讲解之后,小朋友再读这首诗的时候,是不是心里会多了很多遐想呢?会不会觉得理解起来会容易一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