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战略上要“以一当十”,战术上“以十当一”

2021-02-28  本文已影响0人  七连胜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这句话我们不止一次看到,今天再次看到后,我发觉自己依然理解不透它的含义,需要深入研究一下。

研究这句话不是因为战争,因为“敌人”也可以理解为一切的问题或困难。把一个领域的策略方法迁移到别的领域,不失为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也是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1936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说:“我们的战略是以一当十,我们的战术是以十当一,这是我们致胜敌人的根本法则之一。”

他又说“我们是以少胜多的——我们向整个中国统治者这么说;我们又是以多胜少的——我们向战场上各个局部作战的敌人这样说。”

这就是说,从战略上看,也就是从整体、从全局看,我们要做到以少胜多,以一当十;从局部看,我们就要以多胜少,以十当一。

这是毛主席从斗争的方法策略上,进行的讲解。也就是他说的“致胜敌人的根本法则之一。”

1948年,毛主席又在《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中说:“当我们正确地指出,在全体上,在战略上,应当轻视敌人的时候,却决不可在每一个局部上,在每一个具体问题上,也轻视敌人。”

他的这些论述后来就被总结为“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口号,以方便每一位指战员理解和运用。

战术上重视敌人,以十当一,以多胜少,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这都很好理解。以压倒性的力量战胜敌人,这符合我们的直觉常识,就像是,把力量聚焦在一个点上,压强最大,最容易突破。这是一个客观的物理道理。

我们也经常看到这样的口号:“不打无准备之仗”、“敢打必胜”,都是这个“战术上重视敌人,以十当一”策略思想的演化。

“战略上藐视敌人”,“以一当十”,“以少胜多”。该怎么理解?

看到这句话,我的第一感受是:我相信我可以打败你,我有敢战的勇气和必胜的自信。

如果认识仅停留在这里,只能叫做“无知者无畏”。而真正重要的是,勇气和自信背后的那个战略认知。也就是说,你凭什么敢战,你哪来的必胜自信。

让毛主席战略自信的认知是什么?抗日战争时,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中就论述了日本必败、中国必胜的战略自信。

1930年,红军困难时期,毛主席所写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论断了战胜国民党反动统治,革命必将取得胜利的战略自信。

一个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根本的政党,一个通过土地革命,为占人口90%以上的农民谋利益的政党,一个不断成长,与时俱进,不忘初心的政党,必然拥有战胜反动统治的战略自信。

所以,战略道路的选择是战略自信的前提,然后我们才有自信在战略上藐视敌人、以一当十、以弱胜强。

继而,我们就能为战术上“以十当一”赋能。

以前毛主席说“战略自信”,现在习主席说“理论自信”,他们讲的其实是同一个东西。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