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戏靠抠图的时代,我们需要葛优
01.
1957年4月19日,北京。
一位名叫施文心的女人,出现早产和难产的麻烦。
医生给他的丈夫葛存壮,下达了病危通知书:
“你是要大人,还是要孩子?”
葛存壮依旧执拗地说:“我两者都要。”
万幸的是母子平安。
这个一出生就给母亲带来麻烦的小孩。
就是“葛忧”。
后来,“葛忧”就成为了“葛优”。
童年02.
早产的葛优身体瘦小,“胆子比芥子还小”。
这种性格,跟他童年也有关。
母亲施文心,在北影做了一辈子的编剧。
父亲葛存壮,是样板戏年代出名的演员,人称“老噶”。
葛优也被就北影几代人称做“小嘎”。
在葛优不到一岁时,父母被迫下方到其他地方。
葛优由他的姥姥一手带大。
大人带他到火车站接归来的施文心,让他喊“妈妈”。
他耷拉着眼睛不说话,对眼前的女人感到陌生。
在幼儿园、在大院里,葛优永远被人欺负。
他变得更加自闭,也不爱说话。
父母下干校没有时间照顾他们。
葛优和妹妹葛佳,被托付给一个工人家庭。
在那个“读书无用论”的时代下。
我们的小葛优度过了童年。
葛优一家03.
葛优上学时,也时常淘气,爱做恶作剧。
有一次上课,葛优在座位上故意唱《红灯记》。
声音越唱越大,搅得老师只得把课停下来。
下课了,他又跑到黑板上写“马尾巴的功能”。
模仿他爸爸在《决裂》中的表演。
他也喜欢小动物。
插队时,葛优一有空闲就跑到猪圈去看猪。
有话没话地和猪倌搭讪。
猪倌决定让到处来看猪的葛优来猪圈干活。
葛优很高兴和动物相处。
他学会了给猪起圈、打防预针、接生、煮猪食。
他一共养了十五、六头大白猪。
这段经历是他日后命运的第一个转折点。
04.
葛优回城后,想和父亲一样成为演员。
但由于长得很坎坷,表演也很别扭。
报考北影、中戏、青艺、实验话剧院等。
都未被录取。
父母也觉得很正常,认为他没天赋。
葛优不服气,自己偏偏要当演员。
听说全总文工团话剧团招演员,他又去报考。
他父亲为此帮他辅导了一个小品《喂猪》。
以他插队生活为题材。
考官被他那充满生活气息的小品所打动,
让他成了一名话剧演员。
也在这个时候,葛优开始大量脱发。
成了话剧团有名的“丑星”。
他说:要是能治好我的头发,我就免费给他做广告。
治过多少次,都没什么效果,他也就自暴自弃了。
可放弃外表后,他开始用心琢磨怎么演戏。
这反而是他命运转折的第二个点。
05.
葛优进话剧团后,一直处于跑龙套。
六年间,葛优一直默默无闻。
1985年,在电影《盛夏和她的未婚夫》中。
葛优被偶然地选中扮演一个小角色。
演技虽然青涩,但第一次的触电经历。
让葛优高兴了很长时间。
同年,他也遇到了自己唯一的初恋。
《盛夏和她的未婚夫》稀有剧照06.
三十而立的葛优没有对象,成了父母心病。
一位女同事给葛优引进了对象:
她女儿所读书的学校,有个美术老师叫贺聪。
葛优第一次见到贺聪,支支吾吾不敢说话。
两人你聊一句,我聊一句,葛优常常被动。
但沉默寡言,让葛优心思敏感,会观察人。
他看出贺聪的粗心,不时提醒她“出门别忘带钥匙。”
这类很细小的方面。
这个“人肉热水袋”,让贺聪感到无比的暖心。
女生可能更想要的,就是这种被人留意到微小细节的温暖。
葛优很体贴,他不会说情话。
但反而做到了。
07.
贺聪的父母不看好葛优,他们认定戏子无情。
孝顺的贺聪决心和葛优分手。
那个落寞的公园里,贺聪如实相告。
葛优突然发了疯似的抱住贺聪。
大声说出他的心声:
你难道还要像封建社会那样,自己婚姻由父母做主?
如果你要是觉得我是跑龙套没出息,要离开我那行。
如果只是因为我是演员,那就不行!
贺聪被眼前的场景吓了一跳,随后笑了起来。
她被这个老实巴交的男人所打动。
最终两人在一起。
承诺余生都只过两人世界。
不生小孩。
结婚20周年,葛优给妻子留了一个惊喜。
这是葛优多年省吃俭用,省下来的积蓄。
送给妻子一套价值千万元的别墅和价值不菲的房车。
无比生动地诠释了《让子弹飞》中。
“什么叫惊喜?”这个问题。
葛优解释说:
我们当时的经济特别不好,谁也不图谁什么。
后来有没有碰见比她好的?肯定有。
但我们是在没名的时候就同甘共苦的。
我干不出再婚换人那种事。
类似相同经历的还有同时期的梁家辉。
似乎是葛优的品性,感动了老天爷。
葛优的事业上也迎来真正的辉煌。
07.
