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有效阅读
亚瑟.叔本华说过,读书最重要的是“不读死书”。坚持“只选好书,只读好书”。
何为好书?就是对提升自我技能,情感和能力等有用的书,也就是说能够对自己有帮助的书,才算一本你自己的好书,即使是那些被认为经典的书籍,如果对自己一无所用的话,便可以可以束之高阁,扔在一边,不去用理会。
1.记录感悟
读书的时候,一边读一边对自己感谢兴趣的地方做标记,读完之后在进行重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并写下自己的感悟。
读书并不是一味的死读,更多的是从书中获取重要信息后进行思考。
在看书评的时候,也要去思考自己的想法是怎样的,别人所思考的东西自己能够认同吗?找出别人这样想的原因,比如对方是从哪个角度思考的呢?他的思考值得我去借鉴吗?如果可行的话,就去让大脑储存这种思维,然后不断去完善自己思想体系。看电影是也是如此,看完之后再去看别人的影评,反思自己所忽略的细节,然后再去融合,补充。
2.做阅读笔记
法国文学专家鹿岛茂先生是位知名的读书爱好者说过,最有效的读书方法是坚持做阅读笔记。
做阅读笔记的好处就是会让你的大脑越来越灵活,有条不紊的整理归纳,取其精华,贵在坚持。
做读书笔记其实也是一个主动输出的过程,当你主动进行思想输出的时候,所学到的东西才会真正变为自己的东西。
如果觉得做纸质笔记太麻烦的话,就可以做电子版的阅读笔记,这里我推荐给大家的是印象笔记。平常看到的各种有用的信息都可以保存到印象笔记,比如你在一个公众号看到一篇比较好的文章,你就可以保存到印象笔记,日后在进行整理信息资源,非常方便快捷。
如果有感兴趣的问题,恰巧这个问题你以前记过笔记,就应该马上查找翻看阅读笔记,回想当时的思路,再与现在的思想进行比较,一定会获得更多知识和信息。因为此时你的思维与以前相比更为成熟,两者进行融合,这样才能真正让书融入自己的思想。
3.尝试自己制作思维导图
在读书的时候,可以一边读一边摘录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只针对一些自己不感兴趣但又需要去读的书),之后反复阅读读书笔记,使书中的精华部分变成自己思想。思维导图对学生来说用处非常大,通过做思维导图,你已经总结了整本书的精华,复习的时候也只需通过思维导图来回想整本书的内容即可。
如果是自己感兴趣的书,建议进行重读并进行思考,最后建立自己的思维导图,这样以后有需要,只需翻阅思维导图即可。
关于思维导图,我不太建议大家用于文学性书籍,文学类书籍需要大家好好品读才是,体会作者情感,摘录优美词汇,学习写作思维。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欢迎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