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天真的练习,开启你的牛人之路
关于练习这个概念,我们从小就知道,练习是达成目标的必不可少的部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我们的坚持,我们的修炼,都是依托在练习上的,关于练习的书林林总总,举不胜数,包括《异类》《学习之道》《练习的原则》等,近些年最流行的就是10000小时理论,大体意思是说,只要你在一个领域修炼10000个小时,你就能够达到大师的级别,针对这个观念,《刻意练习》这本书给出了不同角度的答案。
练习是分为不同层级的,单纯的练习,再多的时间,也不能保证你达到大师级别。我们需要的是刻意练习,而且不同领域,你想要成为大师,你需要花费的时间不同,有的领域仅仅需要几百小时,比如记忆术。有些领域需要几万的小时,比如芭蕾舞领域。并且在某些领域,你还要在儿童时期或者青年时期开始进行刻意练习,否则终其一生,你可以良好甚至优异,但是无法达到大师的水平。
通过了解刻意练习的概念,你可以提升自信心和耐心,因为按照书中的介绍,我们过于重视自己的天赋了,原来我们以为天赋是固定的,实际上,我们可以去创造自己的天赋,而且越早越好,我们的练习不止改变我们的身体,也会改变我们的大脑。我们可以不断的突破我们的极限。
1、重要概念
在刻意练习一书中,可以简化成3个重要的概念。
天真的练习
这是练习的最基础形式,也是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到的,我们不断的重复练习过程,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基本上只是反复地做某件事情,并指望只靠那种反复,就能提高表现和水平。
比如说,很多人为了锻炼身体而开始跑步,然后每天跑步2000米。很多人为了减肥而节食,每天只吃很少的东西。我们从小的学习方式,按照老师大量重复做习题等等,都算是基础层次的练习。
人们认为,开了20多年车的司机,一定会比只开了5年车的司机更擅长开车;行医20年的医生,一定会比只行医5年的医生更优秀;教了20年书的老师,一定会比只教了5年书的老师能力更强。
但是,现实并不是这样。研究表明,一般而言,一旦某个人的表现达到了“可接受”的水平,并且可以做到自动化,那么,再多“练习”几年,也不会有什么进步。
事实确实如此,很多人把3年的经验反复用了30年,我记得父亲经常骄傲的跟我说,他进入电厂工作不久(1年左右),通过细心专研的劲头,就比很多老师傅技术都要好了。
有目的的练习
有目的练习的特点:走出你的舒适区,以专注的方式制订明确的目标,为达到那些目标制定一个计划,并且想出监测你的进步的方法。还要想办法保持你的动机。
走出舒适区,意味着你要挑战自己当当下的状态,人都是有生活的惯性的,生理与心理技能都倾向于维持当下的稳定(这样是有利于身体的平衡的),只是我们为了更好的发展,我们需要在特定领域,把自己推到舒适区之外,进入学习区,比如去接触新的知识,面对新的问题,以新的形式去练习等等。
关于专注,当你进行有目的练习的时候,你比较容易进入心流状态,这种状态及其专注,以至于,你不能体察自己当时的情绪感觉,你的感觉会在一段练习进行过后才会产生,就像是当你专注做考试题的时候,你会在写出答案之后,才感觉到欣喜。或者半天思考,没有得出答案之后,感觉到沮丧。
制定目标,关于目标的制定,一定要对练习方向有一个全面的思考,目标定偏了,则完全起不到提升技能的效果。比如你要练习跑步,定的目标却是每天做看哲学书籍。目标定的低了,则起不到长期激励的效果。
关于计划,制定计划本身就是一门需要长期练习的技能,你需要了解自己的生理节律,做事习惯,以及对身边的资源情况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制定出符合自己要求的计划。
