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城记·阆中古城懒时光

2022-05-14  本文已影响0人  诗酒寒秋

      最早知道阆中,还是小时候(十三四岁)看《三国演义》,刘备入蜀后派张飞镇守阆中。时隔五十年,终见阆中真容。

      阆中在四川东北部、嘉陵江中上游,别看现在只是个县级市,但在古代却是大城。      阆中山围四面,水绕三方,一直就是巴蜀要冲、军事重镇。战国时,阆中为巴国国都,在后来的漫长岁月里,阆中大都是历朝历代郡、州、府、道的治所,明末清初还当过17年四川临时省会,留下大批历史文物。

      “阆中”这个名字也非常古老,古老到公元前314年。这年,秦灭巴,置阆中县,阆中也成为中国最早的一批县,也是2300多年后还叫同一名字的县,这在中国历史上可不多。

1,

      有嘉陵江环绕,阆中风光如诗画,还有让时光倒流的古城。阆中古城虽然仅剩下原来的三分之一,但仍然是全国保存最好的古城之一。

      “唐宋格局、明清风貌”,这是阆中古城的招牌。也确实,古城里有太多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国家级的两处、省级的13处、市级的数以百计。

      走近她的时候,正是初夏时节。

      上午,闲庭信步般进了古城,一步就撞到了高高在上的华光楼。和中国其他大多数古建筑一样,光华楼也屡毁屡建,始建于唐,初名南楼,明代重建时改名镇江楼,眼前的建筑是清同治六年(1867年)重建的,改称华光楼。高楼紧靠嘉陵江岸,建在6米高的石台基上, 有4层,通高36米。登楼四望,古城与嘉陵江尽收眼底。

      因张飞而知道阆中,第一个要去的自然是西街上的张飞庙(张桓侯祠)。这也是古城里知名度最高的古建,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飞庙大门

      借《三国演义》的普及,张飞的名字家喻户晓。刘备攻取西川后,封张飞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并任巴西太守,镇守阆中。在阆中的7年间,这个猛人很会发展农桑,因而深得民心。他去世后,当地建祠缅怀,现存建筑为明清时期重建。

      进大门,十多米高的“敌万楼”矗立眼前。张飞武勇,以一敌万,敌万楼成了他去世后的标配。这座建筑重檐歇山式屋顶,翘角连云,气势不凡。

敌万楼

      张飞庙是四合庭院式古建筑群,由山门、 敌万楼、左右牌坊、东西厢房、大殿、后殿组成。现存的山门和敌万楼是明代建筑,其余都是清代的。

大殿

      庙里游人不少,祠庙后面的张飞墓和园林,一片翠绿,竹影婆娑,清静肃穆。沿步道前行,高大的张飞墓矗立眼前。椭圆形的大墓座北朝南,有8米高、25米宽,纵深42米。

      缓步墓园,心生敬意,致敬有大本事的勇敢者。张飞之勇武,还真不是《三国演义》吹出来的,《三国志》就说他是“万人敌”。《三国志》记载:刘备败逃至当阳长坂,“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翼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到了后代戏文里,被夸张成“当阳桥前一声吼,喝断了桥梁水倒流”,其威猛,只有项羽可比。

      学道街上的贡院,是古城里另一处国家级文保单位。阆中贡院也叫四川贡院,清初,四川尚未完全纳入满清囊中,阆中暂为四川省省会,故设贡院,共举行过五科乡试,康熙二年搬进成都。

      贡院是科举时代士子们应试的考场。阆中贡院为三进四合庭式建筑,都是纯穿斗木结构,房舍高出街坊民居一头。前院是考场,后院是斋舍,四周都是号房,致公堂、明远楼,清凛肃然。与大门相对的正厅为考官唱名、发卷、监考的地方,庭院中间有十字形走廊,走廊两边栏杆连带靠背木椅,考生在此休息候点。

明远楼

      上世纪60年代,贡院一度成为阆中县招待所,由此逃过一劫。头些年,招待所迁走,贡院得以恢复旧貌并对外开放,成为目前国内保存最完好、面积最大的科举博物馆。

2,

      看完了这两处国家级文保单位,其余时间就可以在古城里随意流连,享受懒时光。

      所谓懒,不是睡到日上三竿,而是随意自在,是不急不慢,是信步闲逛,走到哪算哪,在街边的小店喝几杯酒,在闹市的一角泡一壶茶……

      阆中古城里,60多条古街巷如蛛网,其中有20多条保留着唐宋时的风格,其余为明清风格,数以千计的古院落遍布其间。走在古城街巷里,随处可见的就是一座座老宅院。

川北道署衙门

     

