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小讲。

《红楼梦》小讲 第一回(8)

2016-09-14  本文已影响12人  莫聽穿林

祸从天降,了悟机缘

昨天讲到一僧一道给甄士隐留下四句言词便走了。

转眼到了元宵节,甄士隐让家人霍启(祸起)带英莲去看社火花灯。霍启因要小解,就将英莲放在一家门槛上坐着,等他小解完事回来发现英莲不见了。霍启四处寻找不见,知道不妙,又不敢回去见主人,就逃之夭夭了。甄士隐见女儿一夜不归,知道大事不好,再三寻找也无果,半生只有这一个女儿也丢了,夫妻昼夜啼哭,差点要了半条命。

屋漏偏逢连夜雨,二人伤心过度,身体带病,逢三月十五葫芦庙中炸供品,和尚一不小心使油锅着火,烧了窗纸。那时的房屋多为竹篱木壁,结果大火一烧不可收,烧了整条街,甄士隐家就在庙旁,也无法幸免,好好一个家烧成是了一堆破瓦残砾。

甄士隐只得和妻子商量去乡下的田庄暂住,谁知赶上水旱灾害,颗粒不收,这样的灾年就会引起盗贼蜂起,官兵到处剿捕,乡下也无安宁日子,甄士隐将田庄变卖,带着妻子丫鬟投靠岳父封肃去了。

可是岳父见女儿女婿这样狼狈,心中不悦。甄士隐将变卖田庄的钱交给岳父代为购置点薄地屋舍过日子,可是这个岳父半用半赚,甄士隐是个读书人,不会种庄稼也不会理财,勉强支撑了一两年,日子越过越穷,加上身体不好,岳父又百般嫌弃,心境大跌,整个人看上去似乎命不久矣。

有一天甄士隐拄拐来到街上遛弯,又遇到跛足道人,只听口里念着: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

这就是红楼梦中有名的《好了(liao)歌》,很白话,也很好理解。人人都想做神仙,可是放不下的太多,牵挂太多,怎么可能逍遥呢?人的一生都在追逐“好”,好房子,好车,好的伴侣,好的工作……可是如何从“好”上跨过去,能变成“了”呢?这就是从凡夫到神仙之间的跨度。

甄士隐听了,因为他有夙(宿)慧,当下就彻悟了。何为夙慧呢?佛家认为人的智慧是经过累生累世的修行积累的,它不同于我们所说的智商,它是另外一种能力,圆融不漏的对待生命的一种能力,它需要几世历劫的积累方能成为宿慧。有时候我们说一个人是上等根器,下等根器,也指这个人的宿慧与福报累积的多少。而衡量的标准大概就是一个人对一切色相虚无的执着程度,比如说一个人对待名利得失看的淡,遇事执念少,放的下,烦恼少,那这个人也许穷困潦倒,但是从佛家角度认为这个人生来有宿慧,更容易在困境中了悟。

所以说一个人的智商或许可以通过考试测验成功与否来衡量,说一个人很聪明,很精明,可是往往跟智慧其实没有多大的关系,完全是两种能力,有时候甚至是背道而驰。

说到宿慧,让我有想起袁枚的一句“书到今生读已迟”,讲的是宋朝大才子黄庭坚根据梦中情景找到了现实中自己前世的母亲,打开前世家中柜子发现自己今生写的文章竟然全是前世书稿,一字不差。所以一个人今生的才华都是前世的积累,惠及当此时。这种感触我也有过,我读过的书,有一些别人怎样推荐,我也读不进去,可是有的书竟然一读就放不下,别人觉得晦涩,我却感到亲切。前些天读顾城的书,一段话让我瞬间潸然泪下,心中缠绕的心事瞬间通了,难以言喻的感觉,可是我把它讲个朋友,他却觉得烧脑难懂。

朋友笑我,说我看的都是些死人和老年人写的书,对现世有逃避心态,劝我多读当代文学,面对现实。可是我偏是对当代文学提不起兴趣,我相信人和书是有缘分的,好像是和作者的某种看不见的缘分。我喜欢《红楼梦》,我喜欢的很多作家都喜欢《红楼梦》,林语堂,顾城,张爱玲,杨绛,钱钟书,木心,蒋勋,林清玄……某种若隐若现微妙的缘分带你跨越古今,超越时间,那种感觉是非常奇妙的。

已经彻悟的甄士隐随即对《好了歌》就解注出来。

详细注解明天继续写,第一回终于接近尾声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