葛优迎来人生第三个转折,成角。
1988年,这一年是“王朔电影年”。
他的多部小说被搬上荧幕。
导演米家山正在为《顽主》选角试镜。
发现葛优挺合适的,就让葛优当了回主角。
王朔笔下那种“冷面热心”幽默成性的小人物。
在葛优身上恰到好处。
葛优也因此,一炮而红。
展望过去,依稀还能看见当年的愤青张国立、
瘦小的梁天以及头发还留有三分余地的葛优。
而葛优是三个人之中最难看的那个。
08.
紧接着葛优,又成功进入了电视剧领域。
葛优这个时期,电影片约不断。
滕文骥《黄河谣》,张艺谋《代号美洲豹》等。
都有他的身影。
导演黄蜀芹找到了他。
让他参演《围城》一个配角。
钱钟书、张爱玲等人因为夏志清的挖掘。
在上世纪掀起了一股飓风。
而《围城》电视剧也成为当年的热播剧集之一。
电影,电视剧都反响巨大,更增加了葛优信心。
09.
九十年代,葛优到达他事业巅峰期。
1991年,主演电影《过年》,获得第15 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
1992年,主演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获得第10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男主角奖;
1992年,主演电影《大撒把》,获得第1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
1993年,主演电影《活着》,获得第47 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 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演员。
多部影片的的大获成功,让葛优的父母感到担心。
果然不出所料,葛优出事了。
10.
葛优演戏生涯经历第五个转变,遇到挫折。
1996年,葛优得了戛纳影帝后。
信心满满接了电视剧《寇老西儿》。
结果被观众评选评成当年最差男演员。
葛优每次采访说到这部戏,都自认演砸了。
但他也安慰自己,“好像这圈里还没有谁没失败过”。
葛优的书其实读得不多,正赶上“文革”。
没好好读书,也导致他对常见的小人物理解很到位。
而历史人物对于他而言,他又无法切身体验。
日后的《夜宴》比较失败,也有这层原因所在。
葛优自觉感到对不起观众,连连道歉鞠躬。
这层谦卑之情,令观众无法对他有更多恶毒的言论。
(当年失败的电视剧《寇老西儿》)11.
葛优的第六个转折,成为喜剧的代言人。
1997年,冯小刚和葛优《甲方乙方》开启贺岁档风潮。
就好像现在黄渤自带两亿票房的属性。
只有有葛优在。
贺岁档的喜剧电影,票房都有一定的保证。
1997年,《甲方乙方》上映;
1998年,《不见不散》上映;
1999年,《没完没了》上映;
2001年,《大腕》上映;
2003年,《手机》上映;
2004年,《天下无贼》上映;
2008年,《非诚勿扰》上映;
2010年,《非诚勿扰2》、《让子弹飞》;
2013年,《私人定制》上映;
2014年,《一步之遥》上映;
葛优被大导演攥在手里,当成宝贝对待。
葛优也逐渐被观众亲切地称呼为“葛大爷”。
12.
有肥沃土壤,却甘愿做弯腰的麦穗。
如果仅以际遇和天分来解读葛优的成功。
缺少足够的说服力。
在他和电影之间,寻找观念性的呼应和连接也显徒劳。
他没有受过表演学院教育,也无派无别。
但他学会了一件事——先有谦卑的身姿。
谦卑不代表没有自尊,而是看清自己。
天使能飞上天,不是仗着有翅膀。
而是同时他也很轻。
他可以为博观众一笑,扮演奇奇怪怪的形象。
13.
比很多同行都更清醒,不想当艺术家。
他坦言:
演员吧,往好里说,人说你是表演艺术家;
但往最不好里说,人说你是戏子。
如果你给自己定成艺术家。
那么有人说你是戏子的时候,你得扛得住。
我呢,给自己定一个标准,就是戏子。
当有人说我是艺术家的时候,我也别晕了。
这很重要。
我是一个戏子,就是为了取悦观众。
这点,值得很多年轻人学习。
心脏能承受巨大的荣誉,也要承受巨大的批评。
14.
享受自己的生活,时刻和观众媒体保持一定距离。
曾经有七八挡节目邀请葛优上综艺节目。
但葛优当场拒绝了。
称自己不配当嘉宾,宁愿得罪自己。
也不愿上节目去得罪那些后生。
更没有资格去评价后生的才华。
观众早已接受了这样一个无伤害性的男人形象:
冷面热心,有点小坏,反应慢半拍,心里特明白。
角色是他的面孔,又是一道防线。
这是角色和观众一起制造出来的葛优。
将我们观众通常对明星所拥有的偷窥愿望。
阻挡在现实的界域之外。
葛优也是娱乐圈少数几个没有开通微博的明星。
他坦言只让作品送达到观众面前。
让自己这张面孔在世间忘掉。
他不想炫耀自己成了多大腕。
因为,人生说到底,这些都是虚的。
15.