反馈机制,你的每阶段练习,该怎么设置正向的反馈,让自己有足够的动力继续练习下去。这种反馈,可以是正向的激励,可以是负向的惩罚。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种有目的练习,都是经历过的,我们从小的教育就是一种有目的练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每学期都学习新的知识,而且有清晰的大目标,考大学。有细致的小目标,以优异的成绩通过每次考试,有反馈,考的好,老师父母同学的夸奖;考的不好,嘿嘿,画面太美,我就不说了。
在公司来说,我们在实习期,也是一种有目的练习,我们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专业技能和社交技能),有清晰的目标,要成为正式员工。完成的好,就入职。完成不好就被开除。
我们大多数人习惯了,被别人设定目的练习,自己却没有为自己的目标而进行目的练习,所以一旦进入到无压力状态,就不会提升自己的能力了,这也是很多人成为老员工之后,技术水平一直没有进步的主要原因。
刻意练习
是以大师为标准,总结出来的有别于其他练习的练习方式。与有目的的练习,有以下区别。
1)需要一个已经的都合理发展的行业或者领域,也就是说,在这一行业或者领域之中,最杰出的从业者已达到一定程度的表现水平,使他们与其他刚刚进入该行业或者领域的人明显的区分开来。
2)其次刻意练习需要一位能够布置作业的导师。
在刻意练习中,导师的地位非常重要。
导师与教练的区别,如果要细致区分的话,教练负责动机的鼓舞,导师负责技能的指导。两者缺一不可,就像是要培养一名上战场的士兵,你首先需要士兵愿意上战场,敢于上战场,这就是教练的职责。而在士兵有了士气之后,你需要对士兵进行技能培训,如体能、射击、搏击等等。我们一方面不能轻视人的主观能动性,也不能轻视人类千百年积累出的技能总结。
刻意练习是让你能够成为大师的必不可少的因素,在这里有一个要深入理解的概念,那就是心理表征。心理表征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或具体或抽象。
我们有关于具体物体的心理表征,比如说到狗,你在心里就有一个关于它的内视觉形象。
提到周杰伦的音乐,你在心里就能浮现出他的双节棍、菊花台。这就是内听觉表征。
提到丝绸,你的心里就会有那种丝滑的感觉。这就是内触觉表征。
当这几种表征混合在一起的时候,就形成了复杂的情景和流程表征。
比如你在打篮球的时候,当球出手那一刻,你基本上已经可以知道,这个球会不会进。因为你的身体已经建立了一个投篮的心理表征,当你的动作不符合的时候,你就可以知道这个球基本上进不了。不同的人心理表征的有效性是不同的,姚明的投篮心理表征就一定会比咱们大部分的人要优秀。
当具体的情景按照流程发生的时候,就形成了更复杂的表征流。作为一个培训师,当我接到一个新的课程的时候,我基本上已经对于这件事有了自己的想法,我该先找谁询问该领域的知识,去网上搜索哪些最新的相关新闻,怎么建立知识结构,怎么写课件做PPT,怎么在培训的时候讲述。
心理表征高手和一般选手的区别,就在于高手的心理表征更加清晰和具有预测性,国际象棋大师能偶同时与几十人一起下盲棋,就是已经具有了大量的相关心理表征。
2、三种练习的关系和区别
练习关系图刻意练习被包含在最里面,也就是说,你在天真练习的时候,有的时候也会产生很好的效果,是因为你无意识的应用了刻意练习的方式,只是你不能保证,你的每次一般练习,都达到刻意练习的水平而已。
3、应用边界
天真的练习用来培养兴趣,这个时候需要调动起参与者的兴趣。主要用于刚刚入门的选手。
有目的的练习,在于进入自发的练习阶段,从被动练习转为主动练习。主要用于愿意在此领域提升的选手。
刻意练习,在于根据导师的建议,发挥自己的最大优势以及对薄弱环节进行强化。主要针对有更高要求的选手。
4、应用方法
按照一般的成长规律,从新手到大师,成长过程是这样的。
成长规律这个是一般的成长阶段,不排除有一部分人,起点较高,直接就使用刻意练习开始某一方面的练习,只是一般人,不太容易拥有这么好的资源。
