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与华书房#华杉注四书《孟子》【200】
伊尹之事,上下五千年就一回,那是超级圣人,学不得。
【公孙丑曰:“伊尹曰:‘予不狎于不顺。’放太甲于桐,民大悦。太甲贤。又反之,民大悦。贤者之为人臣也,其君不贤,则固可放与?”
孟子曰:“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也。”】
公孙丑问的,是伊尹软禁太甲的故事。
伊尹辅佐商汤,完成了商朝的建国大业。商汤死后,伊尹历经外丙、仲壬,又做了汤王长孙太甲的师保。
太甲继位后,荒淫无道,对百姓也暴虐,为了教育太甲,伊尹将太甲软禁在成汤墓葬之地桐官,并著《伊训》、《肆命》、《徂后》等训词,给太甲学习。太甲守桐宫三年,追思成汤功业,自怨自艾,深刻反省。当太甲有了改恶从善的表现后,伊尹便亲自到桐宫迎接他,并将王权交给他,自己仍继续当太甲的辅佐。在伊尹的耐心教育下,太甲复位后“勤政修德”,终成有为之君,被其后代尊称为“大宗”。
伊尹非常长寿,活了100岁,到太甲的儿子沃丁八年才去世,沃丁以天子之礼把他葬在商汤陵寝旁。
公孙丑就问孟子这事:“伊尹说:‘我不亲近违背礼义的人。’于是把太甲放逐到桐宫,百姓非常高兴。太甲改好了,又把他接回来,百姓又大悦。那么,贤者为人臣子,国君不贤,就可以放逐国君吗?”
孟子说:“有伊尹那样的心迹志气,就可以。没有伊尹那样的心迹志气,就成了篡夺了。”
张居正从经权的角度来解释这个事情,人臣事君,有经有权,那软禁君王,就是权变了。他说:“有伊尹之志,则有大公无我之心,行行通变济时之事,虽非事上之常法,尤不失于匡变之微权。”
伊尹上为商汤宗庙社稷,下为天下黎民百姓,心里没有一丝一毫的私利,又有绝对的权威和实力。他把太甲软禁起来,太甲也不认为他要篡位,而是相信他是老师真要教导自己;百姓也不怀疑他要专权,而是相信他真心要把太甲教好。其他大臣们,或许也未必没有疑心他动机的人,但也没有人敢质疑。
伊尹这事,周公也做不到。周公辅佐成王,不仅被怀疑,而且因为怀疑爆发了内战,虽然他平定了叛乱,但成王也一度疑心他。而伊尹完全没有遇到任何阻力。
后世到了汉朝,有霍光废立君王之事。汉昭帝病逝,因为他没有儿子,霍光拥立汉武帝的孙子刘贺即位。没想到刘贺荒淫无道,登基二十七天,派使者给各官署索取各种物资就一千多次。霍光一看选错了人,马上把他废了,又立武帝之曾孙刘询,这就是汉宣帝。那被废掉的刘贺,就是2016年在南昌发现了他的墓葬的海昏侯,还出土了一枚“刘贺”玉印。
因为霍光干过废立皇帝的事,所以和伊尹齐名,凡皇帝荒淫无道,辅政大臣为国为民,废掉他,改立新君的,就被称为“行伊霍之事”。
不过,霍光还远远不能跟伊尹比,伊尹是大公无私,身前身后,实权名誉都超越了皇帝。霍光呢,是“公私兼顾”,既为国家,也为自己。他的妻子,为了让自己女儿霍成君做皇后,还毒死了汉宣帝的皇后许平君。霍光在世时,汉宣帝不敢声张,霍光死后,宣帝清算霍氏家族,霍家被灭族。霍成君也被废自杀。
张居正给小皇帝讲解这一段,说:“虽非事上之常法,尤不失于匡变之微权。”这话真不该跟皇帝讲,他应该“旗帜宣明”地反对伊尹的做法,和伊尹“划清界限”。可是,不光他认为可以这样,为了施加压力,让小皇帝好好读书,太后也经常威胁那孩子:“不是只有你能当皇帝!你如果不好好学习,长大了没有治国能力,张先生也可以行伊霍之事!”所以张居正自己,也有点以伊霍自居。万历皇帝从小在恐惧中长大,有对他妈妈的恐惧,也有对张先生的恐惧。长大后,他在治国理政上依赖张居正,在张先生面前,他一辈子站不起来。不过,在张居正死后,他的童年阴影就反弹,张居正家族被清算。
伊尹之事,上下五千年就一回,那是超级圣人,学不得。
#华与华书房#华杉注四书《孟子》【200】我的孟子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中华书局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中国华侨出版社
孟子正义,焦循,中华书局
孟子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