恻隐之心的生物学解释
1,
碰到陌生人遇到困难施以援手且不求回报,这在生活中并不少见,但这一现象在理论上确实个难题:这种利他是不是本能?
利己是本能,而利他有时候会损伤个人利益,两种相冲突的本能同时存在以人这个物种上,这似乎很不合理。
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这是古人的洞见。我们为什么要对一个陌生人施以援手而不求回报呢?因为我们有恻隐之心。孟子洞察了这个行为的由来,但是还要追问这种同情心是哪来的。
人类所有的动机和心理,都有生物学解释,正是长时期的生存适应产生了这些心理,因此我们可以在生物学里找答案。
2,
哭和笑是人类最独特的两种表情,动物里少见的哭和笑都未必是相对应的情绪,只有人类赋予了它们独特的意义。其中哭比笑更古老也更有效。
哭是久经考验的武器。堪比武器库中的AK47,它在严寒酷热的条件下都灵验,并且射击精准。哭声一响,保证击中婴儿的母亲和近亲。
哭是自然选择里所完成的一个双向射击,一方面它完成了哭,另一方面它完成了哭所发生的时候,被打动一方的设计。它设计出了被哭打动这样一种非常牢固的本能。
这种本能,其实就是孟子说的恻隐之心。
为什么会有这种本能?因为需要保护自己和亲人的孩子们,因此进化而来。
除了婴儿,大人也会哭,我们有时候对大人哭也很同情。其实大人哭的时候,他并没有想谋求你的帮助,但是我们有一种被哭打动的本能,所以他一哭,我们的同情心也起来了。这件事上也不是双向的,而是说我们真的有这种本能。
在人类这个物种产生的初期,哭发生的时候不会让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听到,只有亲人才能听到。为什么这么说呢?
陌生人在原始人看来是危险又可怕的,如果陌生人听到你的婴儿哭,那你的婴儿可能面临危险,因为敌人已经逼近了。换句话说,部落的成年人听不到外族孩子的哭声,当然也听不到外族大人的哭声。
哭与被哭打动在原初的时候,都是发生在部落与部落相互隔绝的形态中。
后来社会进化,人们走出了血缘的群体,进入到地缘的关系中,走到了陌生人多的地方。但人们被哭打动的这种本能没有改变,因而发生了对陌生人的同情。
3,
再说两个很特异的场景。
一个场景是有些人,不排除一些学者做实验,把一些非野生的蛋放在母鸡这,野生母鸡欣然接受帮着孵。为什么呢?因为野生母鸡的基因里没有这种识别能力,它怎么也想不到会遭到人类和它搞这样的一出恶作剧。
另一个例子是有的野生动物,甚至是食肉类动物救人,不管我们怎么看待它们,但如果它们的同类有理性的话会觉得这家伙吃错药了。
同类对它们的善举做出这样的判断,其实也没错,野生动物去救人不仅可以说是异类,简直可以说是相异的物种了,它的神经应该是搭错线了。
人类听到陌生人的哭声起了恻隐之心,其实跟上面这两个特异的案例是有点相似的。
我们带着古老基因给我注入的这种本能,面对的是一个极大变更了的环境。这个本能给我们的这种恻隐之心原本是让我们对本族人的,但是环境变了。于是当我们听到哭声的时候,我们发生了什么呢?移情。
这种说法你可能会觉得不舒服,似乎我们的同情心没什么高尚之处了。我只是就事论事,恻隐之心的进化之路确实如此,不管在现实生活中,还是进化的漫长历程中,将错就错、歪打正着的事情都不少,有时候能成就一些好事。
4,
从前面的内容看,本本能包括了利己、母爱、亲情,还有恻隐之心,为什么可以同时存在?特别是利己和恻隐之心这两种相对的本能。
共存不是新鲜事。在通常情况下,不管是动物还是人身上,本能是不相冲突的。因为在漫长的进化中,这些本能帮助那你生存,而不是添乱,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是相安无事的。但是在有些特殊的时刻冲突就发生了,因为这个时刻是平时遇不到的,所以进化没有筛选出来,没有让我们能够辨识、改善、避免这样的冲突。
这样的一些特殊时刻就显得非常宝贵,可以让我们有新的发现。
人类是利己的,同时人类是有同情心的。一方面我们不可能不利己,但另一方面我们又绝非冷漠。
在关于利己和利他的古老争论中,有人赞同利己,有人赞同利他,我们不站在任何一方,这两者共存在人的本能中。
人类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白板,这些东西都是基因带来的。我们不能离开后天的发育,但是基因原本就给我们带来了这些东西,不然还谈什么发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