这两天看到一个写高晓松的文章,看看他的家庭背景,用他的话说,在他家硕士算的上是文盲,从小生长在清华园中,有什么问题,随便敲开邻居家的们,就能得到最好的知道,梁漱溟林徽因就住在他家前院。所以他从小就接受到了最好的心理象征的教育。
1)在新手阶段,你需要掌握该领域的相关知识,进行一般的练习,激发自己关于练习的兴趣。这个对于刚刚入门的新选手尤其重要,在第一阶段,兴趣是最好的指引老师和动力。活动以轻松的,容易得到反馈的活动为主。导师也要以鼓励为主。
2)在有目的练习阶段,制定成长计划,不断反馈,促进自己变得更好。这个时候需要引导学员进入自发的练习阶段,能够专注在练习上,进入练习的心流状态。
主动自发的进入这个阶段的练习,足以让一般人达到专家水平。
这个阶段,要注意反馈系统的建立,也就说你一定要找到这样一群愿意共同进步的人,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无声无息,结果却超出一个人的想象。
首先要尽量收集这个行业领域的相关信息,尤其是对于技能交易和技能宣传渠道的信息,这样可以保证在一定程度时,可以获得更好的反馈。若是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正向反馈的话,是不足以让你在这条路上走的更高更远的。
千万不要说,你对这个东西只是喜欢,干什么要练习的那么好呢,这些都是不自信的借口,你既然已经花费了这么多的时间去做,你就要对得起自己的时间精力。这才是对自己的最大负责。
3)在刻意练习阶段,你一定要找到该领域足够优秀的人,升级自己的心理表征,让自己达到卓越。
如果暂时没有资源,找不到该领域最优秀的人作为导师进行指导,我们该怎么做呢?
相信你身边的资源足够解决你当下的问题,从身边的人出发,找到那些明显比你高出一截的人进行学习,比如很多职场新人是通过模仿公司优秀的领导来进行可以修炼修炼的。
当你的能力达到一定层次的时候,需要更换新的导师,以达到更高的层次。(或者是一个阶段大量读一个人的书籍,摸清他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发展脉络,进行模仿,在达到一定层次的时候。再去模仿另外的一个人,就像我,之前两年是对古典的模仿。现在开始对于李笑来的模仿,慢慢的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导师。)
如果实在没有找到身边优秀的人,可以优秀的作品替代,帮助你建立起优秀的心理表征。
在《刻意练习》书中就提到了,富兰克林通过模仿优秀作品进行写作学习的故事,他先将文章大概写下来,待过一段时间,忘记具体内容的时候,就按照大纲写文章,通过对比,来知道自己与优秀作家的区别。这样刻意练习,不断提升。
刻意练习的关键是模仿优秀的人,处理问题。
比如说学习物理,我们就要模仿物理学家是怎么解决问题的,往常的教育方式是学习各种定律和例题,然后考试。而刻意练习理念的学习,是通过回归实际问题,给出相关材料,然学生提出各种解决方案,最后通过和标准答案对比,找到个人差距,不断修正自己的学习之路。
当年曾国藩也是用的这样的方法,去提升个人修养,他读24史,每每读到精彩的时刻,就停下来,向自己提问,如果是自己,我该怎么做呢,通过反复的训练,来让自己达到官场练达的水平。
我个人在职业生涯规划领域,也在进行这样的练习,我把个人咨询的案例和别人的优秀案例汇总,隔一段时间就进行测试,看看自己能不能在最快的时间对案例做出反应,来锻炼我对于咨询思路的正确与否的反馈。
5、概念延伸
还有一些需要延伸出来的概念,与长时间记忆相关。
短时间记忆是有限的,大概只有5-9个记忆单位。
长时间记忆,几乎是无限的,有效的练习,是把记忆单位变得更大,存在你的长时间记忆里。比如在记忆数字时,你是一位一位的进行记忆,而记忆高手可能是以4为为单位就进行记忆。再加上其他的方法,记忆高手就可以记住几万位的数字。在对棋局的分析上,你是一步为单位进行分析,而大师是以棋局推演为单位进行记忆,所以在比赛的过程中,大师有更多的空闲时间去做额外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