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王夺嫡-太子篇(一)

2023-04-23  本文已影响0人  黑雨赋能

「九王夺嫡」指的是清朝的一段非常有名的历史事件,直接参与争权的皇子就有大阿哥、二阿哥(皇太子)、三阿哥、四阿哥(雍正)、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

这些阿哥们分成了不同的政治集团,背后还各自拉拢了一批王公贵族和文武官员。

我们重点关注雍正的对立面,选取三位他最有力的竞争对手,也就是皇太子、八阿哥和十四阿哥。

不看雍正是怎么赢的,而是看他的对手们是怎么输的。

我们先来看太子这边。

太子允礽是康熙的第二个儿子,他的生母是赫舍里皇后。

这位赫舍里皇后可谓身世显赫,她的家族从努尔哈赤时期就追随爱新觉罗家族,出过不少开国功臣。

赫舍里皇后的祖父是康熙初年四位辅政大臣之首的索尼。

索尼不仅在康熙初年带领其他大臣发展生产,整顿吏治,对清朝政权的巩固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在赫舍里皇后嫁给康熙之后,索尼主动上奏,以首辅大臣的名义请求十四岁的康熙皇帝亲政。

可以说,在康熙皇帝掌握政权的过程中,赫舍里皇后的家族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赫舍里皇后和康熙皇帝之间,虽然有政治联姻的成分在,但是少年夫妻,感情还是很不错的。

可惜赫舍里皇后红颜薄命,第一个儿子四岁就夭折了,康熙十三年,她在生育第二个孩子因为难产而死,年仅二十二岁。

康熙皇帝悲痛不已,他在这个孩子出生的第二年,就昭告天下,把他册立为太子。

把皇后生的第一个儿子,也就是「嫡长子」立为太子,这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很常见。

因为嫡长子继承制建立了一种政治秩序,维持政权的稳定。而且人们发现,历史上一旦打破嫡长子继承的秩序,王朝往往会陷入险境。

所以,早早把嫡长子立为太子,是汉族王朝千百年来从血的教训里得出的统治经验。

但在清代,这却是康熙皇帝的一个创举。

因为满族统治者没有嫡长子继承的传统,而是采用推举制。

这要从努尔哈赤说起。

努尔哈赤起兵之后,创建了八旗制度,他将八旗士兵和民众当作财产分给自己的儿子、孙子、侄子,让他们成为八旗旗主,这些旗主对本旗有绝对的控制权力,努尔哈赤自己作为大汗凌驾其上。

到了努尔哈赤晚年,他立下制度,新的大汗必须要从这些旗主中产生,至于具体是谁,则是在自己去世后由旗主们共同决定。

这种模式后来被称为「八王议政」。

因为努尔哈赤的设计,满族形成了「贵族共治」的政治格局,也就是大汗和八旗旗主共享权力。

新的大汗想要坐稳位置,必须要得到最多旗主的支持,所以在这种政治格局下,推举制反而更适合朝局的稳定。

但是到了康熙年间,贵族共治就和康熙皇帝独揽大权的需要产生了矛盾。

那康熙册封太子,是主动向八旗勋贵宣示自己的皇权吗?

还不是。在康熙刚刚亲政的那些年,八旗贵族们还掌握着相当的权力,康熙也不敢贸然行动。他册立太子,其实遇到了特殊情况。

册立太子那年,正是三藩之乱战事最严重的一年。

康熙皇帝能控制的国土几乎只剩一半,叛军甚至有打到中原的可能,在这种危机的情况下,康熙册立太子,更多是为了稳定人心。

而且,在册立太子的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推手,那就是索尼的儿子,赫舍里皇后的叔叔,大学士索额图。

索尼早在几年前就去世了,索额图意识到,皇后难产而死,皇帝当然还要册立新的皇后,那样一来他的家族就失去了太多政治筹码,所以他力主将赫舍里皇后唯一的儿子册立为太子,让这位未来的皇帝成为家族的靠山。

康熙因为怜爱这位没有娘的太子,所以长期默许索额图和太子频繁地交往。

可以说,太子从一出生,就和索额图家族捆绑在了一起。

这种捆绑有利有弊。有利是因为索额图担任大学士将近四十年,他的女婿也担任过大学士,他们都成为太子有力的支持者。

有弊则是因为索额图的家族并不是努尔哈赤的后裔,所以和八旗旗主们没有血缘关系。

更何况,承认太子的继承权,八旗旗主们就彻底没法恢复当年的推举制。

所以那些八旗勋贵,为了自己和家族的权力,更愿意支持其他的皇子。

而且,索额图的身份,也给太子和汉族大臣的交往造成了一些困难,因为对于汉族大臣来说,结交外戚是件挺犯忌讳的事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