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班三生三世(边城文集)

小谈老船夫之死——该不该尊重?(补充上一篇)

2019-02-24  本文已影响0人  小钟谈事

                                  广州市执信中学高一三 钟思成

在第二十节中,这个老年人在雷雨将息时离开了人间。翠翠伤心欲绝,哭到干号。翠翠在杨马兵家中了解到了祖父死前的一切,“凡是翠翠不明白的事,如今可全明白了。翠翠把事情弄明白后,哭了一个夜晚。”整个故事讲到了这里,也最终揭示了整篇文章除了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悲剧之外的另一件可以被称为悲剧的事情,就是这个淳朴了一生的中国乡下人最终因郁闷与忧愁而死去。

而在我的眼里,爷爷的死去,或许还是要归结于他身上的人性美。爷爷太尊重他的翠翠了,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寻常的婚姻都可以概括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从字里行间,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那个时代规规条条的东西还是很多的,例如船总顺顺要请媒人来提亲。在当时人们的心中,或许只要老船夫一口答应下来,不论翠翠自己的意愿如何,这门婚事就一定成了。

可是老船夫不一样,他对自己外孙女的爱是一种有距离的爱,愿意给予翠翠婚姻自主选择权。于是,他便迟迟都没有给出答复。正是他的这份犹豫,间接促成大老的死,将故事引导向了一个悲剧的结尾。

老船夫做错了什么吗?事实上,这也正是《边城》中安排的巧妙之处,就是对人物行为评价的多重性。从平等与尊重的角度来看,老船夫的行为尊重了翠翠的个人意愿,在当时那个时代具有进步意义;然而从情节发展来看,老船夫的行为最终间接促成了大老的死,进而使翠翠与二老之间的爱情走向了悲剧;同时,老船夫的死也正是因为对于事发之后顺顺家的逐渐疏远,以及想要选择磨坊的传闻而感到心情低落,不安,最终大病一场,匆忙地离开了人间。

回过头来,老船夫到底应不应该尊重翠翠?这是一个无解的难题,因为不尊重的结果固然能将故事引向一个看似美满的结局,然而整个故事中作者苦心营造的人性美又该如何体现呢?也正是因为故事最终走向了一个悲剧,它才更加值得被品味,才最能够打动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