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善读「论语」中国传统文化

善读「论语」18.9:乐官零落四飘散,礼义之邦今已衰

2020-09-17  本文已影响0人  善氏

「微子篇第十八」9

【原文】

大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

【译文】

作为乐师长的太师挚去了齐国,在第二餐时奏乐的干去了楚国,在第三餐时奏乐的缭去了蔡国,在第四餐时奏乐的缺去了秦国,击鼓的方叔去了黄河边,摇鼗鼓的武去了汉水边,作为副乐师长的少师阳、击磬的襄则去了海边。

【注释】

“大师挚”,鲁国掌管音乐的太师,是乐师长,名“挚”(音“志”),或即“泰伯”篇中的“师挚”(8.15)。“大”音义皆同“太”,“大师”即“太师”。

“适”,往、到。

“亚饭干”,在第二餐时奏乐的乐师,其名“干”。

“三饭缭”,在第三餐时奏乐的乐师,其名“缭”(音“辽”)。

“四饭缺”,在第四餐时奏乐的乐师,其名“缺”。

“鼓方叔”,击鼓者,其名“方叔”。

“入”,到、达。如“入夜”、“入冬”。

“河”,黄河。此处指黄河之滨。

“播鼗武”,摇动鼗鼓者,其名“武”。“播”通“簸”,摇动;“鼗”音“逃”,可能是一种用于祭祀仪式的鼓。因为“兆”为古时设于四郊的祭坛。

“汉”,汉江,又称汉水,是长江的支流,在历史上有重要地位,与长江、淮河、黄河并称“江淮河汉”。此处指汉水之滨。

“少师阳”,太师的副佐,副乐师长,其名“阳”。

“击磬襄”, 击磬者,其名“襄”。

“磬”音“庆”,古时用石或玉制成的一种打击乐器。

【评析】

东汉班固等编纂的《白虎通》“礼乐”篇说,天子一日四餐,诸侯一日三餐。进餐时伴以正音雅乐,以为清心养性之助。因为鲁是周公的封国,而周公厥功至伟,故周成王特许鲁国以“郊祭文王”、“奏天子礼乐”等资格。因此鲁君亦用四餐,故有“亚饭、三饭、四饭”之说。

当掌握权力的为政者既不受道德约束,又缺乏制度制约时,他们的欲望和野心便会逐渐膨胀。这使得本该“为政以德”、“子帅以正”的为政者,成为带头毁坏礼制的规则破坏者。欲望和野心的膨胀,使得为政者不愿再用“雅乐”来养正心性,而更乐于以“郑声”来恣意放纵。是故子曰:“恶郑声之乱雅乐也”(17.18)。这便是“礼崩乐坏”。鲁国的乐人因而纷然四散,去往异国他乡。本章没有提到“一饭”乐师的去向。或者“一饭”乐师即由太师或少师担任,或者“一饭”乐师并未如他人一般离去。

树之衰在根,国之衰在君;根之坏在土,君之坏在文。“文”,即礼乐教化;“礼乐”,即行义的制度与宣仁的文化。故所谓“文明”者,即“文”之“明”也。“文”既不“明”,鲁国这个曾经的“礼义之邦”,焉有不衰之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