始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的教堂

      阆中的古院落既有北方四合院格局,又有江南园林建筑的特点,形式多样,风格迥异。

      我们住的客栈叫“三鼎源”。这个院子门脸很小,但里边还挺深。据说这里以前是一家老醋坊,明朝就有了。

      走进不起眼的小门,客厅里几张年头久远的太师椅,感觉主人并非是显摆它的古老,倒像是日常生活的一部份。太师椅前有茶几,闲坐时来一壶茶,一定很惬意。穿过月亮门到中庭,花瓶、盆景因地而置,恰到好处。一连过了两个天井才到尽头——第三个院子,我们就住在这个院子里。老板娘说这种房子叫“串珠式”,一条道串着几个天井、几个院子,房子经过好几次改造,但院子的格局未变。我们的客房在最里边的院子二层,老板娘一路跟着,叮嘱我们上楼要小心。

三鼎源 三鼎源 三鼎源 三鼎源

      古城里最牛的串珠式老宅是下新街上的杜家客栈。宅子毗邻嘉陵江,历来是过往客商首选下榻之处。现在的杜家客栈是清朝中期的建筑,院子套院子、天井连天井,一连有九个天井,大小房屋80余间。前庭屋宇高大,庭院曲径幽深,明代神龛供桌至今保留。

      串珠式的老宅院,还有九个天井的水码头、八道天井的侯家大院(图二),李家大院(图六~图九)也是串珠式,虽然仅仅是二进二重庭院,但如果不论“始建于”,它在阆中现存建筑里就属爷爷辈的了,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年)。

水码头 李家大院 李家大院

      胡家院在学道街里,是另一种建筑式样。大院建于清康熙年间(1703年),是典型的川北建筑风格,大四合院格局,四周由四个小天井拱卫,保存完好。

      胡家院也是客栈,但买门票可进去参观,门口贴着“住宿者免费参观”(好像是废话)。门票十块钱,觉得有点贵,但还是买票进去了。房主倒是服务周到,带着我们逛院子、看房间的明清古董。因为花钱就能进,胡宅很热闹,不似其他客栈清静。看里边的人,更多的是当地人,在露天茶座打牌聊天。

      探访这些不同式样的老院子,更能感受阆中古城浑厚又有些神秘的文化。但这要花大功夫了,和随意行走不太搭,这个活儿以后有时间再干吧。

3,

      古城居民好像不爱起早,早晨的街上清静得很,长长的街巷见不到几个人,更无吃饭的地方。耗了好一会儿,几处炊烟终于缓缓升腾,轻风拂动,炊烟散去,带来了早点摊的味道。

古城的早晨 古城的早晨 古城的早晨

      解决了早饭,出古城南门,嘉陵江迎面而来。江面晨雾飘渺,对岸就是南津关连峰楼,清晰可见。江风轻拂,青山叠翠,风光大好。

南津关连峰楼

      踏着岁月的石板路在古城流连,随晨光或伴夕阳最好,人少,清静,看着那些老房子的雕刻和绘画在岁月侵蚀下的残留,在晨光或夕晖里愈显斑驳,能勾起多少联想?

      虽然知名的老宅院大多改建成了客栈,但古城并没有因为众多游人的到访而失去原本的节奏,居民的生活仍旧按部就班,下棋打牌、喝茶聊天,都很从容。只有在古城里上学的学生显得步履匆匆,大约是家在古城外,他们傍晚会在小食店里吃几口东西,然后上晚自习。

     

      日上三竿,街巷里“张飞牛肉”的叫卖声渐起。传张飞是黑脸,张飞牛肉的表面也有些黑,里边肉色粉红。张飞牛肉是阆中特产,干而不硬,润而不软,在清乾隆年间已远近驰名。

      比牛肉更有名的是保宁醋,中国四大名醋之一。这个源于阆中市保宁镇的特产,始于五代十国时期,至今已有千年历史。保宁醋以纯粮为料、以中药为曲,是四大名醋里唯一的药醋。古城里有保宁醋博物馆,街巷里有不少醋坊,还有以醋为水的足浴店,满城醋香实不过分。入夜,整座城市在醋香里安然入眠。

保宁醋博物馆

4,

      游人去阆中,大都是奔古城去的。其实,古城周边的大象山摩崖造像(大像寺)、五龙庙文昌阁、观音寺、永安寺、玉台山石塔、天宫院等,都值得看,前几处还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不喜欢来去匆忙,千辛万苦来到阆中,能看的尽量看看。这些景点都有公交通达,但费时,幸有朋友开车陪同,方便了多了。

