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认知升级,往这看
1
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像和语言等。
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也就是认知过程。
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在想尽办法不断地提高认知。但在这之前一定先要了解自己处在哪个阶段,这就像跑马拉松一样,要有战略思维,先了解自己的体力,耐力和速度,然后再制定战术。
认知划分为四个阶段。
1: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这是绝大多数的状态,尤其是年轻人。他们总以为世界上所有的知识要么是祖宗圣人已经说过了,要么已经在精典里了,要么就是不重要的,没有我们不知道的了。
身边这种人真的很多,不知道他们凭什么,时时露出一副不屑一顾的嘴脸,以自我为中心,否定一切,这种嘴上的霸王,其实生活质量都很一般,甚至底下。
这种人是要远离的。
2:知道自己不知道。
人的大脑有一种本能的脑补机制,一般无法容忍自己的世界是残缺的,即使不知道的事情,往往也会用想象力把它补齐,所以如果你能把自己的认知状态定义在“知道自己不知道”,那么恭喜你,首先你已经克服了本能,向“不知道”开放了自己的胸怀。
但这仅仅不够,你还需要具备向不知道的事情提出问题,这其实是一种能力。
学得越多,越知道自己知道的少。
3:知道自己知道。
这个境界就高了。
他的关键是在于你能够把握自己的认知了,知道他在你整个认知系统安放的位置,比如工作系统,学习系统、生活系统。
你更要知道,你和知道的人的差距,这点很重要,因为这是你求知的方向。
为什么我们走一段陌生的路,去的时候觉得很远,回来时觉得很近,因为一去一回,你的认知已经提升了。
这就像为什么老年人告诫年轻人一样,但年轻人就是听不进去,年长的人最后只好无奈长叹一声,活到我这个岁数你就明白了。
你所经历的道路上的风景已了然于胸,而年轻人没有经历,他正处在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阶段,你的话他当然根本就听不进去。
但他总会经历他需要经历的。
而历史的教训反复告诉我们,我们从来都没有接受过历史的教训。
4:知道自己不知道。
这个境界就更高了。
当你对一个领域钻研的时间够长,你对他的认识达到了很深的程度,即使是一个难题摆在你面前,刚开始你不知道该怎么办,但事到临头,真正要下决策的时候,你可能也是在赌,但是你成功的概率还是比那些菜鸟要高很多。
这当然是肯定的,拿我来讲,踢球多年,单位举办踢键子比赛,我总比一般人踢的好,因为足球的基本功包括踮球,这和踢毽子的原理相同。
其实这就是所谓的经验,所谓的灵感。
总结:
认知升级的四个境界,之所以有很大的价值,是因为我们正处在整个人类文明的一个拐弯时代。每一个人,每一个行业的认知都在迅速升级,跨界越来越普遍。你要做成一件事,不管大事小事,如果不保持这种“自我否定”的认知状态,就会一事无成。
马云曾经说过一句话:“我用望远镜也找不到对手”。
这不是狂,这是忧患意识,因为对手肯定不在眼前,而是在某个角落里虎视眈眈,找不到,是自我认知能力不够,看不到他的存在而已。
人和人之间唯一的差别就是认知。
而教育带给我们的只是知识,不全是认知。
前一段时间弟弟把父母家的固定电话拆了,主要的原因是骗子太多。因为家里装的固定电话往往只有老人使用,老人不见得没有知识,但是在认知上跟不上时代,也跟不上骗子的手段和套路,所以往往上当受骗。
这个时代已经没有什么固定的东西还能守得住了,除非你的认知在不断地迭代。
而认知迭代就是在这四个阶段逐跨越向上,而成长就来自认知。
2
如何去学习
罗胖在《终身学习》一书中,提出了三种学习方式
1:碎片化。
现在的人不管干什么,总是不停的摸出手机,我大概估计了一下,每天解锁手机的次数绝对在50下以上,当然这是我们社会协作关系极度复杂化的结果,各种社群各种课程各种信息都要同步处理。
2:终身化。
学习越来越是一个“终身化”的事情。
过去有一个词叫“学业有成”,大学毕业基本就算学业有成,留学归来叫做“学成归来”。
但今天有学业有成这件事吗。
新生事物带来新的知识像海浪一般涌来,你只能被裹挟着不停的奋力前行。但当你20岁大学毕业,整个社会并没有为终身学习提供解决的方案和服务。
3:跨界化。
现在学习越来越跨界化了。
这种事在几百年前没什么,那时知识总量少,每个学习者都能上通天文,下晓地理。现在看来,他们所具备的那点知识量,还赶不上现在的一个小学生。可是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的知识大爆炸,知识的负担也越来越重。
那么面对这三种学习方式带来的三种结果,
1:没有整块时间持续学习。
2:大量新的知识。
3:如何跨界学习?
我们该怎么办呢?
我写过一篇文章讲到如何看待碎片化学习。
这是这个时代赋予了我们更多的学习机会。
你开车不可能拿着一本书看,而现在可以听音频,这无形当中是不是增加学习的时间,
那么这就不存在解决不解决的问题了,你只要认识到碎片化能更多的学到知识就行。
但对于如何终身化和跨界化学习,我还是没有确切的答案,或者说还没有认真思考过,而罗胖给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五个关键词。
1:人格。
牛人是知识的载体。
知识已经被他们像买菜一样买回来洗干净,切好搭配好融合好了,跟他们学当然更省时间。
所以一定要尽量的多参加各种线上线下的培训班,因为不只是老师在教你知识,你还可能认识更多的牛人。
有一点是肯定的,牛人都爱学习。
2:概念。
我们人类是一个超级模式化的动物,世界本身又非常复杂,怎才能变成知识呢?
就是沉淀为一个个的概念。
概念是一个知识的基础框架,所以在了解一门新学科时,先去了解概念就非常重要。
3:缝合。
就是把知识用针缝合起来。
学习知识是自己的事,是从自己内心向外界盛开的一朵花。外在的知识从你眼前飘过,你必须一针一针的把它缝起来。
怎么逢?
很简单,表达一次,写一个读书笔记,这样便会和你原有的知识体系长在了一起,即便将来你全部忘记了,没关系,你也知道到哪里去寻找。
4:目标。
世间有两种人,一种人的世界里只有三个词,立场,感受和意见。
第二种人也有三个词,目标,方法和行动。
我们一定要从第一种人的思维方式切换到第二种人。
因为立场,意见和感受可以装一脑子,而各种各样的知识和价值观在脑子里打架,你不知道哪个对哪个错,或者是一会这个对,一会那个对。
可是一旦切换到第二种人生就只有目标,方法和行动,一切就被整合过来了,这是产生一切的动力。
我们普通人只要面对一个个的目标去行动获得反馈,然后调整行动继续前行。
所以知识是什么。知识就是偶尔亮起来的一小片天空,这是我们要抓住的线索,然后照此行动。
《财新》杂志的总编纪王烁讲到,现在对待知识的态度,不能用农耕时期的方式了,就是种一块地,在里面一天到晚的辛勤劳作,而是要用游牧民族的态度,哪里水草丰美,就向哪里迁徙。一辈子都不能停。
跟进时代的脉搏,在知识与知识的结合部钻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新知识,虽然不容易,但我要做的就是,绝不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