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会点赞汇总日更好文理事会·成员推文内审通道

教育孩子

2024-02-23  本文已影响0人  吐字画心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73期“顺”专题活动。


如今的孩子都被父母宝贝着,吃喝不愁,玩乐无忧,自从出生那一刻,便得到了万千宠爱,似乎要什么有什么。无论是爸妈,还是老人们,不曾说半个“不”字,都顺从孩子的心意,尽可能满足所有的要求。然而孩子们却变得越来越玻璃心,许多家长又开始进行挫折教育。

正确的挫折教育是鼓励孩子勇敢面对困境和障碍,并教会他们如何积极地解决问题。而错误的挫折教育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导致孩子产生自我否定的情绪,并可能出现极端行为。

谈到教育,我想起了一件趣事。当小孩子开始蹒跚学步时,总会不经意间发生摔倒在地的情况。对此老人与年轻人的处理方式却完全不同。

老人看到孩子摔倒,便立刻上前抱起,并一边用手拍打着地面,一边哄哭泣的孩子,同时还表达对地的指责,以便让孩子心安。年轻的父母为此不屑,怪老人教孩子推卸责任。他们通常会用鼓励和教育的方式,让孩子自己站起来,并告诉孩子“宝贝真棒”以及“下次小心”等等。

为此我疑惑过,也尝试过,可是当看到孩子摔倒在地时,根本来不及思考就立刻将其扶起,然后抱在怀里哄。或许有人说这是溺爱,然而我却学不会在那样的场合,还要努力镇静地给孩子讲道理。

想到以前我还曾见到过一位妈妈,眼看着摔倒在地的孩子不管,站在那里等着孩子独自站起来。可是孩子却任性地躺在地上哭闹,期待母亲将其抱起,二人就那样僵持了好久,最后还是母亲认输了。

对于顺从孩子的心意,老人与年轻父母相比,几乎做到了极致,他们不谈挫折教育,只管宠爱。比如当孩子无缘无故哭闹时,父母安慰一番无果后,便用严厉的语言命令孩子停止哭闹,而老人却见不得孩子委屈,二话不说,抱起孩子便离开了。

有一次家庭聚餐,亲戚家的小孩子哭闹着不愿吃饭,非要吃薯条。她的父母当然是不同意的,一边用哄骗的方式安抚,一边给她夹菜,可是孩子吃饭也不香。这时孩子的爷爷看到孙女不开心的样子,默默拿起衣服起身出门去给孩子买薯条。孩子的父母看到将其劝回,并表达对老人溺爱的不满,随后用命令的语气让孩子安心吃饭,同时也答应了饭后买薯条。后来孩子乖乖地吃了饭,孩子的父亲也兑现承诺给她买了薯条。

年轻的父母会给孩子立规矩,教会他们做人做事,可是让年幼的孩子承受挫折,接受父母的思考方式也未必是对的。也许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适当顺从也不一定是坏事。

记得在一部影片中,一位母亲送孩子上学,到了学校门口才发现,当天有活动,孩子没有带小白鞋。此时母亲要赶去上班,爱人在外地出差,她斥责孩子为自己的行为买单,自己承受结果。

老师同孩子沟通,因为她没有穿小白鞋,为了集体荣誉,她只能待在教室。此时好心的邻居给孩子送来了小白鞋,她开心地去参加活动。老师同孩子母亲沟通,母亲却不满意老师和邻居做法,认为这样暂时解决了问题,却没有让孩子接受教训。老师认为孩子的母亲太过严厉,对方却不以为然,坚持自己的教育没问题。

试想如果孩子因为一双小白鞋没有参加活动,孤独地在教室待着,她会多么无助加伤心,甚至会产生心理阴影,怨恨自己的母亲。

教育孩子不要过分宠爱,也不能过度严厉,适当顺从孩子的心意,给予他们爱的支持,才能让其健康快乐成长。至于挫折教育,要讲究方法得当,否则会得不偿失。总之,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爱与陪伴很重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