          完全没想到,阆中也有大佛像,它就在嘉陵江边大像山麓的大像寺里,寺院也就俗称大佛寺了。

      佛像凿于唐代宗末年,高9.88米,身着鎏金仙衣,衣褶流畅逼真,赤足长1.8米,踏于莲花之上,仪容端庄慈祥。五代时(921年),在大佛身后添刻了均高10.02厘米 的小佛像4700余尊,工艺精湛,排列整齐,煞是威严。

      出大像寺左走,山崖上有间小庙,孤零零,朋友说是药王殿,祭祀唐代大医家孙思邈。传说孙医仙在这里采药时遇到伤虎,他医好老虎,老虎报恩给他当了坐骑……附近崖壁上有“虎溪”二字,即根据这个故事而刻,字高5米、宽4米,恢宏刚劲。

药王殿 虎溪

      阆中文笔塔(也叫白塔)是当地又一标志性建筑。塔建于明末,青石塔身,通身布上白灰,八边形锥体。塔高29米,13层,密檐式与楼阁式结合, 其中六层有螺旋梯道,可登临远眺。汶川地震把白塔拦腰折断,仅余六层,2009年恢复如前。

      塔下的香城宫,是头些年重建的,但香城宫前的桂花树有年纪了,至少百岁。最喜欢四川的,就是有空地的地方就有茶座。百年桂树下更少不了茶座,品茶聊天,惬意非常,时光也慢了下来。

      历史上和阆中有关的名人不少,最出名的除了张飞,还有西汉的落下闳、唐朝的袁天纲(袁天罡)和李淳风。

      阆中的天文历算文化深厚,大名鼎鼎的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就是阆中人。他创制了浑天仪,形象地展示了宇宙模型;他参与(主要参与者之一)创立《太初历》,首次把二十四节气纳入,首次确立孟春正月为岁首,从而奠定了春节的基础。此后,人们将正月初一称为“元旦”“元日”“新年”,阆中也被称为“春节发源地”。

      袁天纲、李淳风晚年先后定居在阆中,他们都精通天文、历算、阴阳、道家学说,择地观天,合著了中华预言第一奇书《推背图》。为纪念他们,后人修建了规模不小的天宫院,现为省级文保单位。

天宫院大门

      天宫院建筑群在阆中市天宫乡,始建于唐代,现存万年台、牛王亭、正殿、观音殿等建筑,是明英宗时(1459年)重建的。

      天宫院和周边的天宫古镇、西河古街、九曲太极水、推背园等,组成了我国唯一一处以中国传统风水理论为主题的文化旅游区——天宫院景区,袁天纲、李淳风墓园就在这里边。他们死后,墓地为邻。袁墓在观稼山半腰,有些远,没去。李淳风墓在五里台山上,与袁墓遥遥相望。

阆中李淳风墓 阆中李淳风墓

      李淳风墓有故事。史书(《文献通考》)记载,李墓在雍县(今陕西岐山县),他的祖籍在在雍县,落叶归根是人之常情。但也有古书(《唐甲库·甲历》)说李淳风死后葬于阆中,恰巧2006年阆中的一处古墓塌陷,考古队发现此墓不一般。通过出土文物、相关传说、墓室里的壁画等,有不少专家倾向于这就是李淳风墓。可陕西的李墓又是怎么回事呢?一说李淳风精通风水学,为防盗墓,他吩咐其子在自己死后于家乡修建一处假墓(衣冠冢),以混淆视听。

      一千多年过去了,陕西和四川都有李墓,谁真谁假,众说纷纭。不过,我是真真实实地站在阆中五里台山上李淳风墓前。墓园里再无其他游人,异常寂静,面对这位千年前的神人,敬意自然而生。

阆中李淳风墓

      在阆中古城周边转来转去,离古城最近的景点南津关却没去。南津关与古城隔江相望,当年是交通要津,南津关古镇名气极大。保留下来的街巷布局或有些杂乱,房屋矮小破旧,但遗韵犹在。可惜的是,这座千年古镇于2010年整体拆除,随后重建,变成了假古董。

5,

      阆中多雨。本以为会在屋檐下喝茶,听淅淅沥沥,进而淹没在烟雨葱茏的古城,没想到那几日都是晴天。在古城里和一个落户20多年的北京人聊天,他抱怨阆中下雨竟能一连40天,他说这几天是老天开眼了。

      老天开眼就好。阆中的晴日,一树海棠,一处院落,院落里的海棠争奇斗艳,让春色满园。

      和风轻拂,花香四溢,古城的慢生活,就在这最美的初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