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
“1975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这是路遥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的开场白。一下就把我引到了那个饥饿、贫穷、苦难的时代。我已有些日子没有看这么长篇的书了,如饥似渴。这本近500页超百万字的巨著我三天就读完了。
图片来自独芳自赏合上书,那个快断流的细的像麻绳的东拉河和哭咽河,贫穷的双水村、罐子村,破烂不堪的窑洞,衣不遮体的孩子,还有寒冷的雨夜和两个黑黑的馒头,这些不停地在我脑海里浮现。还有那粗旷嘹亮的信天游久久在我耳边回荡。一个高大的身躯在我眼前眼前晃来晃去,是孙少平?不像,应该是孙少安?我恍惚了。我为他们的苦难伤心,为他们为改变这种状况的努力而振奋!书中每个人的命运都牵动着我,陪他们流泪,为他们高兴。
图片来自网络“生活的大剪刀是多么的无情,它要按照自己的安排来对每一个人的命运进行剪裁!一切都毫无办法。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只好听命于生活的裁决。这不是宿命,而是无法超越的客观条件。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的合理的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或者实现。”这是书中的一小段话,我读了几遍,很是喜欢,便抄录了下来。“中学时代的生活啊,将永远鲜活地保持在每个人一生的记忆之中;即使我们进入垂暮之年,我们也常常会把记忆的白帆,驶回到那些金色的年月里。”这段话也是书中抄录的,我读着它,也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我的中学时代。那个时候的我们日子虽然没有现在好,但是比起孙少平他们可不知道好多少倍。中学时代记录了我们每一个人的青春、梦想、情怀和成长,值得我们每个人留念、珍藏。
图片来自网络为了验证我的想象,我又把电视连续剧《平凡的世界》从头到尾仔细的看了一遍。电视剧看到结尾我还意犹未尽,我感觉若有所失、五味杂陈。原著和电视剧有些内容不同,一时半会不知道是喜欢原著还是喜欢电视剧了。
图片来自网络电视剧和原著对比,改动了不少。一些改动可以理解,有些就有些差强人意。原著里我一直比较欣赏的金波一家人在电视剧里没有出现,金波的部分形象有田润生替代了,我有些遗憾。可能电视剧为了增加苦难的效果,孙少安的妈妈也早早地被导演编剧安排去世了。原著中孙少安在明知自己不可能和润叶有结果后,为了润叶有好的选择,一直到结婚前没有给润叶见面的机会,我欣赏他这样的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电视剧中把炸山拦坝的想法推给孙少安,我也觉得不能接受。电视剧中为了凸显田福军的工作成绩,将省委乔书记公交车现场办公的想法加到了田福军的头上,我感觉没必要,田福军为农民办的好事够多了,他的工作作风正派过硬。不过电视剧中增加了抗洪救灾的一段我认为是有挺不错的。原著中没有提及田晓霞的牺牲,只是在孙少平与金波的对话中透露晓霞死了,为什么死的没有交代,不免读者有疑问。电视剧结尾的故事比原著呈现给观众的也要好一些:少平考上了煤炭技校,在刊物上发表了文章,和惠英嫂子的关系也明朗了,他们以姐弟相称,比原著中不清不楚的关系要让人感觉舒服多了,也为少平的努力有了收获而高兴。秀莲在回家路上着实让人担心,谢天谢地,这个劳做了一辈子、苦了一辈子的人在最后终于苏醒,让心疼她的人感到一丝丝安慰。这些内容比原著更让人容易接受,更温暖。
图片来自网络最后我还想用书中的几句话说出我的一点感悟:生命里有着多少的无奈和惋惜,又有着怎样的愁苦和感伤?雨浸风蚀的落寞与苍楚一定是水,静静地流过青春奋斗的日子和触摸理想的岁月。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