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夜食堂》正名
深夜食堂已经播完了,默默的搜下了豆瓣评分。
从最初可怜的2.3分变成了心酸的2.7分。
还拼不过满屏抠图的神剧
拼不过大IP剧
拼不过五毛线特效的剧
我表示有点看不懂,
华语版《深夜食堂》前期宣传的剧照大家都有看过,
一看就知道黄磊的造型很明显就是模仿日式风格了,按照中国翻拍的尿性,剧本大纲已经场景设置并不会有太多改变。
为什么宣传期的时候没有这么多骂声呢?
节目一播出,很多人坐不住了,说不能忍,中国的《深夜食堂》只能是大排档、烧烤之类的。
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仿佛吐槽的点没在一条时间线上,显得后知后觉。
导演蔡岳勋是台湾人,大部分演员也是台湾人,拍摄场景也是在台湾,在台湾经营着日式风格的小店没什么可奇怪的,为什么大家非要觉得国内的大排档才接地气?
难道不觉得大排档或者烧烤店很油腻吗?有没有人告诉过你毕业的时候你的朋友在大排档喝醉了拉着你说“我跟你说句实话,一般人我都不说”的话千万别当真?
环境决定了我们说话的方式。
干净安静的环境会让人平静,让人愿意打开自己,愿意倾诉自己。
一家干净的日式风格的小店满足了这样的环境,满足上演暖心的、心酸的故事。
每一人打分都有自己的理由,
我怕的不是这部剧分这么低,
我最怕的,是《深夜食堂》这么低的分数让你错过一些好看的故事。
原本一共24个故事cut成了22个,其中的5个故事让我流泪、让我深思。
《马克的女儿》自不用多说,我和朋友讨论说到底是赵又廷的演技使得这个故事感人还是这个故事本身就感人,谁来演都会达到这样的效果的问题。最后的结论就是演员和故事互相成全,熠熠生辉。
《明天》这个故事里发现萧敬腾挺适合演戏的,两个绝症患者一起在最后的时刻体验生活,反应了活在当下的主题。
《大明星与流浪汉》里最值得注意的就是张钧甯的眼神,虽然我也搞不懂是不是真的和老板有点暧昧呀~但是不妨碍那句“好像始终演不好自己”给我带来的冲击。
《伤心凉粉》里看惯了大大咧咧的应采儿,发现她安静下来的时候居然可以用温婉来评价,一次萍水相逢,一场没有结果的暗恋,弹幕里有人说“为什么受伤的总是老实人”挺让人唏嘘的,会难过,但这就是事实。
《彼岸花开》海清的演技爆棚,不要以为家里照顾生病的人才累,其实生病的人是最有自尊心的,他们不想给你添麻烦,他们也不想让你很累的照顾他们。所以同理心是最好的办法。
或者你真的不喜欢这部剧,但是你可以看看这几个故事就好。
这个社会都很浮躁,你会觉得综艺无聊,电视无趣,其实你需要做得就是让自己把愿意吸收的部分内化成自己的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