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净地的红灯区

2017-12-20  本文已影响0人  嬉皮范

佛性是最近刚火起来的新词,对于世相给予了“佛性”新的诠释我是深感欣喜和焦虑。

欣喜的是,原来我也能偶尔装个逼聊聊佛;焦虑的是,这样发展下去,真的出家也无有不可吧。

在这之前,这个词给我的印象一定是佛家、禅定、无欲无求等相应字眼。

我是个无信仰主义者,但我却非常尊重真正有信仰的的人。注意了,是真正有信仰。

之所以要强调真正二字,是因为我发现实在有太多伪信仰者。

分享一个身边的例子。

我的老家有一个极其有名的寺庙,每到新年佳节的时候寺庙里便香火鼎盛,甚至不少外地的游客专程驱车前往过去朝拜,以期能分得一丝菩萨的眷顾,改善一下近况,年年如此。

早些年我父母也会被亲戚拉着去寺庙走一遭,但近些年父母和我一样深感无聊,作为唯物主义坚定的贯彻者的一家,我们的大年初一都是在被窝和麻将桌上度过的。

有些亲戚经常去,我称他们为“唯物主义的俗客”,也就是既不信菩萨,还非要去拜菩萨的一群人。

每每去一遭寺庙,都要花个几百上千的香火钱,比我整个年假在麻将桌上输掉的还要多得多。

我从不曾问过他们我内心的疑问:为什么不信佛还要去拜佛?

但现在我知道了,他们不过是强行有一份寄托,就如同高考前我们买无数的教辅资料,大多却不会翻看一页。

佛家有言:信则有,不信则无。这些“唯物主义的俗客”好歹只是挂着寄托的名义烧香拜佛,但却真的有一群真正的佛门净士行些“苟且之事”。

我们当地人都知道,那个寺庙不仅仅是著名的香火之地,更是著名的红灯圣地。

有人会奇怪,为何佛门净地和烟柳场所修在一起。说实话,你问我,我哪知道。我还见过花圈和性品一起卖的,相比较而言,青楼和寺庙的搭配反而不那么难以接受了吧。

何况,大俗即大雅,大雅即大俗,两相糅合,估计就有好戏看咯。

有一个当地人皆知的事实便是,每日流连于烟柳场所的都是些和尚……这有点unbelieveable了吧。

我曾亲眼所见,一个身穿素色百衲衣的和尚,手里揣着一串佛珠,明显是刚下完晚课,就疾步走进了“天上人间”。(也不知道接待和尚的女士们作何感想)

不仅仅是“酒肉心中过,佛祖心中留”,更是“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这当是修行到了极致才能练就的心态吧。

水浒里有一个很多人都听过的名字。鲁达——鲁智深,这便是一个典型性的酒肉和尚。

佛门越是禁止的,他便越想做。

喝酒、吃肉、杀人、女人……他做尽了为佛门所不齿的事情,但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我们更愿意称呼其一句真英雄。

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都始终把自己当做一名佛家子弟。

相比那些道貌岸然的登徒子弟,酒肉和尚反而却让我更加敬重。

前不久在网上看到过一则寺庙的招聘广告,大抵意思是:招和尚、会念经的和尚、会念很多经且年入百万的和尚,最重要的讯息是,不干涉私生活

言下之意就是,只要你会念经,在其他时间不管你干嘛,做什么,一律OK。

虽然尚不知这则广告的真实性,但就广泛传播的覆盖面来看,越来越多的人是认同这一观点的,或者说,是心知肚明的。

人有七情六欲,真正能克服的又有几人,而那些人恐怕真的是身穿袈裟的得道高僧了吧。

更多的,我们更愿意相信他们是和我们一样的,为七情六欲所苦恼,也会为生计而烦忧的常人。

而那种真正得道的,超凡于道德之外的,除了表面上的敬重,我们反而不那么愿意去提及了。

很多时候,我也会觉得自己是一个被困在寺庙的酒肉和尚。

世俗和道德给我们每个人都画了一个框,我们被禁锢在这个框内出家为僧,但那些控制不住的欲望,往往驱使着我们一步步走向对面的红灯区。

是与欲望斗还是与世俗斗呢?

或许,真的做了一把鲁智深就知晓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