保留着传统老艺人的为人处世。
人品,说到底就是人际关系。
葛优是个总愿意替别人着想的人。
在剧组里,他常常为导演、服装等分忧。
也能够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对待他人。
有一回在石家庄,他被观众围住了。
大家争着和他握手,握不上的就拍他的光头。
疼得他火冒三丈。
换其他明星可能当场就翻脸了。
可葛优在心里给自己找了一台阶:
“可能人家也是高兴,‘啪’给你一巴掌,他那就有幸福感了”。
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
对于有人要采访和要签名,他一一答应。
即便心生厌烦之情,也细声细语心怀抱歉。
这种艺德,没有架子端着,跟他的谦卑也一脉相承。
16.
演技深厚,职业素质高。
徳艺,徳艺。
有德,未必能出艺。
有艺,也未必有德。
但葛优两者兼有。
拍《非诚勿扰》时,一整页的台词。
一个镜头就可以轻松搞定。
讲话的情绪、轻重音什么的都特别准。
无需在片场被人提词,甚至不用NG。
节省时间,又节省剧组开支。
时刻为剧组和其他演员考虑。
在展现艺的后面,有德的支撑。
17.
有颗精益求精的心。
演戏,演戏。
戏是逐渐演出来。
没有演技可以锻炼,但有心学。
以我就这样的态度,对自己、对观众。
并不负责。
拍摄《赵氏孤儿》时,和葛优对戏的小演员是第一次演戏。
每到他演时,葛优就在一旁观察。
常常惊叹地问陈凯歌:“你说他怎么这么能演呢!我真得学学。”
因为琢磨戏,琢磨怎么演才最接地气,葛优经常失眠。
最严重的时候,50天有45天是吃安眠药入睡的。
此时的葛优,手中已经握有八座影帝奖杯。
当剧组中午聚在一起吃饭时。
葛优会独自拿出自备的精致饭盒和筷子。
一旁的黄晓明看到了。
悄声对陈凯歌说:“你看,葛大爷多会享受!”
陈凯歌笑道:“葛大爷这不是在享受,他是打算当一辈子演员的人。”
令黄晓明顿时面红耳赤。
18.
不局限于固有戏路,追求完美个性。
演员,尤其好演员。
越到后期,越想突破自己。
越不能突破,越感到失落。
这是一种追求完美的品性在作怪。
葛优这些年也尝试着扮演各种角色。
《罗曼蒂克消亡史》是他主动要求演的角色。
葛优善于演小人物,对于大人物。
他迟迟无法更往里深入。
在《夜宴》里,观众会感到出戏。
但《罗曼蒂克消亡史》里。
大家会感到自然。
追求完美,是每个人的目标。
对于演员,有时候会带来痛苦。
但看到观众在银幕下发出赞扬之声时。
他会感到欣慰。
19.
葛优给年轻演员树立的榜样。
80年代以前,葛优在那个时代可能只能演匪兵甲匪兵乙。
随着文艺改革开放有了更多的机会。
但其他演员没有获得这个机会,他却获得了机会?
这跟他自身的表演状态有关系。
最终影视演员的发展道路,就是如何让制片商和导演们发现你。
看到你的优势,给你角色,同时你也要很好地完成角色。
但也有人获得了也未必能完成。
这不是个看脸的时代,而是一个多样包容的时代。
年轻的时候,有一张漂亮的脸。
也许决定演员的高起点。
但观众总是无情的,他们总爱新鲜的。
而不是一尘不变。
所谓的靠脸吃饭,也只是自我的一叶障目罢了。
昔日,唐国强年轻时被人赞扬为英俊小生。
他反而哭了。
就好像是在骂他在靠脸吃饭,而不是演技。
《没玩没了》20.
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演戏总是小于生活的框定。
活着,我们一直是在追求幸福。
葛优的家庭,给了他一个肥沃的土壤。
他对父母的孝顺,和妻子的恩爱。
一直在演艺圈闻名。
葛优的父母是不看好葛优进演员圈的。
但葛优决定要进入,他们也依旧支持。
有人问葛优的父亲:您最满意自己哪部作品?
葛存壮回答:葛优。
随后笑了。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一生最满意的作品。
自传《都赶上了》葛优,卑微的麦穗,种植在肥沃的土壤里。
清醒,远比演戏更重要。
不想指名道姓的指出某些不是演员的演员。
他们没有名字,如同孤魂。
《千与千寻》里白龙让千寻不要忘记自己名字。
意味深长的一句话。
你也是否问心无愧说一句:我努力了吗?
努力就像你曾经学英语一样。
天赋很重要,但耐心和坚持也同样。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放弃。
要不直接放弃,要么一鼓作气地学好。
葛优也同样是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